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国家以人兴治,政治以才能治。
”历史上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总要凝聚和依靠一批各有所长且特点鲜明的人才。在波澜壮阔的红色历程中,党内可谓英雄辈出,群星璀璨。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各尽其能,为维护祖国统一与国家的安全在外交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最终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有周恩来风度翩翩、日内瓦会议舌战群雄的精彩场景;也有邓小平1979年访美时一言一行不失机智幽默的大国领导人风范……党史频道盘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的四个经典外交瞬间,与网友一起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采。毛泽东第一次出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留苏学生演讲。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出访的国家均为苏联。第一次乘火车,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第二次坐飞机,是在1957年11月。两次访问苏取得巨大成功,成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
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12月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第二次会谈时,斯大林避口不谈中苏条约。毛泽东有意问起周恩来是否应来莫斯科时,斯大林回答得很干脆,他说:“政府主席既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则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影响”,所以“还是认为恩来以不来为宜”。事有凑巧,这时,缅甸、印度等国都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认为这是个好的时机,他致电刘少奇、周恩来,让将这一消息“公开发表”,“如此主动权仍然操在我手”。以此刺激斯大林。
斯大林最终同意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周恩来的外交艺术:日内瓦会议舌战群儒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其非凡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世界外交舞台似乎专为周恩来而设。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舌战群儒”,“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周恩来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后,不畏艰险出席万隆会议,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杰出的外交艺术,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
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为达成日内瓦会议的协议,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费尽了心血。7月间,他还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之机,专程回到广西柳州同胡志明等越南领导人会谈,然后又到莫斯科同马林科夫等苏联领导人会谈,大力协调3国领导人在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上的看法,最终使中、越、苏三国取得一致。
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各方代表在取得共识后,终于签订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尽管美国代表顽固地宣布不参加《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的签字,但是,这一宣言仍然如期在日内瓦会议上通过。
刘少奇一生多次访苏:1949年为争取建国的国际支持秘密访苏
1949年,刘少奇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宾馆的办公室里
1949年6月21日至8月14日,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这是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国外派出的第一个代表团。
刘少奇的主要任务是向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斯大林本人介绍中国革命的基本情况,同斯大林讨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关系等重大问题,为新中国争取有力的国际支持。为了让斯大林对将要谈的内容有个更仔细的了解,刘少奇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两天紧张的准备,提交了两万多字的书面报告。斯大林完全赞成报告中的观点,在阅读时连续批了十五个“对”字。
在整个访问过程中,和斯大林的会晤有五六次之多,但是,无论是在集体场面,还是个人关系,刘少奇和斯大林之间始终是融洽的。由于刘少奇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访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和斯大林就中苏两国如何进行互助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还得到了苏联给新中国提供三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向中国派遣经济、军事技术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七个方面援助的承诺,成功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争取到了强有力的国际支持。8月14日,刘少奇回国时,苏方选派了200名专家,和刘少奇一起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