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白小白,编辑:徐德文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刘欣慈的巨作《球状闪电》为我们讲述了在一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一个原本温暖的三口之家。球状闪电低咛着极速前进,眨眼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少年与父母阴阳两隔,命运被瞬间改写。心存不甘的少年用其一生的时间,揭开这个让他在懵懂的年龄变得孤独而无助的自然之谜......
大名鼎鼎的球状闪电,总是神秘莫测让人难以捉摸,神出鬼没地游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或许很多人会质疑,真的有球状闪电存在?还是只是科幻小说中幻想出的自然现象?
根据已有的记载,球状闪电是确实存在的。
首次发现球状闪电是在1638年,英国圣潘克拉斯教堂正在举行礼拜仪式,突然一个直径大约2.4米的大火球破墙而入,在教堂中乱串,砸碎了窗户玻璃和桌椅,教堂里充斥着浓烈的黑烟和熏人的硫磺气味,最后发现4名教区居民当场死亡,约60人负伤。
2012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员在一个雷暴天气绘制辐射地图时,用光谱设备意外地记录到一次神出鬼没的球状闪电。发光球体缓慢地从地面探出超大号脑袋,直径约5米,闪现2秒,在地面极速穿梭15米就变成一道闪电撤离地球,销声匿迹。这被认为是自然界里球状闪电的第一次科学记录。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光谱设备抓住了球状闪电,识别出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包括铁、硅、钙,其成分与土壤的主要成分相同。研究认为球状闪电是由于与地面相互撞击而引发的,当闪电击中土壤或岩石时,闪电的能量瞬间蒸发土壤中的二氧化硅,再以某种方法将氧气从二氧化硅中分离出去,得到相对纯净的硅蒸气,球形的硅蒸气再次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时产生热量,迸发出光亮。
电离后的空气或等离子体与艾尔摩之火的火焰相同,散发出诡异的光亮。但是二者并不是同类事件,实际成因也大相径庭,圣艾尔摩之火是低温的冷光现象,不会破坏周遭事物,而球状闪电的破坏威力却是迅猛无敌。
球状闪电形成的原理,众说纷纭。有研究认为,当雷电击打地面时产生微波辐射,这时产生的微波可能被封闭在等离子气泡之中,而形成球状闪电。还有研究认为其产生与地震有关,当地震波撞击地面时,某些岩石可能会释放电荷,就可在周围看见罕见的光快速闪过。
为了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科学家们尝试在实验室中模拟球状闪电的产生。2006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微波创造出实验版球状闪电,然而至今还是没有一个准确满意的答案。
普通闪电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十微秒,球状闪电却可持续几秒甚至几分钟。到底是怎样一股力量让它的寿命异于普通闪电,又是谁让它色彩绚烂神出鬼没呢?神秘的球状闪电极为罕见,又瞬间即逝,因而研究极少,希望未来终究会有科学的解释。
注:圣艾尔摩之火(St. Elmo's Fire)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常在航海时被海员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经常发生于雷雨中,在船只桅杆顶端之类的尖状物上,产生如火焰般的蓝白色闪光。
戴维科学公众号:xudewen028,最新、最前沿、最有趣!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