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当年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剧团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用一发炮弹引起了全国的巨大轰动。
这部反映了人民正义呼声的经典话剧力作,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而演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欧阳平(左-韩秀一饰)与何为(李超饰)
记者有幸观赏了该剧创演三十年后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次复排推出,并展现于北京首都剧场舞台的演出。那是2008年11月20日晚上,首都剧场座无虚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赏这部经典之作。
何是非(左-许承先饰)与梅林(徐幸饰)
这部由宗福先编剧、苏乐慈导演的剧作于1978年在上海首演,当年这部带着浓厚时代气息剧作的问世,正值中国经历了十年阴霾后迎接改革的到来。公演后全国相继有2700多个剧团同时排演了该剧,数千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
何云(右-孙宁芳饰)与刘秀英(李宗华饰)
《于无声处》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该剧作为“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与《雷雨》、《茶馆》、《暗恋桃花源》、《倾城之恋》等一起,被认为是国内十大不可错过的经典话剧之一。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当晚再度进京首演的新版《于无声处》,集结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不论是久经沙场的许承先、徐幸、李宗华,还是初出茅庐的韩秀一、孙宁芳、李超等人,虽然首都观众有的陌生,但他们却都为上海的话剧观众所熟知。
舞台上的他们果然不负众望:演技娴熟,激情饱满,收放自如,个个出彩,将三十年前的各种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树立在舞台上。整场演出极为流畅。这样的一场表演,足以用繁华来形容,首都的观众们一下子过足了眼瘾。
话剧《于无声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青年欧阳平为悼念周总理,并支持参加自发悼念周总理的人民,编写了一本名为《扬眉剑出鞘》的诗集,到处散发。诗集很快散播开来,“四人帮”下令追查诗集的作者。欧阳平因此被定为现行反革命,遭到全国通缉。
欧阳平的母亲梅林,战争年代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上海某进出口公司革委会主任何是非的性命,而欧阳平正与何是非的女儿何芸相爱。但何是非投靠了“四人帮”,将女儿作为活礼物许配给上海民兵组织领导成员唐有才。
一天,欧阳平热情洋溢地向何是非讲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宏伟场面,并将自己编辑的诗集《扬眉剑出鞘》送给他。何是非这才知道,原来欧阳平就是全国通缉捉拿地现行反革命分子、《扬眉剑出鞘》一书的作者,他马上打电话给唐有才,让他派人逮捕欧阳平。最后,何是非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当晚这场三十年后再次亮相首都舞台的作品,沿用了这个富有戏剧张力的故事,情节几乎无一处改变,只是表演方式和舞台处理上,更加侧重于人物的情感表现,力求展示在特殊年代中,人们真实的情感状态。
虽然在编剧宗福先看来,三十年的历程过去了,现在回首这个起点的时候,恍如隔世。他也曾经怀疑,那时候的痕迹现在已然一点都找不到了,时间竟如此一干二净地擦去了一个时代,现在的年轻人还会愿意看这样的故事吗?但正像制作人李胜英所说:“因为三十年前的这样一部旧戏承载着我们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我们把它重新搬上舞台。这份记忆对于今天年轻人的意义就在于历史和现实相撞时迸发出的那簇火花,我不能保证这簇火花一定会在剧场燃烧,会在当代人的心里燃烧,但我想尝试一下,我想看看‘人生选择’这个重大命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跨越时空,将不同年代人的情感世界连成一片……”
这样的感动,似乎也是导演苏乐慈此次重排该剧的一个侧重点,她说:在严酷的环境里面,在灾难面前,有些人的人性会扭曲,但是更多的是突显出精神的升华。三十年后重排《于无声处》,让我们重新去感受那个特殊年代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真诚的亲情、爱情、友情。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当晚演出结束后,剧场里出现了感人的一幕,编剧宗福先与演苏乐慈相邀前来观剧的当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巍峙来到台前,并将鲜花献给了他。三十年前正是由于周巍峙部长的推荐才使《于无声处》剧组进京演出并一举名扬全国。耄耋之年的周巍峙同志手持鲜花站在舞台前,面对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们激动地表达了他对观剧的感受。质朴动人的感言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共鸣,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剧场内回响。
编剧宗福先(中)、导演苏乐慈聆听周巍峙同志的感言
当时一位年轻的观众对记者说:“我今年30多岁,虽然当年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是今天看了这部戏,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震撼,这部戏真是太感人。它使我真切地感悟到了当年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气息。就像人们无论何时聆听贝多芬《第三交响乐》,你都能抚摸到英雄的脉搏。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剧作的时代声音……”(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