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磁带,古老的回忆。
回顾过去的旅程开始了。
打开时光的盒子,寻找自己的影子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唱的那首歌吗?名字好像叫《好爸爸坏爸爸》
不久前,时光菌参加了一个聚会,几个朋友都是80后。
同龄人见面,自然就有很多的话题,不知怎么开始的,聊着聊着就开始了“集体回忆”……
“小时候的一个电视剧,那小孩儿他爸爸说猫的尾巴是个平衡器,像飞机翅膀什么的,结果那熊孩子把猫从楼上扔下去了……”
“好像小孩儿他妈妈是个空嫂,短头发,挺漂亮的。忘了是当时哪个女演员演的了,那个主题歌我现在都会唱……”
“孩子的名字叫黄点点吧?!”
“我还记得黄点点背了好费劲的课文,我都会背了,他还没会呢!”
“吹吧,你都快七老八十了,小学课文还能记得?”
“不服是吗?听着!”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当年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好爸爸坏爸爸》,勾起了我们的无限回忆。
那里有孩子的稚气与纯真,欢笑与伤心,就像浓缩了整个80后的童年,把我们的记忆,融化在那里。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似乎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
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孩子,她一定会说:“爸爸好,妈妈坏!因为爸爸总是偷着给我买糖,妈妈总是让我吃菜……”
那什么,孩子她妈别难过,这是典型的儿童思维——理解的两极化。
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极端的,或者是绝对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和相对状态。好吧,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好爸爸坏爸爸》是为人父母后才能看懂的原因。
80后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呢?
要帮助孩子认识事物两极中间的中间状态。
讲个故事,引导孩子发散思维。
木偶匹诺曹,一个天赐的木偶、一个可爱的男孩,总是容易被坏伙伴牵着走,一说谎话鼻子就变长……那么皮诺曹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那你是不是好孩子?
那你没犯过错吗?
爸爸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爸爸也犯过错呀?
让孩子对故事人物、对自己、对他人进行评价,对人对事的判断、推理和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扯远了,咱们说回《好爸爸坏爸爸》。
什么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是观众的眼泪,是观众的感悟,是观众无法抑制的内心激动。
曾经的我们,也和点点一样,天真无邪,脑袋里塞满了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因此总是不停闯祸,因此总是挨揍,因此总觉得自己有个坏爸爸......
曾经的我们,幻想着长大,长大了就能脱离爸爸的翅膀,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但长大后,我们又想回到童年,回到那份天真烂漫,回到那份风轻云淡......
这部作品能够打动小观众的自然是黄点点和身边小朋友妙趣横生的生活,但打动大观众的正是剧中那种家庭中的生活点滴与家庭亲情,其实有些东西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不易察觉,甚至被忽视与曲解。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基础教育水平——这部片子的编剧曾经是一名幼教老师。
有些事情就是会这样,一段记忆总是需要一个承载空间或者一种媒介载体。就好像到了屏幕上,变成了别人的故事时,我们才会有可能面对它或体味它,我想这就是影视的力量吧?
生活中的寻常事产生不寻常的艺术效果,引发你的沉思与探寻,这就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有的样子。
《好爸爸坏爸爸》与其说是一部儿童剧,不如说是给长大后的那群老“儿童”看的。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才从点滴记得的剧中情节体会到,平凡日常的酸甜苦辣。养儿不易,童年的我们,从来没想过。
生活中总有些美好是被我们忽略的,这些“美好”在身边时,很少有人会留意和在意它的分量,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桥段,就好像把种子放进生活的沃土中,有一天会长出叶子,盛开,再结出,甜美的果实。
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渡过,更在于铭记。
感谢您的收看,点击关注,我们将会用更多经典影片,为你搭建起一座与时代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寻找曾经失落的青春年华。
今日话题:
看过《好爸爸坏爸爸》的你,如今多大年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