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红楼梦中,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将是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较量。
虽然红楼梦后四十回原本并未存世,但是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与宝玉结成姻缘的,还是薛宝钗。其实,作为艺术性的悲剧,曹公原本就没有打算成就木石姻缘。黛玉是谁?是天上一株绛珠草,下世为人也不过是为了还泪而已。把这一生的眼泪还尽了,便是她最后的结局。而与宝玉完成人世姻缘的却是宝钗。
然而《红楼梦》的基调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那么在世人眼里佳偶天成的金玉良缘,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其实早在二十二回,薛宝钗点的那出戏,就已经道明了结果。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里,借凤姐之口说道——
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
因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平和,所以自己出钱置办酒戏,给宝钗过生日。宝钗一贯是很会察言观色,所以在生日这天,所点的戏都是按照贾母的喜好来的。第一出是《西游记》,第二出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从戏名来看,似乎都是一些热闹的戏,博老太太一乐罢了。所以宝玉就坐不住了,言道:“只好点这些戏,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其中鄙视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那么这出戏,真的只是一出热闹戏吗?
我们看原文怎么说——
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慢揾英雄泪,
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
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
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红楼梦》是曹公批阅十载而成的。文中可谓无一字是闲文。那么曹公为何在宝钗的生日宴上,特意让宝钗与宝玉谈论这出看似热闹,实则悲剧的戏呢?
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开宴席点戏看戏的地方也不少,而唯独此处,曹公是将戏文内容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其实就是为了影射了金玉良缘的结局——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这一出《寄生草》,讲的诗鲁智深剃度出家,暗合了宝玉的出家。在整个红楼梦中,宝玉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出家做和尚的话,事实上最后宝玉也确实出家为僧。
原词中有一句非常关键:相离处士家。什么是处士呢?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为处士。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贾宝玉一贯不喜欢仕途经济,很显然此处的处士,指的就是贾宝玉。那么也就是说,贾宝玉出家的时候,已经到了做官的年纪了,显然也到了婚配的年纪。
紧接着一句:没缘法,转眼分离乍。在处士家与他无缘分离的是谁呢?答案很明显,就是与他有些金玉良缘的宝二奶奶——薛宝钗。
所以说,这出看似热闹,实则悲剧的戏,在薛宝钗开笄之年的生日宴上出现,是大有深意的。作为贾府略有所成的嫡孙,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自然是热闹的,金玉良缘在世人的眼里,自然也是美满的,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实则却是一段婚姻,两处分离。
千万算计的婚姻,众人眼里的良缘,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这也符合了薛宝钗的人生悲剧——金簪雪里埋。
一杯浊酒一盏茶,醒也年华,醉也年华。古今几多文化,与卿话桑麻。我是@无用斋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