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蒙桃岛
原创文章,已打开全网排行榜,抄袭必须调查!
韩信、彭越、英孚,又名“韩超三大名将”。
这种说法最早源于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分析天下大势时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注:英布曾因违反秦律,被施以黥刑,即在人脸或身体刺字,并涂上颜料,所以他也被称为黥布。比如,史记中记载英布生平的篇章就叫《黥布列传》,英布与黥布,实则是同一个人。)
(《楚汉传奇》韩信剧照,扮演者:段奕宏)
韩信、彭越、英布,他们不仅是为大汉江山立下最多战功的三人,而且都曾具备凭一己之力左右楚汉战局的能力。
蒯彻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评价韩信说:“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栾布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评价彭越说:“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随和在《史记·黥布列传》中评价英布说:“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这三句著名评价的含义基本相同,大意都是,如果没有韩信、彭越、英布的一臂之力,刘邦根本不可能战胜项羽,赢得楚汉战争,从而夺取天下,建立汉朝。
但是,就是这样三位居功至伟的股肱之臣,最终无一例外都是以谋反罪被杀,而且,从时间上来看,也是非常“巧合”,都是死于公元前196年。正应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楚汉传奇》彭越剧照,扮演者:刘景范)
公元前196年,在刘邦的默许(甚至是授意)下,吕后联合萧何将韩信骗到宫中,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罪名是谋反。
同样是公元前196年,吕后安排彭越的门客告他企图阴谋造反,刘邦趁机诛杀彭越,夷三族。罪名同样是“反形已具”。
一般认为,韩信与彭越,实际上并无谋反事实,完全是被刘邦借故诛杀的。但是,英布的情况却不同,他确实曾起兵反汉,是在兵败后被杀的。
韩信和彭越接连被杀惨死,同样功高震主的英布自然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彭越死后,刘邦还将他剁成肉酱,赐给全国诸侯王分而食之。刘邦此举本意是想警戒诸侯亡,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当肉酱送到淮南,淮南王英布却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英布决意谋反,以求保全性命。
不久后,英布起兵反汉,当时,朝中能与英布一较高下的大将韩信、彭越等全部已死,无奈之下,年老体衰的刘邦只能御驾亲征。最终,英布兵败被杀,但刘邦也因为讨伐英布伤重不起,不久后驾崩于长乐宫,终年62岁。
(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下同。)
(《楚汉传奇》英布剧照,扮演者:胡东)
韩信、彭越、英布,威名赫赫的汉初三大名将全都死于公元前196年,罪名都是谋反,其中,韩信和彭越是“被谋反”,而英布也是“被逼谋反”,这一切不过是刘邦的过河拆桥,有意设计。
公元前196年,这是个很特殊的时间节点,彼时,刘邦已经年过花甲,渐感身体不适,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加之天下已定,于是,刘邦决意为子孙计,扫除障碍。
以刘邦的实力,他若健在,尚可掌控韩信、彭越、英布等,但太子刘盈当时只有16岁,等刘邦驾崩,必定主少国疑,懦弱年少的刘盈根本无法与手握重兵的老将们对抗,到时候如果韩信等人谋反,大汉江山就有倾覆的可能。所以,为确保大汉江山永固,刘邦不得不杀韩信,杀彭越,杀英布,杀一切有威胁的功臣。
(《楚汉传奇》刘邦剧照,扮演者:陈道明)
综上,韩信、彭越、英布,汉初三大名将之所以在同一年死于谋反罪,实则是刘邦临终前的精心策划。这或许就是功臣亘古不变的命运,后世的明朝开国名将们也大多如此。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见解。那么对此,各位读者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黥布列传》、《汉书》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