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旗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只有中国人才可以穿旗袍的极致来拍。
就像女星汤唯,很多人都说get不到她的美,但穿上旗袍后的她,却不得不让人说一句:真美。
又比如陈红,我们都知道陈红的古装之美犹如国色牡丹,其实她的旗袍装也很美。陈红的脸型端庄而有轮廓,面若银盘,这一袭清新的白色旗袍,将陈红装点得娇俏灵动,惊艳了时光,真想让时光永远记住这一刻的静谧美好。
其实陈红很爱穿旗袍,也拍摄很多的旗袍照片,其中最让人惊艳的要数这一袭黑色的旗袍装,挽起头发加妆容精致温婉的她,在旗袍的衬托下,看起来优雅又知性, 气质恬淡温婉,仿佛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一样。
现代人拍了很多的民国片,那么我们一般看的是什么?除了家国情怀和剧中人的爱恨情仇,其实还有旗袍之美。这并非空话,一件旗袍能把东方女子的传统美,亦或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着东方女人曼妙的身姿,一直是东方美的代名词。
我们在许多民国电视剧和电影中都能找到旗袍的身影,很多女星也喜欢在现实生活中穿旗袍,比如下图的胡因梦。相信凡是看过那么一两部民国片的小伙伴,一定会被其中的旗袍之美深深折服。
1、民国片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旗袍
一直以来,旗袍都被视为最能展现东方女性仪态及气质的服饰。而民国片中,怎会少了这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国片中那些穿旗袍的女子,就如同作家叶倾城所说的那样:“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阙花间词。” 温婉多情、淡雅如荷,也正和了徐志摩诗中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的的温柔。
好比被导演高希希赞誉为“天生适合穿旗袍”的陈数,每次说到陈数,我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一身旗袍,姿态婀娜,神情淡然,举止得体气度恬淡,有着东方女性温柔恬静的民国风女子,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从白流苏到方艳芸再到陈佳影,她扮演的角色总是和旗袍搭配最佳。一袭旗袍在身,仪态优雅,笑容妩媚,有一种镶嵌在时光里的美感。
或许初看不惊艳,但你细品,就会发现她独特的芬芳:那种由骨子里透出来的恬静淡雅,让人不自觉就静下来,一切的争论喧杂在消弭在她的一静一动,一颦一笑中。
还有近几年影视剧中难得出一个的旗袍美人宋轶,从《伪装者》到《小楼又东风》中,独具南方女子柔美感的宋轶,其旗袍扮相的美丽值都无须多言,温婉绰约,知性复古,却又不失少女的清丽与天真,是剧中的亮点之一。
还有李小冉,虽然算不上多美,但穿起旗袍来温婉恬静,含蓄而温柔,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凤穿牡丹》以及《来不及说我爱你》,穿上旗袍的她,宛如从民国时代走出的大家闺秀一般,朴素淡雅,气若幽兰。
透过这些民国片的剧照,让东方女子穿越时空,摇曳生姿,我们可以感受到旗袍美人那超脱世俗、气定从容的状态,是民国片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线。
2、国人在影视剧中的旗袍情节
民国剧是国产剧一个重要的分支,深受观众喜爱。不过严格地说,民国剧并非官方用词,而是来自民间。但随着《上海滩》《情深深雨濛濛》《金粉世家》等根植于民国背景下的爆款剧的热播,民国剧逐渐成为与古装剧、现代剧相区别的存在,并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每年待播出的国产片中,总会有那么十几部民国剧,今年也不例外,2020年已经播出的民国剧有《鬓边不是海棠红》、《河神2》、《民国奇探》、《热血同行》、《秋蝉》和《无心法师3》等,待播的还有很多,比如改编自漫画的《南烟斋笔录》等。
民国除了混乱与战争,还有不怒自威的军阀、舞文弄墨的骚客、著书立说的大师,以及娇媚动人的民国美人等,汇成如今的观众对于民国剧的全部想象。这种专属民国的风流气息,让民国片有种独属于它的浪漫与美丽,而旗袍作为突显女性之美的服饰,是民国类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就像民国风头最盛的女星之一阮玲玉,穿起旗袍来,柔美中蕴藏的一份温润,是妩媚中体现的一种雅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矜持、含蓄、优雅。可以说将旗袍之美诠释的淋漓尽致。
曾经有人说:“中国女人的美就是美在身穿旗袍时的婀娜和妩媚。”在以民国为背景的影视剧中,都有旗袍的出现,身着旗袍的女子步态翩翩,轻盈摇曳,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虽然旗袍的起源和定义在学术界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有多少女子就有多少模样,有多少模样就有多少旗袍。
而恰到好处的服装,一直是影视剧中最画龙点睛的一笔,不仅展露着演员的情绪,同时也感染着观众的情绪。特别是民国片中的旗袍,透过影视镜头看,它就如同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让观众在观剧时,摇身一变化身故园清梦的剧中人。
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饰演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她穿的旗袍这是中国古典旗袍的代表,片中从头到尾她穿过的23件不同旗袍,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亮点之一。
这23件出自大师之手的手工定制旗袍,片中她每换的一件旗袍都代表了一种心境,立领的,大花的,修身的,散袖的,如行云流水般贴在女主的身上,将苏丽珍时而雍容,时而悲伤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旗袍是属于东方的,她是中国女人的专利,也是时代的追随者,它应时代而生,也是时代的见证者。
如果定要加以划分,旗袍可以分为京派和海派两种。“最大的区别在于旗袍的下摆,京派以直筒为多,古朴大气,一些女性要人,大多穿京派旗袍;海派的下摆则是花瓶形,上宽下窄,更能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因此也更为富家小姐、社交名媛所青睐,直到今天也比较流行。”
热依扎
旗袍,是每个女子最柔美的怀旧情结;即使没有怀旧情结的国人,也无法抗拒民国片中女星们那穿着旗袍时婀娜多姿、摇曳生姿的万般风情,折服于她们那洋溢着中国文化与中国古韵的古色古香的体态所散发出来的妩媚与温柔。一如鼠年春晚上选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舞蹈《晨光曲》,虽然我们未必都懂舞蹈,但节目中身着旗袍的少女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暗香疏影,半遮半掩的情致,一颦一笑的风情,这些我们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而我们喜欢旗袍,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时光美感,还在于是我们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诗意情结。
3、旗袍之美的出圈并非偶然
旗袍在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它的四个特征:立领、盘扣、收腰和下摆开衩。论起时尚来,其实不输国外的任何一件大牌高定,且旗袍对于人的身材要求很高,要求穿着者前凸后翘,体态匀称。反而比它们多了一分东方韵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时,旗袍开始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征服着无数拥有着爱美之心的女星们的心。其实早在1933年,华夏旗袍在芝加哥世博会上获银奖之后,旗袍这一标志性的中国服饰就开始被西方了解。
如今,国内外知名女星都有过旗袍秀,比如澳大利亚演员妮可·基德曼曾被誉为最适合穿旗袍的欧美女星,不同于我们东方人的含蓄,而是穿出了属于她自己的性感。还有其他很多的欧美女星也是旗袍控。
在欧美出现的这股旗袍热潮一直延续至今,热情依旧不减。很多品牌和设计师都纷纷推出了受旗袍影响而设计的服装,外国女星在出席各类活动、颁奖礼上也会穿着旗袍,或长或短,或深或浅,或清淡素雅,或尽态极妍,演绎中国风情。
虽然旗袍自带含蓄婉约感,hold不住太过热烈明艳的面孔。而且歪果仁的骨架普遍偏大,身材太丰满,穿起旗袍来,常常会让人感觉快把旗袍撑破了。但它总能将人们的视线牢牢擒住,令风景随之流转。
其实,旗袍的出圈并非偶然。
一是,旗袍不论是从最初的面料扎染,中期的图案绘制,还是后期的缝制、盘扣、滚边、镶嵌、绣花等都蕴藏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无数前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审美与礼仪的群体认同。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随着东方女性们的喜爱和国产影视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时尚。
就像《胭脂扣》中的梅艳芳,她的旗袍造型加一头复古烫发,风情迷人的同时又带着女人味,柔弱的眼神十分招人心疼,穿旗袍的梅艳芳真是把她身上的美发挥到了最大,如梦如幻,又有一丝倔强、坚强。真的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
二是,旗袍最让人为之着迷的地方,在于它的样式百出,可以穿出千万种气质,每一种都能令人回味无穷。而女主人们不同的性格便会赋予旗袍不同的生命力。大家闺秀穿上它,显得清澈秀丽,气质高雅;而交际花穿上,则显得风姿妩媚,勾人魂魄,它既可大雅也可大俗。
比如李沁在某节目中扮演的当代才女林徽因真的太有感觉了,一身旗袍剪裁合身,不浮夸绚丽,尤其是那种气质,算是和林徽因很接近的了,彰显出了她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一面,将旗袍固有的传统文化风韵展露无遗。
而“万人迷”陈好,身材高挑纤细,面孔妩媚动人,穿起旗袍来自然是风情万种。
三是、作为东方美的旗袍,其在诞生之初就充满了复古的味道。但我们很难为旗袍之美下定义,因为它的美是婉约的、雅致的、细腻的、旖旎的、华丽的、也可以是洒脱的,特别是当它穿在她的女主人身上,与其人生阅历底蕴、灵魂修养,实现共鸣时,才是旗袍最美的时刻。
就像自带仙气的刘亦菲,穿起旗袍来自有一番娴雅韵味,行走在江南水乡就像水墨画一般美好。就像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描写的那样:“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紫丁香一样的姑娘......" 这种无可言说的浪漫与美丽,只有穿上它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那丁香似的姑娘,身着素雅的旗袍,细细碎碎的脚步踩着淡淡的忧伤。一路远去,一路幽香。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