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过去可能是俄罗斯文学的爱好者。我从小看爸爸的藏书,外国作品中几乎都是俄罗斯作家的文学书籍。
当时,我是把父亲的书当成禁书来读的,根本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在我印象深刻的俄罗斯作家作品中,其中有三篇强烈地吸引了我,但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难受不已。
这种难受的原因,是明明被小说里的故事所吸引,但根本不知道它写了什么意思。
第一篇小说是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马尔华》,收在《高尔基小说集》里,在过往的印象中,高尔基是一个革命作家,但是在这篇名为《马尔华》的小说中,却写的是一段难以理解的情感纠葛,那种蛊惑人心的情感冲激,使人几乎不敢去看第二遍,所以,我从没有第二次读过这篇小说。
第二篇是契诃夫《挂在脖子上的安娜》,这篇小说来自于《契诃夫小说集下》。奇怪的是,家里却没有上集,因为这部小说集里,这一篇小说插图画得非常唯美,所以当时就读了这一篇,同样读得一头雾水。
第三篇是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初恋》。不能理解的是小说中那个魅力无穷的21岁小姐姐,最终为什么要爱上叙述者的父亲,也就是屠格涅夫的40岁左右的父亲?
《初恋》的故事情节来自于屠格涅夫的亲身经历。这个小说在屠格涅夫的作品集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介绍,几乎是忽略不计的作品,但是因为这篇小说是描写的私人化的现实与情境,反而使小说对人性的刻画更为集中而深刻。
随着今天男女爱恋之间的年龄落差巨大的现实越来越司空见惯,特别是大于20岁的男女岁差,使这种男女关系已经突破了父女之间的年龄差额,在这样的时候,或许看一下屠格涅夫写于1860年的小说,有其现实的意义。
为什么年轻的女孩,要爱上一个足以称得上做她父亲的男人呢?
一、我们应该看到,小说里的父亲有其魅力所在。
这种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有财产后盾。
小说里介绍,父亲是“因为财产的缘故,才跟母亲结了婚,母亲比父亲大十岁。”而那个21岁的小姐姐齐娜伊达父亲早逝,母亲负债维生,生活比较拮据,当小姐姐与父亲比邻而居的时候,父亲的财产无疑是一个诱惑人的所在。
二是他有荣貌支撑。
小说里写道,父亲很有魅力,“当时还算年轻,而且非常漂亮”,他的身上,有成熟男人的气息,这一点也是吸引人的长处。
三是他有攻心战术。
父亲显然是一个浪子,对于操控别的女孩,很有一套本领。
小说里记录了父亲对“我”的一段心迹披露:“你能够拿到手的,你就去拿,千万不要让别人控制你,做自己的主人——人生的全部‘滋味’就在这儿了。”
“意志,自己的意志,它能够给人比自由更好的权力。你有意志——你就会自由,就能够指挥别人。”
这种意志,借助于物质财富与外在容貌的支撑,而使父亲在生活中采取了攻势,他的生存原则,就是掠取,而21岁的邻家小姐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的掠取相当的成功。
二、21岁的齐娜伊达游戏感情必然的后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感情游戏中,女性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类群。这是为什么?这与女性的生理体征有关,女性的花期短,在这种感情游戏中,她必须抢占她花期绽放的一瞬,像非洲草原上紧抓住雨季绽放的植物一样,迅速地发散出她的诱人的生命力量。
在《初恋》的结尾,就很耐人寻味地安排了风华正茂的小姐姐齐娜伊达的悲剧性结局。
这已经在主体故事的四年后,屠格涅夫再次听闻了齐娜伊达的信息,她已经结婚,嫁的是一个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从公务员的同事的口里知道,她的丈夫人很好,也很有钱,她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不久之后,就听闻她难产而死的消息,此时她的年龄应该在25岁左右。她的悲剧,来自于她对生理义务履行过程中的意外。
而实际上,这更像是对她游戏感情而造成的自我戕害。当然,我们可以看到,齐娜伊达远不是林黛玉,她在游戏感情时必然会遭遇到自伤八百,但这远不至于让她的情感如同剑刃伤害到她的身体,可以看出,她完好地脱去了过去的情感伤痕,尤其是小说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少年父亲抽她一鞭所留下美丽的血痕,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离去,而逐渐的消隐。她已经投入到了另一段安分守己的生活,但是,这一个她全盘接受的生活,却让她失去了生命。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她的美丽与悲剧,都是来自于她的天性,长于天性,又亡于天性。屠格涅夫留给我们一种扼腕叹息的对女性的认知。
在小说里,齐娜伊达游戏感情的最后急转,是她从没有预付感情的游戏中,突然跌落到情感的漩涡中,为此痛不欲生,难以自拔。
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形成一种无惧无畏的游戏情感的性格?
下面粗略地解析一下。这个人物太过深刻,小说我读了三遍,但从来没有明白这样的女性的心理纵深是什么样的,我只能在我冷静下来之后,随便谈一点印象。
1、 家庭因素。
屠格涅夫不放弃身为一个作家必然的分析人物的内心动机的天性与职责。他在小说里对齐娜伊达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解读,而家庭因素,是造成她的游戏人生的一个重要由头与缘起:“她那种不正常的教育、古怪的交际和习惯、母亲经常在她身边、家境不好、家里又很乱——从这位少女享受自由的时候开始,从她认为自己比她周围的男人高一等的时候开始,这一切在她的心中发展成一种半瞧不起人的随便,和不苛求的习气。”
我们不能说,齐娜伊达的这种游戏人生、游戏情感、游戏男人的态度,是一个女性的共性取向。屠格涅夫之前写过一篇《阿霞》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阿霞是一个纯情可爱的少女,当她爱上小说里的“我”的时候,她体现出了一个纯情女孩意密体疏的心理特征,并且因为“我”迟迟无法表白的爱的回应,而痛苦迷离,最终不辞而别。可见,在屠格涅夫刻画的人物形象中,像《初恋》中的这种复杂的女性,并不是一种常态化的类别。
正是失于管教,齐娜伊达才那么得意于自己的魅力无穷,可以肆意地玩弄男人于股掌,直到遇到了“我”的父亲,然后在更加老套的父亲那里大意失荆州。
2、 游戏心理。
从她玩游戏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她对自我的存在并不珍惜,并且有意将自己的存在作为一种奖品,来满足游戏的情感兑付需要。
小说里写到一种“摸彩”的游戏,就是让一群男人摸黑箱里的纸条,上面标注出各种中奖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她而生发出来的,包括吻手,还有更亲密的动作。小说里写到“我”曾经中了一次大奖,与她在蒙起的纱巾中感受呵气如兰的亲密接触,在屠格涅夫的生花妙笔的抒写下,带着一种暧昧的情致。
齐娜伊达在遇见“我”的父亲之前,可以说在男人的世界里游刃有余,毫无牵挂,但一旦她陷入到真正的足可以俘获她灵魂的强者,她不得不处于败北的地位,痛不堪言。
3、 情伤炙烤。
在齐娜伊达的最初的理想中,典型地道出了女性的爱情期许,那就是:“我不会爱上一个我瞧不起的人。我要爱一个能够支配我的人。”
所以,她之前潇洒走一回地出没在众多的男人堆里,从没有付出真感情,所以她能够毫无顾忌地玩弄危险的情感游戏,并以众星捧月的居中地位,而乐不思蜀。但是,当她真的陷入到“我”的父亲的强势捕捉力的时候,她丢失了自我,全线崩溃,陷入到万劫不复的痛苦之中。她坦白:“我玩弄了你们,也玩弄了自己。”
对于齐娜伊达究竟是如何与“我”的父亲情感碰撞,因为小说受制于“我”的视线,只留下影影绰绰的烛光斧影。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父亲在深夜里,曾经偷偷地进入到齐娜伊达的房里,曾经父亲与齐娜伊达一起去骑马,尤其是花园里留下的神秘的笑声,更折射出齐娜伊达与父亲私下幽会的种种遗痕,扑朔迷离。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齐娜伊达的身边围绕着那么多觊觎的男人目光,很快一封匿名信寄给了“我”的母亲,东窗事发,父亲的艳遇戛然而止。“我”的父亲自然是怒不可遏,直接把那个匿名信的作者给揭发出来了,并且幽默地回敬了一句:“我不喜欢你的笔迹。”可见,这名匿名信的作者很是愚蠢,直接用自己的笔迹写了这一封匿名信。
这场跨越年龄的露水情缘,就这样宣告了终结。而“我”最后看到的一幕,是“我”的父亲与齐娜伊达在街上的一所住宅里,似乎发生了争执,“我”隐约听到父亲的一句话:“你得离开这个……”那么,悬案就由此产生了,父亲让她离开什么?显然齐娜伊达没有答应,于是父亲抽了她一马鞭,于是一个凄艳的场景出现了,只见:“齐娜伊达打了一个颤,默默地看了父亲一眼,慢慢地把手臂举到唇边,吻着手臂上发红的鞭痕。”
这个画面太经典,她没有愤怒,毕竟是被所爱的人打的,她只能自己来舔吮自己的伤口,这就是女人情伤的最形象化的解决途径。
这件事情发生后6个月,父亲中风去世,于是这一段情缘也无人知晓,成为历史的陈迹,而齐娜伊达也显然脱胎换骨地离开了过去的那一份暧昧的时空,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四年后她也离开了人世。小说留下了哀感顽艳的结局,但我们能说小说里的情节就此结束了吗?
没有。这就是《初恋》这本小说留给我们今天的深刻的思索。
三、《初恋》留下的启示
1、 作为一个男人,不要轻易地操纵别人的情感。
小说里的父亲,正处于男人的风华正茂的最佳光阴,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他的成熟的个性、漂亮的外形以及后盾的支持,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他执守的操控别人的人生准则,使得他毫无顾忌,精准出手,很快把年仅21岁的小姐姐抓牢在手。
他利用的是他一倍于女孩年龄获得的更多的人生的历练与经验,而轻而易举地掳获了女孩的内心,就像穿越小说里一个当代人,回到过去,凭借的是自己足够的对现代资讯的了解而获得对过往的掌控权。《初恋》里的父亲就是依仗他的对人生世故的了解与熟悉,轻易地攻破了一个笑傲男人圈的女孩,像蜘蛛网一样粘住了她,使她陷入了痛苦纠结的爱情之中。
但是爱也是一柄双刃剑,小说里的父亲在6个月之后就中风发作是否是与情伤的反戈一击有着因果的关系?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是,一个成熟的男人,对小他近二十岁的女孩的情感掳掠是否符合人道?他给予少女的爱,远不是一种同龄人的爱,他直接略去了一个女孩正常爱情体系中应该获得的成长过程,直接用一个父亲般长辈的成熟的身份,掐断了女孩爱的成长感受。这样,女孩的爱的经历中,永远会少一个维度,少一个与她并驾齐驱的爱人相辅相成、厮守在一起的人生成长期,她直接被拔苗助长到一个中年人的人生后半途的生活情境之中。
这个可以称着她父亲的男人,能够称得着人道吗?
2、 作为一个女孩,不要去游戏情感。
齐娜伊达自以为在爱情的游戏中,可以脚不沾地,完身而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后来陷入无望的恋情中难以自拔,痛苦不堪,她所能做的,就是将那一份内心痛苦,施加到别的追求她的人身上,小说里的“我”首当其冲地遭受到了她的这种内心痛苦的连琐撞击,实际上,小说里爱的冲突线,形成了闭锁环:父亲生下了“我”——“我”追求小姐姐——小姐姐爱上的是“我”的父亲。这种一环套一环的爱的错位联系,构成了小说里的错综复杂的情感构连,也形成了小说里摄人心魄的矛盾纠葛。
“我”受伤于齐娜伊达,齐娜伊达受伤于“我”的父亲,这就是小说里的爱的伤害的实质。而这缘起,正是女孩对情感的游戏与玩弄,终于也伤害了自己。
3、 作为一个暗恋者,不要因爱生恨。
屠格涅夫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描写了小说叙述者“我”在这场爱情多角交锋中的心中波澜,这种心态,中国作家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里作了同样精彩的呈现:小说里的黑孩夹在一对情侣之间,而他对小姐姐同样深怀隐秘的恋情,莫言的残酷的地方,是他描写了小男孩对小姐姐的爱情只能处于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遥观状态,他写出了一种残酷青春里男孩被荷尔蒙冲激下做出的偏激的做法。小说里的男孩,因为得不到小姐姐的爱的回报,而心甘情愿地投靠到被小姐姐抛弃的那个男性青年一边。
这一种得不到爱便让爱毁灭的偏激情绪,在屠格涅夫笔下是不存在的,屠格涅夫笔下的少年不断通过他亲眼看到的由爱卷起的险风恶浪而呼应起连绵不绝的思考,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情感纪录,使我们今天仍然能通过屠格涅夫的剖析与解析,看清那些一直在现实生活中被遮蔽着的人性的秘密与情感的秘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小说里写到因爱生恨、玉石俱焚的意念并不可取,但是我们要看到,莫言在小说里之所以无所顾忌地写出这种爱的报复,正是莫言一贯的写作策略,就是通过一种恨的外在形式,来揭示出青春残酷的那种不可妥协、不容安份的内心激流与热浪,莫言当年正是靠着这种对残酷的揭示,给予中国文坛以强烈的刺激,但是,莫言的小说里更多充斥着一种愤怒的意气用事,并不代表着理性的看法,在莫言宣泄了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之后,我们不妨多接受一点屠格涅夫在《初恋》中表达的温润的情怀与感受的忧思。
从这个意义上讲,屠格涅夫写于160年前的小说至今仍放射着意义的光芒与人性的启迪,辐射着青春的热力与情感的热浪,这也许是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家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