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损失是福是真的吗?
这里,我们来谈两个历史小故事。
康熙年间在安徽的桐城老张家和老吴家,他们本来是邻居,也都是村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可是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呀,互相寸土不让,争吵了个天翻地覆,剑拔弩张啊!为了在这场争夺战上占据上风,老张家就连夜写了一封家信,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没错,老张家京城有人,而且这个人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名叫张瑛。张瑛可能列位不熟悉啊,但他儿子你一定听过,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朝元老张婷玉。这里主要说他老爹张瑛的一生啊,张瑛很儒雅也很温和,当他看到老家邮寄来的信,以为是出了啥大事儿,就赶紧拆开一看,可看完你就笑啦。老张家的意思还是希望他能给同城地方官施加一点压力,好摆平吴家。张瑛就觉得这就不是个事儿,于是呢,就提笔回了这么一封信,是一首打油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各位阿,这就是境界啊,这就是处世哲学呀,秦始皇一统六国,雄霸天下,修筑万里长城。可如今人呢?不早就见黄土了吗?大老远儿来一封家书吧,以为家里出了大事儿了,却只是因为一堵墙。咱就吃亏一点,让他加三尺又能怎么样呢?咱家就住不下了吗?这边儿,张瑛的家人收到信之后,毕竟人家也是书香门第,是讲道理的,于是就按照张瑛的意见主动让出了三尺的宅基地。等老吴家一看,哎,老张家都让了啊,咱家要是占了这个便宜,不让乡里乡亲们笑话咱呐!吴家也就让三尺地,两家人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这俩最后就成了现在安徽桐城市非常著名的旅游打卡目的地,六尺巷。所以呀,张瑛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觉得体现的是我们常说的格局。
还有一个小故事,明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谢球的人啊,被老百姓称为大善人,关于他的史料不多啊,但是从只言片语的记录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涵养,道德非常高尚,不计较的一个人。据说有一次,他的邻居公然侵占了他家的地盘儿,他呢,不管不问,更没有制止,别人的背后都议论大傻吧你,连自己家的东西都看不住。谢球却非常淡然的回答,他能站得了地,它占不了天吧。说到这儿,您可能也认为谢球这个大善人当过头了吧。连自己的基本权益也都不去维护吧,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儿却必须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了。说一次啊,谢球家准备将一个大池塘回填修建新房子,很多啊受过谢求恩慧的乡里乡亲知道之后啊,就主动地自带工具和干粮,免费当苦劳力帮忙。三天不到的功夫就完成了地基工程,据说每天干活的人啊,多达上千人。这说明什么?人心都是肉长的都会感恩的。谢球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他的品行,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无私地给予他人帮助,在别人鬼迷心窍损害自己利益的时候,他不是以暴制暴,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到谢球有需要大家做什么的时候,大家就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前来报恩。所以后来谢球活到了75岁的高领,而且子孙很多,位居高官家族兴旺,老百姓都说这全都是谢球积的大德呀。
原创内容,如有雷同,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