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年清明节会发生电影市场的“小阳春”。清明三日长假期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8.2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代同期票房最高值。
其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居然是文艺片《我的姐姐》,上映第四天票房就已经突破4亿,且已连续4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的好成绩。
《我的姐姐》虽是文艺片,但阵容再到影片传达的主题都切中当下的热点,影片所表达的诸多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除了电影中引人深思的剧情,《我的姐姐》幕后故事也同样精彩,原来一部高口碑文艺片是怎么诞生的。
1、导演与编剧
《我的姐姐》讲述的女性议题,影片也有着细腻的女性气质,这得益于背后的女性创作者。导演殷若昕和编剧游晓颖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而且两人是大学时的室友,合作起来也非常默契。
编剧游晓颖因《相爱相亲》获得了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与《我的姐姐》一样,《相爱相亲》也是一部关于家庭、女性的电影,关注的是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命运。
而《我的姐姐》则更加聚焦,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性的故事,通过姐弟关系带出当代女性的困境。电影缘起于2015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取消,很多家庭也出现了许多撕扯和碰撞,而编剧游晓颖则想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去描绘家庭与个人间的关系。
而对导演殷若昕则有一种使命感去书写一个女性的故事,这个剧本包含着女性成长、原生家庭、年轻人的追求等诸多方面,当剧本摆在殷若昕面前时,她就有了一种拍摄的冲动。
当然,在影片最后的呈现上也有许多争议,集中在结局的处理,在整部影片都追求个人独立的安然,却在最后选择了抚养弟弟,仿佛又回到了“家比天大”的传统叙事。
导演殷若昕则认为影片最后是一个开放型结局,安然已经变为了强者,她不可能走姑妈那样的老路,殷若昕更强调平时的纪录,而不是迎合观众去制作一个姐姐的人生。
2、姐姐与弟弟
《我的姐姐》最吸引观众的还是张子枫,被称为“国民妹妹”的她在影片中可要独挑大梁,演姐姐了。
2001年出生的张子枫与片中已步入社会的姐姐仍有着四五岁的差距,为了更加接近姐姐的角色,在开拍前剪掉了长发,变得更加成熟干练。
为了更加有现实性,张子枫还学习了成都话,而展现在片中的四川话对话也毫无违和感。导演殷若昕透漏,本来片中并没有安排张子枫说成都话,是张子枫主动要求的,而一些本可以说普通话的段落,她也主动请缨说“导演,我觉得我这句话得说成都话”。
片中饰演弟弟的金遥源,也让观众刮目相看,古灵精怪的他在片中整得姐姐叫苦不迭,但到情到深处又能奉献出动人的表演,即是“熊孩子”又是“演技派”。
拍摄这部作品时,金遥源才四岁半,《我是姐姐》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但他却要表现超越他的年龄范围,虽然在现场他也有情绪、也会困,但金遥源还是用他的真实、适应现场的能力,完成了角色。
在拍摄从窗台跌落的那场戏时,金遥源因为恐高哭着闹着不敢拍,拍摄一度中断,最终剧组成员不断鼓励弟弟,最终完成了拍摄。
就是这样张子枫和弟弟也从刚开始的生疏到熟悉,金遥源也从懵懵懂懂到配合张子枫的表演,戏里戏外二人都像姐弟一样相处。
3、张楚的歌
《我的姐姐》的片尾曲来自张楚的《姐姐》,这首三十年前的经典歌曲被重新编曲由王源重新演绎,虽是一首老歌,但与影片的表达非常契合。
《姐姐》的歌词中展现了许多生活细节,那是“姐姐”的生活,她温柔、美丽、坚韧,集中了对理想女性所有幻想,也有着所有所有女性面临的困境。
张楚曾说这首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许多年轻人都渴望改变现实,但在老一辈的眼里,你必须按照他们所设计的方式来选择。
两代“姐姐”,歌与电影,跨越30年,两代创作人联手合作,将经典重新演绎,时代不同但又有着相似的情感。主题曲赋予了电影更加动人的力量。
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姐姐,你去飞呀,牵着我的手,你不用害怕”。愿每个姐姐都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台前演员们所呈现的效果,同样离不开幕后团队的付出。正是因为团队们的共同协作,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好的《我的姐姐》。同时我们也相信,经过《我的姐姐》,我们看到了张子枫的更多可能,她用演技征服了观众,相信她能在演艺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