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原来军队生活也可以这样拍
本报记者石宁宁通讯员李浩王小晶
某解放团制作的微电影《逆风飞翔》部截图。
10月19日晚,空军某部军官刘笑宇更新了朋友圈一条内容,他和小伙伴们在校期间拍摄的作品《黎明之前:追星人》再获殊荣:2016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微电影节纪实类作品一等奖。此前,这部微电影在“第25届金鸡百花奖微电影展映单元暨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问鼎微电影单元最高奖项,获得纪实类作品特等奖。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系统“改革强军”军营微电影、微动漫、微讲堂、微广播、微阅读五个“微”活动评选落下帷幕。其中微电影单元,《远山的呼唤》《四十八个军礼》《海岛女民兵的爱情故事》《逆风飞翔》等不少官兵自己拍摄制作的优秀作品赢得评委团成员好评。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代表的“微文化”方兴未艾,其中微电影因其时长短、制作周期短、故事情节完整受到人们欢迎。随着数码摄像机的普及,军营刮起一股微电影风潮,官兵导演拍摄微电影的热情高涨,这不仅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素材,还通过一线官兵原汁原味的镜头传递军营正能量,给社会大众一个了解军人、探知军营的窗口。
与社会外部人员制作的军旅题材微电影相比,官兵自制微电影的优势显而易见:真实、贴近基层、符合保密要求。但不可否认,囿于拍摄技术、话语体系等差异,官兵自己参与制作的影片尽管在基层官兵中反响不错,但距离赢得社会大众点赞还有一段距离。而《黎明之前:追星人》获得金鸡百花奖改变了这种境遇,长期浸泡在军营的战士们发现,自己人制作的微电影也能得到市场大奖的肯定。
刘笑宇团队拍摄《黎明之前:追星人》的场景。
题材众多——
勾勒军营生活的日常
2015年寒假期间,当时还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大四学生的刘笑宇、贺洋、曹宏根3人,自费奔赴雪域高原。他们背负几十斤重的摄像器材,顶风冒雪,从青海格尔木出发,沿着青藏线前后辗转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共5个兵站,忍受着高原反应带给身体的巨大考验,用镜头真实记录下 “天路”官兵扎根高原、无悔奉献的感人事迹。
去之前,他设想过很多场景,但都不及到了那里来得震撼。当拍摄开始,镜头拉开,边防军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清晰。“风常年在6级以上,高原缺氧,拍摄团队两个人高原反应严重,可兵站官兵一待就是很多年,他们每天都要待在那里。”回忆拍摄时光,他毫不掩饰对高原官兵的敬佩。
记者调查发现,和刘笑宇一样,不少官兵偏爱边防题材,此外,普通官兵、退伍老兵、民兵等题材也是微电影的主角。这些或活泼或催泪或写实的影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军营生活的一角。
翻看“改革强军”军营微课微电影获奖名单,记者发现,获奖作品既有讲述退伍老兵故事的《一个退伍老兵的心声》,讲述一线官兵扎根部队刻苦建功的《逆风飞翔》,也有讲述军属生活的《平凡的家庭》,内容涵盖面广。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政工教研室彭海教授谈到这些获奖作品时说:“立意高远,内容选择接地气,展现了基层官兵和后备精英的风貌。”
战士胡国的父母患有残疾,爷爷是退伍老兵、老党员,早些年已经过世,虽然家境困难,但一家人仍然支持胡国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国防动员系统“改革强军”军营微课评选活动启动后,胡国的故事进入了安徽省歙县人武部领导的视野。该人武部政工科长唐锋华是制作组成员,他告诉记者:“真实的故事最有感染力,除原型人物服役不能参与拍摄,找武警中队战士替补外,其他人尤其是村民觉得宣传身边正能量是好事,都乐意参与其中。”最后,《远山的呼唤》顺利获评微电影类一等奖。
在这些定位不同、风格各异的微电影中,官兵们真实展现或演绎着自己兵的角色,观众的心情也随着官兵的喜怒哀乐起伏,最后发出感慨:“原来军营生活也可以这样啊。”
微电影《黎明之前:追星人》截图。
期待发展——
创新之路循序渐进
9月上旬,江苏省沛县人武部拍摄的微电影《一粒沙》在多个视频网站发布,并同步在县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关注。片子讲述一名退役士兵,拒绝高薪工作邀请,劝服家人朋友,加入民兵应急分队,立足家乡就业创业的故事。拍摄动因,正值部队士兵复选改退之际,面对这个编兵“富矿”,县人武部主动作为,希望吸引退役士兵自愿加入民兵队伍。
主演徐康今年退役返乡,微电影中,他本色出演,向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退伍战友喊话:我们都是一粒沙,民兵队伍是水泥,国防事业是大厦,参加民兵队伍,一样是为了国防大业做贡献。效果如何?该县人武部政委陈刚介绍,这部微电影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走心、更加有效,很多退役士兵表示深受感染。
官兵自己参与制作的军事题材微电影,利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表现手法宣传部队和官兵生活,虽然拍摄技术手段上不如专业制作公司,但胜在身处一线,熟悉情况,传递军营正能量。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部队领导对微电影抱有期待。和陈刚政委一样,他们希望将其发展成新的政治教育手段,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互相配合,激励和引导青年官兵。而在现实推进中,微电影确实也在扮演着这种角色。
当谈到将官兵自制微电影推向社会传播时,多位基层政治工作干部表示“乐见其成”,但同时坦言有“疑虑”。有的担心娱乐化解读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损害军营形象,有的担心影响部队正常工作。
如果这些“疑虑”要集中到一部作品上,那就是《军营男士》的诞生过程。这部轻松幽默的短剧每集单独叙事,通过幽默的手法讲述军营生活,自今年初上线就火爆网络。主创刘福生告诉记者,从2014年启动拍摄到最终发布,历时3年,可谓命途多舛。“一般本单位审核通过就可以,但用这种夸张搞笑的形式展现军营生活的,效果究竟咋样,谁也拿捏不准。”刘福生说。片子制作完成后,并未第一时间在本单位播放,刘福生将其挂到军队内部网站,发现点击量节节攀升,“这下心里有底气了”。2015年,他把第一集单拎出来参加了 “全军业余微电影比赛”,轻松斩获网络优秀作品奖。这个奖的含金量又将这部微电影的面世向前推了一步,随着影响越来越大,引起空军领导重视,最后按程序通过层层关口顺利获批。
彭海谈到这种现象时表示,任何一个创新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官兵自制微视频要获得市场的传播,首先要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和年轻官兵理解的代差,领导试着给官兵宽松的创作空间,官兵则首先自己做好把关人,坚持目的导向,达到传递军营正能量的传播效果。
安徽歙县人武部制作的微电影《远山的呼唤》截图。
赢得点赞——
做到这些是前提
尽管得到金鸡百花节专业评委的肯定,刘笑宇却坦诚这次拍摄存有遗憾,“很稚嫩”“很学院风,书生意气”。同时,他坦诚,正是凭着一腔热情真实记录下高原官兵的生活,才铸就这部短片抓人挠心的灵魂。
大二期间,刘笑宇和几名志趣相投的同学组建了一支视频拍摄团队。虽然军校生活紧张,但因为热爱,他们利用寒暑假拍摄了不少作品,并恪守着严苛的拍片原则: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能触动自己就无从谈其他;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与刘笑宇在颁奖礼上说的那番话如出一辙:“如果没有我们的镜头,或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地方和几十年来边防军人的默默奉献。记录时代,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幸福。”《黎明之前:追星人》最终能够得奖,打动人心的部分也在于此。
采访中,面对“如何才能拍出引发官兵共鸣、引起社会大众关注的微电影”这个问题时,不少人的回答都围绕着“真实”“讲故事”“正能量”等关键词。
歙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唐锋华认为,首先要满足微电影的架构,要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氛围等符合逻辑,“艺术创作要以现实为根基,归根结底就是要讲故事。”他认为,《远山的呼唤》能脱颖而出,倚仗的是写实,不艳饰,不夸大,尊重现实和传统,赢得评委的赞同也就在意料之中。
广东省军区某海防团报送的《逆风飞翔》获得了微电影类三等奖。主创陈振宇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军旅题材微电影的直接受众是基层官兵,虚构的情节难以吸引大家,高大全的人物设置很难引发官兵共鸣,只有从一线连队发掘素材,才能打动人心。此外,他认为,微电影是基层文化工作的一部分,要动员官兵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之初就重视教育引导。
“改革强军”军营微课评选期间,彭海教授看了百余部微电影。采访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的高尚恰恰体现在纠结过后的选择,微电影要入脑入心,首先要将战士还原成生活中的普通人,于细节处体现其大义。”
(《中国国防报》2016年10月2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