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上映,电影赤井秀一《800里单发一枪》的枪法引发热议,再次推翻了抗日神剧这一陈腐话题。
短视频平台上流行一种恶搞段子,群众演员将各种抗日神剧桥段进一步“神化”,拍出了各种奇葩的效果。有的观众能一眼认出来,这就是短视频段子而已,博你一笑罢了。可有的观众认不出来,会误以为这就是某抗日神剧的桥段,没办法,毕竟像笔者这样天天靠点评电视剧码字的人有时候也分不清某些抗日神剧和搞笑段子的区别。
抗日神剧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这种拍戏的思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于是有人就说了,这都是《亮剑》起的头,《亮剑》就是抗日神剧的鼻祖。
这种观点在网络上很有市场,而且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能举出几个例子来佐证这个观点,对此,笔者的看法是,《亮剑》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算是抗日神剧,和后来的那些“手撕鬼子”的区别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
一、《亮剑》中存在一些神剧成分
李家坡之战,为了塑造李云龙的形象严重弱化兄弟部队和日军的战斗水平。
这一战是《亮剑》里李云龙和孔二愣子的救赎之战,打得很漂亮,取材于历史上的关家垴之战。
但是,这一段戏里,其他八路军部队的战果被导演给模糊了,日军的战斗能力也给弱化了,实际上的关家垴之战很惨烈,也没有将敌人消灭干净,《亮剑》拍得有些神。
比如李云龙的挖土掘进,历史上确实有原型,但是人家是在敌人背后的山坡上挖洞,敌人并不知道。李云龙在距离日军几十米的地方挖坑,你不怕日军给你扔香瓜手雷啊?就你能扔,人家不能扔?所以,这一段是将历史原型给改离谱了。
伏击日军军官观光团,取材于历史原型韩略村伏击战,过程相当雷同,时任386旅16团团长王近山在去延安的路上发现战机决定伏击,但有些干部认为他们的任务不允许这样做,于是王近山让政委带着两个营护送干部家属先走,自己率领二营在韩略村打了华北日军观摩团。
《亮剑》这一段戏和原型故事很像,但差别很大,王近山是在去延安的路上顺手打了个伏击,陈赓给他的命令是路上不要恋战而不是不能战。《亮剑》里李云龙接受的任务是保卫八路军总部安全,而八路军总部还确实受到了攻击,连副总指挥都要临时避险。可见,王近山和李云龙两场战斗的轻重缓急是天壤之别。
这么说吧,如果按照《亮剑》的剧情,李云龙这一仗够枪毙的罪过,不可能功过相抵。战场抗命,导致总部陷于险地,形同叛逆,即使你杀了日军少将,枪毙你也一点儿都不冤枉。
不得不说,《亮剑》的这个改编是极其离谱的,瞎改。
围攻平安县城之战,其他地方都还好说,什么意大利炮虽然也有些离谱,但好歹不算过分。
围攻平安县城之战,其他地方都还好说,什么意大利炮虽然也有些离谱,但好歹不算过分。
但是,在平安县城外围,一个八路军连队配属县大队区小队就能阻挡日军一支重装联队约四千人八小时的进攻,这就有些离谱了。
请注意,阻击日军八小时不是说一定不能,如果像丁伟那样巧打,把桥炸了,路上埋地雷,冷不丁打一枪混乱对方,让日军增援部队破裤子缠腿走不快,迟滞对方八个小时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构筑阻击阵地和敌人硬碰硬,一个接到了增援死命令的日军重装联队突破八路军一个普通连队的阻击只能算小菜一碟,要知道抗日战争中两个师的国军都挡不住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这不是靠战斗精神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平型关大捷,115师一万多人参战,还是伏击,从上午7点打到下午,消灭日军一千余人,日军包括增援部队在内参战人数一共也就四千来人,你想想《亮剑》里八路军这一个撑死不过二百人的连队相当于干了115师一个师上万人的活,神不神?
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按照《亮剑》原著,李云龙的论文题目应该是论特种作战,他是受到了山本特工队的启发,这样安排剧情能够前后呼应,还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在电视剧《亮剑》里,编剧把李云龙的论文给改成了《论亮剑精神》,服气了。
南京军事学院为什么要建立?为什么让那么多高级将领脱产到学院学习?朝鲜战场上为什么要讨论“钢少气多”?还不是因为军队要现代化,不能光靠死打硬拼。
得,按照《亮剑》剧情走,国家算是白花钱供李云龙去军事学院上课了,让你学现代军事,你回头写篇论文还是讲传统精神,这还要去军事学院学吗?你学天体物理专业,毕业论文是玄武门之变,那能过吗?
以上部分只是笔者随手从《亮剑》剧情里摘出来的一部分比较神剧的地方,这些例子可以说明《亮剑》确实存在神剧成分,而且细究起来也不算少,神剧化改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李云龙的形象,不得不说,这个目的肯定是达到了。
那么,如果有人说《亮剑》也是抗日神剧,这就不算过分,一定意义上讲,《亮剑》和后来的什么“手撕鬼子”抗日神剧之间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
二、为什么抗日神剧会流行?
这中间原因很复杂,不是简单一个因素造成的。
资本,投资电视剧的资本和其他资本没啥区别,首要目的是保本,其次目的是赚钱。当一部有些神剧色彩的抗日剧火了之后,自然会出现更多的抗日剧来赶这个热度,大家一窝蜂上,自然创意和素材就不够用了,于是一些电视剧的“传奇”色彩就越编越离谱。
相似的还有《潜伏》火了之后也冒出来一大批神剧色彩的谍战剧,最后连谍战偶像剧都出来了,就问你服不服。
最牛的还是《亮剑》本身,李云龙版本已经有神剧色彩了,那么翻拍第二版和第三版时怎么办?只能是往更神的方向发展了,于是到第三版《亮剑》时,我们看到了发胶、咖啡、大别墅和小白鞋。
你别笑,你看《名侦探柯南》也一样,一开始是推理剧,后来成动作片,到最后快成科幻片了。
编剧和导演,相对来说,在抗日神剧里编剧的锅并不多,因为国内影视行业里编剧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如果编剧话语权比较大的话,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奇葩剧,相信大多数编剧在文学、历史方面的修养还是足够的,不懂历史的人也编不出抗战剧。
同理,那些抗日神剧剧组里的烟火、道具等人也不用背锅,因为多数从业者都不是吃干饭的,多少懂一些历史和军事方面的常识,不会把五六冲交给八路军用的。
导演就不一定了,国内影视圈里导演的话语权相对较大,但学导演的真没有几个懂历史和军事的,就像学历史的真没有几个懂导演一样,隔行如隔山,很多导演又比较自负不爱学习,那按照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拍,神剧出现的概率就不是一般大了。
观众,说到底,抗日神剧流行的根源,观众的因素也不小,如果观众都能像集体抵制《亮剑3》那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那么抗日神剧也不会泛滥,就怕一部分观众一边骂着神剧一边追着看,尤其是那些主演里有爱豆的各种神剧。
最后,李幼斌版《亮剑》总体上看当然算是好剧,瑕不掩瑜,但该剧多少也确实带动了一部分抗日神剧热潮,这个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