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以少爷金妍诗和韩文女冷淡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富贵女大家庭的兴衰史。
如同《红楼梦》一样,败家的根本无非是自上而下穷奢极欲的结果。且看原著中,这些老老少少是如何一步步从奢华糜烂到坐吃山空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长辈们带头挥霍无度
金总理金铨的三姨太翠姨一晚上打牌输一千二百多洋钿,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奢侈程度可见一斑。
那时,一千二百银元可以做什么呢?
金燕西的大哥凤举说,富家何小姐在西来饭店一顿请客饭钱,大概总在四五百元。
金燕西开车撞了一个赶脚(赶着驴或骡子出租供人乘骑为业,故称“赶脚”)的平民的驴子,这驴子是维持一家生机的希望,结果陪了三十元。不仅如此,下人德海还对受害者又打又骂,觉得给二十还嫌给多了。
金燕西显阔,随手赏给一个陌生人一张十元钞票,说:“给你买双鞋穿吧”,那人喜出望外。
也就是说,一千二百元可以给富人请三次客,而穷人可以用来买四十头驴子,买一百二十双鞋子。一头驴子赶脚,就可以维持一普通人家的生计。
电视剧中,那位三姨太太的年纪足以做金总理的女儿了。她每次寅吃卯粮的时候,大笔一挥填一张支票,金额空着随她填写数字,等金总理来她的卧室,就打扮得花枝招展,使出浑身解数,连哄带骗之后,见金总理在支票上签字,转身就去挥霍。
金总理,贵为一家之主,一世英名,可惜晚节有亏,明知三姨太和儿子们亏空巨大,用度超支严重,不管束也不控制,电视剧中,他突然崩逝,金家家族荣耀和富贵地位便随着他的离世烟消云散了。
真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已为时已晚。金总理死后,遗孀们清理家产,所剩无几,三姨太为了多分家产,上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笑话,最后,金府被拍卖抵债,家人走的走,散的散,留下来的是无尽的凄凉。
►儿子们不成材,品行不端,且花钱大手大脚
金总理金铨的四个儿子个个不争气,还不如她的女儿和儿媳们。
二媳妇程慧厂是个具有独立和进步意识的女性,有自己的事业,不像闺阁里的姑娘太太们,她醉心于女子学校募捐和妇女共进会之类的事宜。一次,借募捐一事她告诉金燕西:
“不是我嘴直,你们金家男女兄弟,因该倒过来才好。就是小姐变成少爷,少爷变成小姐。”
“她们姊妹的胸襟,本来比你们宽阔得多。就是八妹妹年纪小,也比你们兄弟强。”
金铨一共8个子女。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女儿老四,老五,老六,老八个个知书达理,而且除了老八外,其余女儿都有留洋经历,学贯东西,思想开明前卫,就是老八,即便没出国,她在一个教会女学校读书,多才多艺。
诚如二媳妇所说,如果金铨的女儿们变成了儿子们,那么金家真不至于那么早衰亡,她们个个有学识,有思想,有胆识有智慧,任拉一个来继承金铨的衣钵,一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再看看他的儿子们是如何败家的。
老七,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花钱如流水。他追求冷清秋,买东西只用记账,不管花多少都行。为了追到手,不惜重金一万块买下冷清秋隔壁的房子,本来以为自己账上还有六七千块钱,可回家翻看存折,只有两千多快了。他亏空四五千了,没有想过靠节俭来抵消亏空,而是想到去借,更没想过,如果一天钱没了,该怎么办。
另外三个儿子,凭借金铨的地位,都在重要领域担任要职。老大在外交机关,老二在盐务机关,老三在交通机关,都是好出路。但,个个不成材,生活仍旧入不敷出,靠啃老。
更令人唏嘘的是,到金铨临死,他的儿子们竟然没有一个在身边,他们那时正在外花天酒地,养小老婆,捧戏子等,眼看金铨的事业被政敌夺去,儿子们没有一个能够挑大梁,接手父亲的事业与政敌对抗,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一手经营来的荣华富贵让政敌蚕食。
金家一代不如一代,这代不肖儿子们,骄奢淫逸,葬送了金家,只能自食其果。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惯了荣华富贵,很难再适应穷囧的生活了。
金家的社会圈子都是上流社会,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谁也不愿意“堕落“到穷人堆里去。
但不是谁一直都是富贵如初的。那些没落的贵族,为了名和利,无所不用其极。
经常出入金家的乌家二位小姐,不分昼夜地在交际场中挥霍,但她们父亲那点小差事,只够每月的汽车费开支,她们用的钱决不出自家中。
另一位何家小姐私自让金燕西的大嫂帮忙变卖金银首饰,私债高筑,仍旧不节俭,越发奢靡,令人发指。
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她们一点也不过分。
她们的垂死挣扎给金家走向衰败敲响了警钟,可当局者迷,金家没有一个可造之才做到了悬崖勒马,等到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了,那时不想面对由奢倒俭,也要面对了。
如同《红楼梦》一样,月满则亏,总有一天,得到的会失去,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要早做打算,而不至于临了,手忙脚乱,大失所望。
《金粉世家》给了世人一个很好反面教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这一生,不仅要守得住礼节和荣辱,更要懂得知进退,见好就收,一味的穷奢极欲,总会有穷途末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