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神作观察》的原创首发,如果需要转载白名单,请在后台留言。)
欧阳尚林分析了《大明王朝1566》收视率惨败的原因。“因为湖南卫视的观众还是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高端人群看湖南卫视的人不多。
”真正调控中国电视剧趣味的永远是金字塔下的底座,这些人是收视率的主力。美剧品质能够上的去,和美国中产阶级比例高密不可分。
文丨土豆、鸿渐 编辑丨鸿渐
11月20日,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在北京举行了开播发布会。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以及著名演员陈宝国、黄志忠、赵立新、倪大红等悉数亮相发布会现场。这部十年前的经典剧目将于2017年登陆重庆卫视黄金档。
据悉,湖南卫视拥有《大明王朝1566》十年版权,首播未达预期,自然难逃被湖南卫视雪藏的命运。慕名想要观看此剧的观众,只能选择在网上观看十分模糊的小视频。这一消息宣布后,不少网友欢欣鼓舞,表示终于有高清版本的《大明王朝1566》可以看。
2013年,《楚汉传奇》和《大秦帝国之纵横》收视先后覆灭,让这种镶嵌男性精英趣味的历史正剧退出了电视屏幕。与此同时,《甄嬛传》、《步步惊心》的收视高潮让古装剧创作发生了女性向的转型。
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下,《大明王朝1566》这种“高冷剧”再次重播堪称一次悲壮逆行。这一举动背后,透漏着精品正剧的沉沦和二三线卫视的无奈。
“国剧门脸”当年收视惨败,湖南卫视彻底改变航向
张黎堪称中国历史剧的大家,他的《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长期位居豆瓣国产剧排名前列。客观讲,前后两部分的失调让《走向共和》只堪为半部佳作,而它的传播和名气还有赖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这一点导演张黎也并不讳言。相比之下,张黎和刘和平合作的《大明王朝1566》更加纯粹,艺术造诣也更加炉火纯青。
据悉,欧阳常林在当年《大明王朝1566》剧本快要出台时,亲自去北京从刘和平手上拿到剧本,湖南卫视全程参与制作该剧。可以说,欧阳常林对这部剧下了很大赌注。然而,这部投资巨大的历史剧在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独家播出后,收视惨败,全剧未过0.7%。代表近几年古装剧风向的《武媚娘传奇》湖南卫视首播收视3.17%,大结局一度突破5%。
《大明王朝1566》的收视率,和剧中的海瑞形象一样是个悲剧,坚持正义和理想惨遭厄运。《大明王朝1566》收视惨败没有影响它的口碑,无论是学界权威们还是普通的观众,对其都给予了一致好评。据报道,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甚至号召内阁成员集体观看《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被网友评为中国历史剧的巅峰之作,在豆瓣上一直代表“国剧门脸”,该剧首播在收视上的惨败影响深远。《大明王朝1566》这场“华丽的冒险”之后,欧阳常林及他代表的湖南卫视彻底放弃对精品大剧的品质追求,一无反顾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这一抉择对整个中国电视剧创作都影响颇深。
金字塔底座决定国产剧趣味,男性精英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大明王朝1566》本来计划要拍第二部《大明王朝1587》,这一败局导致第二部一直搁浅。在商业电视台的运作逻辑下,没有收视率,就没有投资商青睐,没有投资商,就拉不来广告。《大明王朝1566》让剧迷叹为观止的同时,留下一声叹息。
中国没有BBC那样的公共电视台,可以不惜成本和收视率去拍摄精品剧。央视一度起到类似的作用,最典型是四大名著首次翻拍,然而现在已经彻底压缩为外媒报道中国转述信源时所表述的:state-run media ,成为主旋律“红剧“集散地。
2013年,《楚汉传奇》和《大秦帝国之纵横》收视先后覆灭,让这种镶嵌男性精英趣味的历史正剧退出了电视屏幕。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大女主戏”逐渐成为女性向古装剧的集大成者。资本的介入和IP热潮的影响,又让“大女主戏”(点击蓝字查看更多)牢牢霸占了国产头部大剧的山头。
欧阳常林分析过《大明王朝1566》收视惨败的原因,“因为湖南卫视的观众群还多是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高端人群看湖南卫视的不多。”其实不仅仅是湖南卫视,整个中国电视市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推而广之,兰小龙编剧的《好家伙》今年终于在北京卫视终于播出,收视率却很一般。尽管讲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这部剧和荧屏上大部分抗战剧风格完全不一样,兰小龙自己定位是“西部片+冷战片”风格。《好家伙》包含了太多隐喻,受众群体太窄,普罗大众“看不懂”。主创费的心思大众也瞅不见,说不定还有一种被冒犯后的怒斥:“装逼剧”。
《北平无战事》是刘和平最新力作,尽管戏骨云集,口碑爆破,收视率依旧低迷。就像那部获得了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展现的一样,这个社会总是存在一个层级分化,真正调控中国电视剧趣味的永远是金字塔下的底座,这些人是收视率的主力。
美剧品质能够上的去,和美国中产阶级比例高密不可分。在一切向收视率看齐的年代,《大明王朝1566》、《好家伙》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高冷剧”或许最终会绝迹?
“一剧两星”让“小台”雪上加霜,二三线卫视穷得只买得起情怀
《大明王朝1566》不是市场流行的类型,却在湖南卫视十年版权期到期时很快有卫视购买播出,这是为什么?其实背后透露的是二三线卫视的无奈。二三线卫视买不起流行的“头部大剧”,却又不甘心就此沉默,穷得只买的起“情怀”了。作为颇具情怀的“国剧门脸”,《大明王朝1566》却是被大众所抛弃的。两者其实都是处在临界边缘的地位,某种意义上这次重播是抱团取暖。
中国电视台的本质就是靠政策垄断造就的强势平台,现在的市场已经从过去的渠道为王转向内容为王。在以前“一剧四星”的时候,二三线卫视还能凭借每家每集50万,均摊一部200万一集的大剧。然而,“一剧两星”的政策下达后,弱势卫视首轮基本和大剧无缘了。网上有人调侃:广电总局这届领导是网络视频平台的卧底,是把垄断电视台折腾死的最大功臣。
“一剧两星”政策下,让二三线电视台买不起好剧,而只能播一些质量一般的剧目。而没有好电视剧就吸引不来广告,没有广告就更加买不起好的电视剧。没有好内容,观众和广告客户会加速逃离。这就导致弱势卫视不可逆转地被边缘化。接下来就是收视率下降、观众流失,彻底进入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
最终经济效益不好的电视台就只好大范围拖欠影视公司的购片款项,这就导致以后即便是出得起价钱,影视公司也不敢卖给这些电视台了。电视台本身早已经失去了垄断地位,观众一再流失,广告客户也在流失,都投入到了互联网的怀抱。
重庆卫视重播《大明王朝1566》是二三线卫视不甘心被边缘化的一次发声。在《大明王朝1566》重播发布会上,编剧刘和平、导演张黎、主演陈宝国、黄志忠、赵立新也齐刷刷来捧场。然而该剧导演张黎在《少帅》之后,也已经向市场妥协,在拍玄幻IP剧《武动乾坤》。
孔笙拍了权谋剧《琅琊榜》之后,新作《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马上就要上线。在资本搅动下,正剧导演似乎已经被逼到“不接大IP就无法开工”的尴尬局面。反过来,当正剧导演借助IP剧获得了市场认可,再度选择项目是不是就会更加“任性”一点?自带营销光圈的“正午阳光”似乎有这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