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主演的电影《宝贝儿》在上映前获得了“每周电影大V推荐名单”的第一名
谁知豆瓣一开画,评分竟然只有6.3,并且还一直在降,现在已经5.9了,竟然不及格,首日票房也不理想,只有一千万。是因为杨幂的演技不好吗?
我觉得不是。
电影中的杨幂,饰演一个因为出生时有缺陷被遗弃、后来由福利院分配给她养父母“寄养”的女孩江萌,皮肤抹黑了,甚至还有点雀斑,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一直认认真真地扮着丑。
故事发生在江苏省的南京市和安徽省的马鞍山,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两个城市离得这么近,坐火车才20块钱,开车才一小时,难怪总有人开玩笑说南京是安徽的省会。
因为设定在南京附近的农村长大,电影中的杨幂一直说着当地方言,但是,作为北京人的杨幂说南京话真是太奇怪了,别别扭扭简直跟印度英语一样搞笑,而且有时候夹杂两句普通话好像是她说着说着忘记自己要讲方言了,特别出戏,电影中几处原本应该催泪的情节,全都因为这奇怪的南京话变成了笑点。
关于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我一直认为一定要慎用。使用方言当然方便更原汁原味更贴近生活地还原故事,但是,也容易让听惯了普通话的观众感到出戏,尤其是在方言不标准的情况下,有时会得不偿失。这部电影中如果杨幂的方言说的够好,绝对是增色的,但现在……其实还不如都讲普通话。
当然,杨幂的表现很重要,但却不是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够好的决定性因素。杨幂已经很努力了,这次真的不怪她,怪导演刘杰。
电影可能是以当初网络大V陈岚和无肛婴儿的事件为原型的,讲述了在南京医院做清洁工的弃婴江萌,看到郭京飞饰演的一位父亲,徐先生,因为刚出生的女儿有缺陷而拒绝做手术任由她等死。江萌认为那个婴儿是可以救的,父母不该遗弃她,于是想尽办法,终于迫使徐先生抱回女孩并做了手术,中间徐先生一家甚至疑似遭遇了网络暴力被指责为“杀人犯”,可最后女孩还是死了。
主线是这样,但电影并未交代清楚,因为始终是通过江萌的视角来表现整个故事,江萌认为婴儿还有救,可是导演却没有给徐先生讲述他为什么不救的机会,让不明真相的观众全程一脸懵逼。
生下有缺陷的孩子该怎么办?父母到底是否有权决定孩子的生死?这样的问题其实真的很难解答,影片对准被遗弃的残障人群这样一个令人感觉沉重的人群,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拍得好也确实会引发深思,遗憾的是,没拍好。
缺陷女婴一家的表现机会太少了,观众很难从寥寥无几的镜头中去感受他们的痛苦与纠结。而他们后来到底遭遇了什么,网络暴力?也只是一笔带过。电影中适当的留白是好的,但是如果什么都要让观众去猜,那也太过考验观众的耐心了。
直到电影结束,观众都没反应过来,电影院突然亮灯简直吓人一跳:这就完了?连个高潮都没有,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主线没有表达清楚,导演却还试图去呈现其他问题。比如,幼时的江萌是由福利院分配给养父母家“寄养”的,国家每个月出钱,她成年之后就必须要离开养父母家,不能给养父母养老送终。这是什么完全不考虑亲情人伦的奇葩规定?实在是令人不解。
就这一个点,其实可以单独拍一部电影了,但导演把这个点也贯穿到这部电影的始终,就令人十分疑惑,到底想讲什么呢?
影片中一笔带到的还有关于办理残疾证领两份工资的事情,也让人不解。
或许,拿了太多奖的导演已经太熟悉什么样的题材和表达更容易拿奖,却早就忘了一部好的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
但是,前不久《宝贝儿》去参加了第66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却没有得奖,说是因为文化差异难以消除。然而,我觉得未必。
映后记者会上,外国媒体问到的问题,为何中国父母有权决定婴儿的生死,为何中国残疾人可以有两份工作,为什么寄养儿童长到18岁必须搬离寄养家庭独自生活等等,也是我想问的,是这部电影虽然不能解答但至少应该深入探讨、结果却偏偏全都浅尝辄止让人一头雾水的问题。
电影的意义本身就应该让人去思考、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这样从单一角度来平铺直叙一件事,告诉大家全国有多少缺陷儿童就完事,不然我们干嘛不直接去看纪录片呢?如果能就着外国媒体的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深入探讨,我想,豆瓣评分都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