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老板,投标价出来了……”
“喂~老婆,我在开会……”
在电梯、地铁、会议室等相对安静的公众场所,接听电话总有不便之处。而如果手机发生漏音,更会增加隐私泄露的风险。
去年,中国标准化协会安全健康消费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调查报告》显示:
有52.7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曾发生过个人信息泄露;
近四成受访者对个人信息泄露表示极度反感,占39.24%;
超过三成受访者很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图据报告
如今,电话漏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有人认为旁人故意偷听导致隐私泄露;而听到手机通话内容的旁人也会尴尬,这是否算是侵犯他人的隐私呢?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经过记者的调查采访,发现很多消费者的真实生活中有很多因为电话漏音引发隐私泄露的真实案例。
案例1:
因手机漏音工作吃哑巴亏
A女士与B男士同为竞标者。在同乘一台电梯时,A女士接听电话。由于手机漏音,B男士听到了老板在电话中指示的底价,后来B男士中标。
模拟场景
法律作家“法山叔”表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虽然中标男子听到了他人的电话内容,并且对最后结果造成了影响,但由于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该中标结果和其有直接关系,也很难证明他是故意窃听,因此将难以认定他侵犯商业秘密,只能吃哑巴亏。
案例2:
因手机漏音泄露生活隐私
男性领导正在给下属开会,妻子打来电话,谈及离婚等私人话题。由于手机漏音,下属听到了其妻子在电话中的话语,并有人在社交群中传播。
模拟场景
法律作家“法山叔”表示,因为电话漏音导致个人隐私权受损,如果旁人只是听到电话内容,并未通过泄露等方式带来一定侵权结果。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将难以认定其侵犯他人隐私权,但若将偷听到的信息发布到了公共群,给他人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民法典》规定属于窃听公开他人私密活动,涉嫌侵犯隐私,被侵权人可要求其赔礼道歉并予以赔偿。
那么,对于手机漏音的问题,“法山叔”有什么建议呢?他表示,如同病人在和医生聊病情的时候需要把门关上,律师在和客户聊案子的时候也要找间封闭的办公室,如果手机能给两个人的谈话多上把锁、多关扇门,在个人隐私方面会更安全一些。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为避免隐私泄露风险,手机厂商开始通过创新技术给出解决方案。例如,荣耀Magic4系列首创智慧隐私通话功能进入大众视线。该技术利用创新的音频技术和独特的音频通道设计,极大程度减少用户在如电梯、会议室、出租车上等相对安静的场景接打电话时的漏音问题。
根据漏音测试,把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录音笔,放在距离手机20cm的位置,当市面某品牌手机接电话的时候,录音笔能识别出大部分文字,说明漏音很多;荣耀Magic4 Pro接电话的时候,直接识别不出文字。
原因就在于智慧隐私通话采用了双单元融合发声方案,不仅有听筒发声单元,还有屏幕发声单元。荣耀的方案结合两者所长,一方面把听筒容易散射出去的频段给弱化,另一方面把屏幕优势的人声频段突出,二者融合发声,并且控制声场的辐射方向,最后就产生指向性发声的通话效果。
所以只有近距离接听电话的时候,低频和高频的声音才恰好结合,接电话的人会听到最自然的音质。而一旦把手机拉远,低频的声音缺失,音质和信息量都变得不完整。通话声音仅被用户自己收听到,极大提升通话私密性,实现全方位、更完善的隐私安全保障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