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7年,在对电视剧电影的研究中,第一次看到了《英雄》这部电影,那时候可以在云里看到,在听到老师解散后,直到后来看了很多张艺谋电影,好像有点不能理解。2008年奥运会的盛况让我们再次看到张艺谋的作品和艺术手法。
时至今日,我才领略到这部电影以及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倾注的心血与文化,当年很多人都看不懂,大家褒贬不一但是并没有站队吐槽,那时候网络还没这么发达,但是票房却确立的他的地位,当时的国内票房总量将近8个亿,这部电影总票房将近2个亿,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也从此开启了中国商业片爆发的时代。但从票房看这部电影的成绩是很不错,可是当我们重新再审视再复习这部影片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真正的大师之作蕴含着多少中国文化的符号和意义。
这部影片云集了当时一线或者二线炙手可热的明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陈道明,而且这些演员是张艺谋当初并没有列入演员行列的,能集结这一批大咖到位,也是出乎张艺谋的意料。
在这部影片中的讲究的中国文化一层一层,境界也是一层一层,其英雄的含义在最后得到了解释,从“天下”二字,到不杀,从天下大义到大胸怀包容天下。影片大胆的色调运营和分段式的阐述,让导演倾注的中国文化愿望,整部影片充满着意境,也充满着独特的诗意,单部影片最初没有让很多人看懂,但是却是老谋子带着一种希望要开启一个新的电影风格时代。当时的口碑并不理想,但是这部影片却震惊了欧美市场,让很多外国人通过这部影片来体会中国的文化意境,在水面打斗的书法落笔方式,在胡杨林风沙卷起的洒脱武侠,在沙漠里自刎的悲怆精美,到秦军排兵布阵和剑阵进攻的恢弘大气,从书法到剑法,从剑法到天下大义,从个人恩怨到天下苍生,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同视角的阐述中层层推进,也在大红大绿的的调中赋予了答案更多的意义。
所以说张艺谋在本片对色彩的运用,堪称如神。
斯皮尔伯格曾说——我不懂中文,但通过色彩,我看懂了《英雄》。
电影的情节故事很少,但是整体美感与叙事并不空洞,故事取材于一是《史记•赵氏家》里的《赵氏孤儿》,其二则是《史记•刺客列传》里的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漆涂身,吞炭致哑。刺杀失败,他最终拿起赵襄子的衣服,象征性地刺了一剑,随后自尽。无名苦练十年,长空为了助他刺秦不惜牺牲,飞雪也为无名的刺秦倾注自己的生命,而残剑在沙漠里的两个字“天下”,天下纷争多年,唯秦王能一统天下,还百姓更安稳的日子。
直到秦王最后从残剑的书法中悟到:剑法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这句话道出了千百年来战乱的根本,有人说为独裁暴君以赞许和认可,这种想法的确猜错了张艺谋的用意,无名既然不能刺死秦王,又知道此行意义,为何还要坚持刺秦行动?无名是用行动证明,我可以杀你,但是我不杀,为了天下百姓,远离战乱。
“这一剑,臣必须刺。刺了这一剑,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着,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那最高的境界。” 言下之意是如若秦王不能达到那最高境界,不能带给天下百姓以和平,千千万万个无名还会出现,推翻你。
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不再是仇恨。
侠之大者,心系苍生。这才是张艺谋表达的侠义观,也是古今大侠士的风骨。整部影片蔓延着张艺谋用电影艺术表达的中华文明,爱好摄影的张艺谋大胆用色调手法表达着自己的家国之理想。
当时的电影并没有多少技术处理,更多的是美感,意境的表达,文化的表达,从这一点看,大师之作无愧,如今再看,堪称学习之经典,也是我们去反复细品的大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