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
中医“六不治”观点是战国名医扁鹊首先提出的。
扁鹊巡诊列国,见过识广,感慨有些病难治在于人,而不在于疾病的本身,此“病”非彼“病”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六不治”即: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一不治:狂妄骄横,蛮不讲理的不治。
这种人对医生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把医生的话当成耳旁风;所以不可能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会消极对抗治疗。
二不治:轻贱自己身体,要钱不要命的不治。
这种人利欲熏心,把钱财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更在乎与医生讨价还价。
三不治: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无节制者不治。
良药可以根除疾病,但无法根除恶习。
四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六腑已经衰竭者不治。
这种人已经病入膏肓,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执意去治疗,很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五不治:身体羸弱,不能承受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者不治。
这种人与第四种很相似。
六不治:只相信巫医鬼神,不相信医学者不治。
这种人即便勉强接受医疗,也会脚踏两只船,继续走旁门左道。
“四难治”观点是汉代隐士医家郭玉提出的。
郭玉为汉和帝的宫廷御医,医术高超深得皇室赞誉。
相传有贫苦的百姓向郭玉求治,他从不拒绝,而且治疗起来比给贵族看病更加得心应手。
皇帝感到奇怪,有一天找到一个贵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让郭玉看病,结果郭玉一针治愈。
皇帝找到郭玉让他解释原因。
郭玉说:“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意思是:
富贵者居高临下,我心怀恐惧如何能治好?
给他们看病有四难:
一是不尊重医生的意见和建议,自以为是;
二是生活不规律,不检点;
三是体质过于虚弱,无法下药;
四是好逸恶劳,缺乏锻炼。
郭玉的“一难也”可归于扁鹊的“一不治”,“二难也”可归于“三不治”,“三难也”可归于“五不治”,“四难也”可归于“二不治”。
两位医学界大家,相隔近五百年,见解惊人相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