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语言:中国谍战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电视屏幕上看,谍战剧的发展从一开始到创作,都加入了新元素,不断创新,给大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视文艺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谍战剧也从早期的反特题材逐渐向剧情化、故事化题材转变。叙事模式也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维度的叙事模式,使谍战剧逐渐摆脱了程式化的固定模式。2008年《潜伏》的播出,开启了我国谍战剧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随之而来一大批优秀的谍战作品走进大众视野。下文将以《暗算》和《潜伏》两部优秀的谍战片为例,为大家介绍在新时期中国谍战剧呈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谍战电视剧《暗算》
一、 中国谍战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谍战剧起源于反特电影,在我国"十七年"的反特电影题材的创作中,以数量多、影响大为主要特点。1949年反特电影《无形的战线》的播出开启了我国反特题材电影的新篇章。尽管这部片子在情节创作、人物形象上都略显不成熟,但是在当时已经有了反特题材电影的雏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一大批反特题材的电影也随之出现。由于这个时代的电影有明显的创作背景,因此,剧情大多以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机智,敏锐果敢为主要题材,目的就是为大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但是,这一时期的反特电影也存在其局限性,首先是有强烈的宣教色彩;其次是内容单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过于简单。从"十七年"后期开始,反特电影逐步进行探索,以《南海长城》为主要代表,开启了反特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反特电影《南海长城》剧情
1、 中国谍战剧的初创阶段
中国谍战剧的初创阶段是1981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的谍战剧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因此,内容大多以反思为主,例如1981年创作的《敌营十八年》就是以反思人性和文化为创作题材,这部谍战剧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谍战电视剧。以《敌营十八年》为起点,我国谍战电视剧开始了缓慢的发展阶段。
《敌营十八年》剧照
2、中国谍战剧的发展阶段
中国谍战剧的发展阶段是2002年至2008年。这一时期的谍战剧是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对以前的谍战剧的题材创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对以前的老剧进行翻拍是这一时期谍战电视剧的主要特点。无论从内容生产还是创作题材上都比以前有较大提升。2002年谍战剧《誓言无声》的获奖,使大众逐渐将视线转移到谍战剧上。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使得《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这两部谍战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刷新了谍战电视剧收视的新纪录。而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的翻拍在中国谍战剧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誓言无声》剧照
3、中国谍战剧的成熟阶段
中国谍战剧的成熟阶段是从2009年开始一直发展至今,这一时期的谍战剧数量繁多,而且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以及表现手法上更为成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谍战影视作品。特别是在《潜伏》、《伪装者》等影视剧的走红之后,使中国谍战剧在我国影视行业更加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谍战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反特题材固定模式的束缚,结合当下新媒体的创作背景以及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谍战影视剧。
《潜伏》剧照
二、 中国谍战电视剧的新特点
1、弘扬主旋律的叙事主题
影视作品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而在中国谍战剧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是共产党对于信仰的坚守,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坚守,正是因为这种坚守,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康。也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之下,才出现了一个个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谍战剧在创作初期就与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主题相关。例如《暗算》中的故事主题,在剧中钱之江等人所从事的是及其危险的工作,但是正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从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中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暗算》中的故事情节
2、模式化的故事情节
谍战剧的故事情节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大多都是卧底战、密码战或是悲情的爱情故事。所谓的卧底战就是敌我双方派卧底打入对方内部,制造悬疑的剧情,不仅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而且还能在严密的推理中给人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在以前的反特片中,由于种种限制,剧情往往以一方打进另一方为主要情节展开。但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电视剧人审美水平的提高,在现在的谍战剧中除了一方打入另一方之外,还有反打入的情节设置,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所谓密码战,就是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中设置谍报密码的环节,全文围绕破解密码展开,只有掌握专业密码才能掌握对方的情报。因此,全剧都在共同合作,历经重重困难破解密码。例如在《暗算》中,表现的就是抗日战争中共合作共同破解日本人的密码,在谍战剧中设置这样的情节,可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增强电视剧的收视率。
所谓爱情战,就是在谍战剧中展现敌方女特务与我方反特英雄或是我方男女特务之间的爱情。在谍战剧中加入爱情的元素,不仅可以调节谍战剧中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潜伏》中的爱情展现
3、固定不变的人物形象
在中国谍战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都是共产党员。例如《潜伏》中的余则成,他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不仅遭受着敌人的怀疑,需要处处小心,还要在不暴露的情况下获得敌方的信任。《特殊使命》中的巩渭也是在被怀疑的情况下不断向共产党传递情报。这些人物形象都有对共产党坚定的信仰,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惜一切代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谍战剧中还有一种人物形象就是特务形象,谍战剧中的特务大多都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杀害自己的同伴、家人。此外,在谍战剧中还会塑造一些性格多样的女性形象,谍战剧中的女性大多作为配角出现,既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正面形象主要分为公安和地下党,反面人物主要就是女特务形象。
谍战剧中的女特务形象
三、《暗算》和《潜伏》的对比分析
《暗算》和《潜伏》是中国谍战剧发展过程中两部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不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塑造的恰当得体,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获得了一大批观众的青睐。这两部作品一经播出就有较高的收视率,并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1、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暗算》的故事情节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想要利用特务组织反攻大陆,向他们下达指令。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面对重重危机,也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将情报送出去,在送情报的过程中,情节设置的紧密无间,为传递情报设置了种种障碍。最终,为了保证情报能够安全的送出去,选择了自杀的方式。
《潜伏》的故事情节讲述的是余则成在女友的劝说之下同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让他以"峨眉峰"的身份潜伏在军统内部,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以及聪明才智多次获得了对我党有利的情报。无论是《暗算》中的钱之江还是《潜伏》中的余则成,他们身上都具有为党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尽管在获取情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他们还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国家做贡献。他们都坚定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并且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潜伏》中的余则成
2、复杂多样的叙事结构
随着影视剧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单一的叙事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对于影视剧有了更高的期待。因此,中国谍战剧的叙事模式也从单一的模式逐渐转向复杂多样的叙事模式。《暗算》和《潜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这两部作品在叙事上都摒弃了过去那种单线条的叙事模式,而逐渐向多维度的叙事模式过度。
《暗算》采用的就是多维度的叙事结构,它把该剧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听风》、《看风》、《捕风》,这三个部分的故事背景属于不同的时代,虽然这三个部分看似是独立的故事,其实通过剧中人物的设定可以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叙事链。《潜伏》采用的则是双线性的叙事模式,剧中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余则成和特务之间的暗战,一条是余则成的爱情线。这种叙事模式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流畅完整,把这两条线穿插起来进行叙述,既可以表现完整的主题,又不失其趣味性。
《暗算》中的钱之江
3、传奇浪漫的纪实风格
《暗算》和《潜伏》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展现了对艺术风格的追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做到了对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展现。《暗算》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还是人物的塑造上都展现了其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暗算》中采用的大多都是较为诗意的语言,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能表现人物特征,给人以美的追求。
而《潜伏》则是以纪实为主,在语言的运用上较为平铺直叙,因为剧中的人物设定就限制了在语言的运用上只能采用较为口语化的方式。但是在余则成的爱情故事上,则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手法既能让观众看到传统谍战剧中共产党员对于国家的坚守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通过这种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形式看到他们身上铁汉柔情的一面。
《暗算》中的台词
结语:中国的谍战剧虽然发展较为缓慢,而且形式较为单一,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大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谍战剧的表现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剧市场,谍战剧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结合大众审美,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结构以及表现形式上突破过去单一结构的束缚,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从谍战剧的内容表现上来看,大多都取材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特务案件,剧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坚守,对于更高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这种弘扬主旋律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助于剧中故事情节的表现,更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
2、 《郝建影视类型学》
3、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