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家留学公司(dushi818)专栏作家
“智囊团”一词被古人用来形容足智多谋的人。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洋洋大观,数不清的杰出人物如过江之鲫,各领风骚数十年,但能够称得上“智囊”者少之又少,甚至连名扬天下如孔子、范蠡、孔明者都难当其位。但是,有些历史上并不太知名的人士,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却凭借智慧赢得智囊的名声,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几位“智囊”的故事。1、战国时期秦国智囊樗(chū)里子
樗里疾,姓赢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国君秦孝公的庶出儿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兄弟,他的母亲是韩国人。因其人足智多谋,获时人赠绰号“智囊”。又因为精通风水预测之术,被后世堪舆家尊为“樗里先师”。疾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他因居樗里而称樗里子或者樗里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故又称为严君疾。樗里疾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智囊”。当时秦人流行谚语说:“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樗里疾在外交、军事方面均有建树,主要成就有击破韩、赵、魏联军,败楚破齐等。秦武王曾任命他和精通韬略的甘茂分列右、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进行了一连串的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樗里疾为右更,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驱逐了那里所有的人,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秦惠文王二十五年(前313年),秦惠文王命他为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赵豹(一名豹),夺取了蔺邑(今山西离石西)。第二年(前312年),他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屈匄,夺取汉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樗里疾临终前预言说:“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果然,西汉时期的长乐宫就在坟墓的东边,未央宫就在他坟墓的西边,正和他预言的一模一样。而且他还曾经根据某地的“地理特色”,准确地预测出当事者未来的时空变化,因而名臊一时,为堪舆学界所推崇。后世的堪舆家皆奉樗里疾为相地术正宗,把他当作祖师爷。
在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也曾出现过樗里疾的身影。剧中他虽然头脑灵活,善于调和政治矛盾,但是在王权至高无上的情况下,他没有足够的强势,无法左右局势的变化。秦武王死后,秦国诸公子混战不已,樗里疾无力回天,愧疚万分。樗里疾性格谨慎、政治保守,看不惯芈月赌徒般的博弈手段和随时翻脸的帝王心术,不愿意辅佐芈月,但又不得不出于国家的责任和芈月的软硬兼施而出任宰相。然而随着秦国的逐步强大,他又逐渐认同芈月才是真正出色的统治者,在临终时他向芈月表示臣服,但又警告芈月不要一意孤行,不能让义渠王的儿子来乱了嬴氏血脉的江山。
著作:樗里疾有作品《青鸟经》传世。
2、西汉智囊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晁错担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史记 晁错传》记载:“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对于晁错,我们在学生时代从《中国历史》中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诛晁错,清君侧”。晁错作为西汉初期的名臣,是一个能有条理和系统地分析当时问题的务实的政治家,仔细分析过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错误和缺点。他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因此引得各诸侯国怨恨不已。他劝汉景帝勇敢地对付各诸侯王的挑战,总结了影响与匈奴关系的战略和战术,力主采用为国家增加农业生产的措施。
七国叛乱时,他作为替罪羊被景帝错杀。晁错之死,事出有因,也可以说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手促成的。首先他脑子太聪明,看事太明白,年少得志,事业有成,帝王倚重,世人羡妒。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晁错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含冤而亡。
其次晁错曾担任过御史大夫,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岗位,天天到处搜集不利团结的证据,天天向皇帝进谏告状,两头得罪了人尚不自知。最关键晁错这人的性格是撞到南墙上都不知回头,最终犯了众怒,七国叛军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景帝也顺势将他作为替罪羊腰斩于市,一代才子,不得善终。再次晁错一如屈原,忠心耿耿,总是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心里又搁不住事,言必称“削诸候事”。
其实汉文帝早看到了“诸侯国尾大不掉,威胁中央皇权”的危机,不过是不敢触动罢了。及至景帝想成就一番事业,开始大力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权力,晁错便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结果晁错撞得粉身碎骨,而景帝却成了千古明君。晁错的名字中带一“错”字,是不是便决定了他会一错终生。名既如此,岂非天意?
著作:晁错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他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他的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3、三国魏国智囊桓范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
正始年间,任大司农,为曹爽谋划策略,号称“智囊”。司马懿起兵讨伐曹爽时,桓范劝曹爽兄弟带着皇帝到许昌,挟天子而令全国其他军事力量支援,与司马懿对抗,又以自己身佩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但曹爽兄弟却犹豫不决,最终曹爽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享有荣华富贵。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桓范最终被司马氏以反罪论死,诛灭九族。
著作:桓范著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桓范有文才,善丹青,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曾提及他的画作。
4、《智囊全书》
除了这几位智囊的代表外,明朝还有一本奇书叫作《智囊全集》,作者是冯梦龙(1574一1646)。梦龙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等。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智囊全集》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二十八卷。无论是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平天下,还是军事家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或者是商贾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搜罗无遗。
故事所叙,大自安邦治国的经国大略、治军作虞的用兵之道、断案决诉的明察睿智,小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逢凶化吉的聪明机智、为人处世的机变灵活。书中生动地记载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盖世胆量,于谦处理复杂事务的游刃有余,王羲之的灵活机智,东方朔的诙谐机智,红拂女的慧眼识人,凡夫俗子的狡黠,于本书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之如同进入宝山,智慧宝石俯拾即是。毛泽东对《智囊》也是十分重视,他在日理万机之际,反复阅读,并作了不少评注和圈点。
冯梦龙其他著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问题请添加小编微信(lishibu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