大家都是江湖中的平头儿女,偶尔说错话、拽错词儿也正常,但是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那些词不达意、弄巧成拙就不一样了,看起来更像一起起小型追尾事故,虽不至于要命,却容易把底裤扯掉。
1月8日,张智霖在微博晒出一组与老婆袁咏仪的合影,但配文却是:“在机场,今日分道扬镳。”引发网友猜想:这是宣布离婚了?但是袁咏仪脸上为什么还带着笑容?
随后袁咏仪转发并纠正了张智霖的错误:“张先生呀!是分头行事才对。”
成语“分道扬镳”虽意指分路而行,但强调的是“决裂”,它和“分头行事”的意思,天差地别。原本想秀个恩爱,却差点变成“官宣离婚”,这事儿瞬间就爬上了热搜。
实际上,明星说错话的事儿,时有发生。有时会被当成谈资开开玩笑,有时被当真传一阵风言风语。但无论如何,当真相大白时,当事人的“没文化”人设,就这么硬生生的被造出来了。
赵丽颖的心动,叫“心有余悸”
一直以来,明星乱用词语、用错词语的案例不在少数,有些可能像张智霖这样,因为地域原因(香港艺人)对成语、词语不是很理解;有些则是不正视自身文化基础薄弱,出了问题还疯狂狡辩,最被网友诟病的就是赵丽颖;还有的是无意识的用错,脑袋一时间短路,经过网友纠正才恍然大悟。
早就有着“没文化”标签的赵丽颖,“措辞事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她曾在微博文案中管自己的同事叫“遇难者”;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过用错成语加错别字双连击的战绩:“你发现我对你温文而雅,只有微笑了。”以及将不骄不躁写成“不骄不燥”。
更是用“心有余悸”来表达她心动时的感觉。
用错词语是赵丽颖刚红时最大的槽点,不过,更令人费解的是,明明她每次都用错,但却还很坚持,她的微博中时不时就出现一些成语,导致网友后来已经无力吐槽,“每次看她的微博,就好像在做试卷中的改错题。”
除去经典案例赵丽颖,其他明星也偶有说错话惹出大事儿的例子。像是之前蒋劲夫家暴后自首被捕,娱乐圈众多明星纷纷站出来“替他说话”,但俞灏明却因为一句“我站你”引发网友吐槽。
本意只是安慰、鼓励一下处于低谷的朋友,却因用词欠妥登上热搜。在网友“骂如潮水”的讨伐声势下,俞灏明两次发声致歉:“自己犯了低级的文字错误;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非常对不起。”
欧阳娜娜2018年9月1日在社交平台上更新,PO出北京巡演与粉丝拍摄的合影,并配文:“18岁的巡演,从北京开始,也在北京结束…15天9场音乐会,15个日日夜夜,南辕北辙,累,并快乐着…爱你们。”
她本意应该是想表达与粉丝的不舍,但网友却异口同声:“南辕北辙用错了吧!”
要知道,“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的彼此背道而驰。欧阳娜娜随后匆匆将“南辕北辙”四个字删除……
不但让秦始皇“穿越”,还随便“造成语”
乱用词语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明星身上,很多影视作品也时常出现各种bug,或许是因为前期在剧本的研读上并不仔细,导致后期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出现歧义。很多网友觉得:“前期的剧本都调整不好,还谈什么创作,一点也不用心。”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小太监给赵高报信儿:“不好啦,丞相,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但从剧中人物的角度来看,陈胜与吴广应是“叛军”,“起义”之词应用于“反秦者”的角度,小太监喊出的意思,恐怕应该是“造反”吧。
电视剧《秦始皇》中,秦始皇对大臣说:“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事实上,此句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秦始皇是秦朝人,欧阳修则是北宋文学家,秦始皇口中说出北宋文学家的名句,相比这秦始皇也会“穿越”。
当下热播剧《知否》第一集中,大女儿华兰结婚,盛家招待了扬州城各种名流大家来到府上,大家纷纷向盛家道贺,盛家大娘子王室说:“款待不周啊,各位。”但其实“款待”一般来说是被招待者向主人说的话,比如:谢谢款待;而招待者则应说:招待不周。
“造词”也是影视剧中常会出现的错误,比如:“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在古装、现代剧中,常常被说错为“昨日黄花”,甚至在报刊、杂志上也能见到错例。在张柏芝主演的电视剧《因为爱你》中,就曾错误的引用“昨日黄花”一词。
“明日黄花”最早见于苏东坡的诗,后来他又填了词,两次作品中都是使用“明日黄花”。其实,并无“昨日黄花”这个成语,是大家一直在错用这个词而已,也或许是想表达“人老珠黄”这一含义,才造出了“昨日黄花”这个词语吧,用得多了,观众也知道用它是什么意思。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是,制作过程中的疏忽大意,最终即使是“一字之差”的错误,也会陷入完全不同的境地。
在电视剧《盛宴》中第28集,秦宇因为岳父的帮助才当上了源城市长;在他有了外遇之后,秦宇的妻子对他说:“你这个市长还没有坐稳,就得意忘全了?”
有网友觉得是用错词语、也有说是说错了词:“可能想用'得意忘形'来嘲讽他的所作所为。”总之,最终都是被网友诟病不专业。
做好最基础的细致,再来谈考究
在明星看来,可能认为充分的引用成语,会显得自己更有文化底蕴,提升自己在大众眼中的形象。但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将自己读书少的缺点暴露出来。
而在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剧中,时不时的引经据典、穿插一些文言文,也会在提升质感的同时,将观众带入影视剧所在的年代,增强观众的共情与观感。可是,一旦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或者是使用出现错误、纰漏,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露怯,还体现出了工作的不细致和不专业。用的好,观众称赞其“考究”;用错了,粉丝就会骂“雷剧”。
有业内人士介绍,真正的剧本,绝对是精雕细琢出来的,不改个几版,不准备个几年,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剧本:“一部电视剧剧本,动作戏每集大概有一万多字,感情戏一集的文字在三万左右。而像语言类剧,比如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它每集虽然只有20分钟左右,却最少需要5万字的剧本。”这样体量的剧本,在现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剧,开机后剧本迟迟不到位、拍摄过程中边拍边写剧本、拍到一半感觉剧本不对重新拍摄等的剧集,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剧连最基本的故事都讲不顺,更别说这些如历史背景、语言逻辑、诗词引用方面,需要用时间一一去查证、核实的内容,就更不会有人静下心来去细致的做了。
一剧之本的核心,在于故事的完整,将完整的故事讲得精彩,是本事。而将故事讲得没有错误,只是最基础的要求。
影视作品作为媒介,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在诠释一部作品的时候,也是在对“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这种事情可“粗心”不得、“大意”不得。否则,将来影视剧播出时,让广大中、小学生帮忙挑错,就真的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