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是一部日本拍摄的影片--《二二六》。
影片拍摄于1989年,时长114分钟。由日本国粹派国宝级知名导演五社英雄导演,三浦友和主演,豆瓣评分7.0分。
影片讲述的是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的由陆军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发起的一次失败的兵变的全过程。
影片从叙事方式到镜头画面,以及插叙的安排,都十分工整,足以看出“国宝级”导演的功底。
也许是出于政治原因,影片缺乏对片中人物心理动机、深层矛盾的挖掘,让观众只看到露出水面的冰山。
尤其是对于至关重要的天皇对兵变的态度问题,更是玩起了“改编大法”,颠倒黑白。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仅仅将政变的4天表现出来,既没有详细交代青年军官政变前的活动,对于政变结果也交代不清,导致对日本历史不了解的人如同看了部掐头去尾的片子。
影片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三浦友和了,他是当年日本当红小鲜肉,与山口百惠一同成为我国80年代改开后第一代荧屏偶像,后来两人也成为现实中的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配乐是由著名日本作曲家千住明担纲,可以说千住明很好地体会了导演五社英雄正面描写兵变军人的创作意图,背景音乐或慷慨激昂或哀婉惆怅,并和故事情节实现了无缝对接。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影片的制作团队非同寻常,将兵变者塑造成“悲剧英雄”,其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植入十分耐人寻味,也值得我们提高警惕,明辨是非。
好了,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下面咱们照例来回顾下这段历史---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发生的原因,离不开国际大环境和日本的独特国情两重因素。
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是全球正处在史上最大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之中,像日本这种岛国,本来就资源少人口多,又赶上了关东大地震,导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自己过不好,就去抢别人的,是日本人的一贯做法,当时的国情是作为国家强盗的指挥机关—军部,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抢劫方案,由此衍生出“皇道派”和“统制派”之争。
皇道派成员主要是青年军官、中下级陆军军官,宣扬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希望国家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实现直接由天皇主政、以皇道派军官为核心的军国主义国家政体。对外主张日本要与苏联决战。
统制派成员以高级将领为主,主张由军部来主导军事现代化以及国家的内政外交,稳步推进国家发展。对外主张避开苏联,先征服中国。
说到这你就能看出来了,两伙没一个好人,都是打家劫舍之徒,区别就在于怎么抢。
日本陆军此时还有个奇葩传统-- “下克上”由下级军官牵着决策层的鼻子走。”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都是这种“下克上”成功的典型案例。
相比较于老道的统制派,血气方刚的皇道派愤青更加沉不住气,频频搞出暗杀事件来。连军务局局长都被皇道派成员用军刀钉死在门板上。
如此不讲武德的玩法,搞的统制派提心吊胆,打算把驻守东京长达30年之久的被视为皇道派大本营的第1师团赶紧调去满洲当炮灰。
皇道派知道一离开东京就再也回不来了,索性狗急跳墙,决定干把大的。
1936年2月26日晨,顶着鹅毛大雪,以皇道派军官为核心的约1500名东京驻军兵分几路,打着“尊皇讨奸”的旗号袭击了首相府邸、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
叛军们杀死了海军大将斋藤实、陆军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和警视厅首相冈田启介躲过一死。
同夜,叛军还进一步占据霞关(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厅驻地)和东京五大报社,要求各报刊登他们的《崛起宣言书》,在他们所占领的地区张贴“尊皇讨奸”、“七生报国”等标语,一时间政变似乎真的要成功。
在向天皇上交了檄文后,这群愣头青们一边做着美梦一边等待天皇的答复。
在他们的檄文中,提出了七条要求(怎么总是七条),包括恢复天皇的绝对权力,逮捕反皇道派的 “元凶逆臣”等等。
事变发生后,日本陆军省的态度很是值得玩味。磨蹭到26日晚,陆军发布了一条声明:
“本日清晨5时许,部分青年军官袭击了以下各处:首相官邸,首相当场死亡。齐藤内大臣私邸,内大臣当场死亡。渡边教育总监私邸,教育总监当场死亡。牧野前内大臣宿舍、汤河原伊藤屋旅馆,牧野伯爵下落不明。铃木侍卫长官邸,侍卫长重伤。高桥大藏大臣私邸,大藏大臣受伤。军官们宣称他们举事的目的是:值此国内外危机四伏之际,要剿除元老、重臣、财阀、军阀、官僚、政党等破坏国体的元凶,以伸大义而拥护国体。鉴于以上形势,特命驻京部队进入非常警备状态。”
这顶多是篇陈述事实的通讯,对最关键的事件的性质直接忽略。死的人该死不该死?军官们做的对还是错?没说,一脸懵逼的日本国民看完声明后继续懵逼。
要被“恢复权利”的裕仁天皇看了叛军的檄文后可坐不住了:八格牙路!你们什么的干活?通通死了死了的有!
裕仁态度十分坚决,必须镇压!这下倒搞的军部开始左右为难了。
毕竟皇道派大佬们都在军部,自己的小弟再胡闹也得罩着。于是,同情政变劝退政变军队一度成为军部主流。
后来被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就负责在军部和政变部队之间来回协调。
东京市内虽然实施了战时警备令,但竟然也给政变部队提供了粮食补给。
相对于陆军的模棱两可,海军那边倒是立场鲜明。本来日本陆海军就严重对立,甚至到了陆军造潜艇、海军造坦克的地步,现在你们陆军窝里斗,关我们海军毛事,凭啥把我们海军的人咔嚓了?
气鼓鼓的海军在政变第一天就将舰队开进东京湾,炮口对准政变部队,就等一声令下就把他们轰成渣。
等了几天不见陆军有动静,海军陆战队开始集结上岸,甚至打算将天皇接到军舰上,免得被陆军挟持。
天皇也是一日三问,出兵了没有?什么时候出兵?为什么还没出兵?甚至对想要求情的陆军大臣说,如果军队不镇压,那么他就御驾亲征,亲率禁卫军剿灭叛军。
天皇和海军都把事做到这个份了,军部再不有所行动就只能剖腹以谢天下了。于是,29日军部终于将乱军定为叛军,命令军队镇压。
戒严司令部通过无线广播宣读了《告士兵书》,并派出飞机向政变部队散发3万张传单,要求士兵“立即归队”,“抵抗者全部为逆贼,格杀勿论”,“你们的父母兄弟将成为国贼”。
在寒风中挨饿受冻的叛军一听自己一片忠心被天皇说成叛国,登时萎靡了,道德高地没有了,气势也就没有了,没等平叛军队动手就归队的归队、投降的投降了。
至此,“二二六兵变”草草收场。
士兵们都没事回营了,17名兵变军官却不可能没事了,被统一关押起来。
负责关押的冈村宁次希望他们自己抓紧刨腹自尽,免得政府动手。并准备好消毒药水和脱脂棉,还准备了30多口棺材(17个人准备30多口,这老鬼子不识数吧)。
但叛乱军官拒绝自尽,想要通过公审在法庭上“揭露军阀的阴谋”。
吃过一次亏的陆军部吸取了教训,不实行公开审判,不许辩护,一审即终判。全部17名军官和在幕后支持暴动的皇道派思想家北一辉与退役军官西田税一律死刑。
之后,军部马不停蹄对皇道派成员开展了彻底清洗,统制派确立了对军部的绝对控制。
在此基础上,军部又把手伸向了内阁,并把控了内阁人事行政大权。
由此,统制派控制的军部开始凌驾于政府之上,实现了皇道派之前拼命想要实现的目标--国家政权全面法西斯化。
日本也从此在万劫不复的军国主义道路上开始了毫无阻拦的拼命狂飙。
-------------------------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