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茶馆》第一幕中说到:“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这种预感,是基于前因的铺垫,而在某一刻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事先的感觉。在生活中,心灵的预感也时有发生,或准确,或错误,都让自己的内心和行为产生了奇妙的联动。
在诗歌《预感》中,诗人张枣通过巧妙的诗意设计,将来自于心灵瞬间的感受,即某一种神秘的预感,进行了若隐若现的展现。整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事态发展的刻意隐藏,也可以搜寻到诗人对“预感”的极力披露。读懂这首诗是艰难的,而诗中的三个疑问句,却可以是揭开预感的神秘面纱的关键。
像酒有时预感到黑夜和
它的迷醉者,未来也预感到
我们。她突然扬声问:你敢吗?
虽然轻细的对话已经开始。
第一个疑问句“你敢吗?”出现在首节诗歌中。疑问的发出者是“她”,这里的“她”被诗人隐藏了身份,可以暂时猜想“她”与迷醉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疑问的对象是在黑夜饮酒迷醉者,这位迷醉者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诗人观察到的某个陌生人,而从读者的角度也可以认为是读者自己。
对疑问的对象的书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主客颠倒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生动。“酒”原本是静态的液体,诗人赋予了其思想,让它可以“预感到黑夜和/它的迷醉者”。这一切非常自然而日常,喝酒大多数发生在黑夜,酒的出现必然有“迷醉者”。“未来也预感到/我们”,则是诗意的补充。
在疑问的对象和疑问的发出者之间,诗人省略了他们之间的故事,直接让“你敢吗?”进入,虽然突兀,却能够增强疑问的力量,让人不得不猜想到底敢做什么?神秘性从此刻逐渐产生。而“扬声”的问和“轻细的对话”,也发生了奇妙的冲突,让人感到“她”的柔情和歇斯底里的诘问。
我们不能预感到永恒,
现实也不能说:现在。
于是,在一间未点灯的房间,
夜便孤立起来,
我们也被十点钟胀满。
第二节诗歌的前两行是对上一节疑问的回答,“我们不能预感到永恒/现实也不能说:现在”,隐晦地说出了迷醉者内心的“不敢”。这一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就使得周遭的环境产生了变化。
于是,在一间房间中,由于“未点灯”,夜的黑暗便孤零零地被“孤立起来”。置身于孤立的夜之中的迷醉者和“她”,便因内心迟疑的不敢,以及突然而来的疑问,陷入了身心的长久痛苦。“十点钟”点明了夜的时间,“胀满”指身心的痛苦。
这一节诗着重渲染了两方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短暂的,也是在沉默中发生,更加强调了第一个疑问的强大冲击性。
但这到底是时日的那个部件
当我们说:请来临吧?!
有谁踮足过来。
把浓茶和咖啡
通过轻柔的指尖
放在我们醉态的旁边
第二个疑问句“请来临吧?!”较之于第一个疑问句,更加具有冲击性。问好和感叹号的双重组合,既展现的内心的疑惑,又表明了心中的决绝,这种矛盾的碰撞使得心理状态表露得更加透彻。而这个疑问句之前的“这到底是时日的哪个部件”,则是写出了双方的内心都心存疑惑,因此才有接下来的疑问。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疑问不是由“她”单方面发出的,而是由“我们”共同发出。这一细节处理,就证明在“我们”之间隐藏了很多故事,对于“她”与迷醉者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的猜测就更准确一些了。
接下来的四行诗,就是对这个非常具有冲击性的疑问的缓解。“有谁踮足过来”中的“谁”,诗人并没有说明,这是服务员吗?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缓解了“我们”此时的窘境。而他“通过轻柔的指尖”,将“浓茶和咖啡”“放在我们醉态的旁边”,说明了“她”也与迷醉者一同迷醉。同时,这一段诗也预示着醉意的缓解,预示着内心将要得到真正的指认。
真的是你吗?虽然我们预感到了,
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声。
在第四节诗歌中,第三个疑问句出现了。诗人在前面有意营造了黑夜,使得两个人互不相识。也有意隐藏了事态的发展过程,若隐若现地点出了他们的发展线。直到“浓茶和咖啡”的出现,使得醉态得到缓解。终于在“真的是你吗?”这个疑问中,说出了他们之间存在的亲密关系,写出了突然相识相认的惊喜。
原本亲密的两人之间,有着太多熟悉的点。因此纵然身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可以慢慢预感到彼此的熟悉。“虽然我预感到了/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声”,多余中又不显多余,这才是真正的惊喜和幸福。
星辉灿烂,在天上。
单独写景的最后一节,将视线从房间转移到屋外,使得黑夜之中有了光亮,而这光亮是永恒和闪亮的,因为它是天上的星辉灿烂。这一景象的单独出现,不单单是外部环境的描写,而是对他们内心的刻画,因相认而心中“星辉灿烂”。
一首《预感》,就在诗人对剧情的刻意隐藏,又稍加点缀,并巧妙设置疑问句这样的机关,使得读者可以一步一步揭开了预感的神秘面纱。诗歌这门语言艺术的奇妙之处,不得不让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