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为信仰,消费者为信徒,
你认为只有现在的“苹果”才能做到吗?
这个魔术曾在民国的中国上演过。
▼
它是中国史上第一批商业广告,
是民国最牛的一条广告,
竟是因“色”而起。
因为一个颜色而火遍大江南北,
一经面世就铺天盖地的占据了那个年代的审美头条榜,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它的名字余音绕梁,
直至今时像我们这样的80、70后家里压箱底的宝贝中一定也有一件“阴丹士林蓝”。
快乐小姐,她何以充满了愉快?
因为我所穿的是阴丹士林色布所做。
每码都印有这样的“阴丹士林”布边印记。
这是“阴丹士林”早起投放的广告,
瞧这近一百年前的优秀广告:卖点1、2、3、4清晰排列,
商品属性直接上升精神塔顶,
“穿了就快乐”,高。
▼
许许多多的商界案例都会拿民国时的“阴丹士林”做榜样,除了它的销量惊人,
它还开创的几大广告界先河
1、它恐怕是现代“传单”的鼻祖
民初月历牌是大众百姓们是当下最时兴的日用品,所以丹士林的广告就印在月历牌上撒遍了大街小巷,加上店门口大型广告牌的宣传,普及率极高。
想一想如果放在了现在,能与它抗衡的莫属CBD大楼的广告位+飞机靠背的广告位+朋友圈的广告位统统拿下吧。
2、开创了 明星代言 的先河
1931年,上海游乐场举办迎春会。胡蝶小姐作为特邀贵宾,当被问及到哪里买衣服时,随口而出一家服装店,不曾想这引来了蜂巢般的消费者。
“阴丹士林”布料公司见此,决定将胡蝶的形象搬上广告牌,还请她亲笔题写了“阴丹士林色布是我最喜欢的衣料”。
这开创了明星代言的先河,而“影视皇后”蝴蝶也成为了中国明星代言第一人。
后来还请了陈云裳作为形象代言人,阴丹士林广告上通常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请购阴丹士林色布”的广告语。
包括前文提到的快乐小姐的广告,也是陈云裳所代言的。
就蝴蝶和陈云裳当时的明星效应和政治地位在现在的话恐怕也是巩俐、那英的级别了。
3,代表着“五四”之后 学识和智慧的信仰。
如此大的营销规模风光一时无两,“家家姐妹费商量,不斗浓妆斗淡妆。想是名花宜素艳,一齐浅色看衣裳”(黄式武《松南梦影录》)
以能拥有一件“阴丹士林蓝”为沉着、有学识、睿智、明智之选的标志,
犹如现在大家追求“Apple”一样,
当一种产品变成了信仰,
它就绝对可以永垂不朽。
4.与先进的学生们绑定,让“蓝”的信仰 深入人心。
1935年,一幅年历广告,印的是学校操场,几百学生穿着阴丹士林蓝做体操,文字为:“如以举世无双之阴丹士林蓝色布作为一校全体学生之制服,观瞻最壮。”
至于学生的课本,广告商又打起主意,他们设计包书纸,免费赠送。
文明新装
“五四运动”后女人们开始了变革,先进的学生们开启了“文明新装”的一幕。
一件阴丹蓝布褂子,
印度绸黑裙子,
长筒麻纱袜子,
配一双布鞋。
左图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文明新装”
右图为17岁的林徽因
关于文明新装的制作工艺请点击:
一件中式短袄,用传统古法工艺的制作流程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阴丹士林蓝,到民国中后期,阴丹士林蓝布的旗袍,成为高等学校女性师生的典型服装。它的形象一下子就和勤奋、睿智的先进学生联系在一起并深入人心。
在抗战时期,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汪曾祺注意到他的异性同学“都是一身阴丹士林旗袍,上身套一件红的毛衣”。(汪曾祺《七载云烟》)
前期的阴丹士林旗袍经常搭配白色围巾,显得干净清纯。
后期更时尚化,更像丝绸旗袍,修腰窄身搭配高跟皮鞋,
这也是30年代旗袍的特征。
简单洁净的阴丹士林布,裹在葱嫩干净的女学生身上,那股清纯,那份纯朴,在男人们眼里,别提有多诱惑,很快成为了社会和男权注视的焦点。
而这种着装不仅是女孩们追求的时尚也是影响着男士的装束。
借用陆主编的蓝旗袍插画作品,
可以一睹那个时代含蓄的清高。
下图是传手艺工坊的一件传统裁剪蓝旗袍
阴丹士林如此大的影响力,
到底是什么样的 核心竞争力 给它如此的自信。
阴丹林本是人造染料的一种名称,
这类布匹自民国早期开始在中国行销,原有各种颜色,蓝布最为畅销,人们常常说的“阴丹士林色”多指的是青蓝色。这种布出现以后,在整个三十年代,深受年轻女孩子尤其是女学生的喜欢,因为它的颜色更为鲜亮,耐洗耐晒,价格不贵, 阴丹士林旗袍也成为当时女知识分子的首选。
一个品牌想让消费者记住,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强势的特征,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定位。比如,舒肤佳是除菌、王老吉是降火、士力架是抗饿……
因此阴丹士林布找到自身的定位点则是的“永不褪色”。
著名的晴雨标LOGO
从它的LOGO就能看出,真是下雨日晒都不怕。
至民国34年时,士林蓝布的生产厂有15家左右。
按当时染料月耗量推算,月产量近70万匹。
(1匹=10丈=100尺=33.3333333米)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士林蓝布的产量仍居色布的首位。
“阴丹士林蓝”的曲折变形
解放后到70年代,物质缺乏,一人全年才6尺布票,大多数人只能穿藏青、深灰、普蓝等几种颜色,对于女性来说,买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于是又选择回了代表了睿智气质的阴丹士林蓝。
可是那时候的“革命装”好像却流失了民国时的百花齐放的艺术修为了。
上世纪60、70年代,整个大陆蓝蚂蚁的年代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1972》。首度进入中国看到满街人着清一色蓝布衣服,称中国人是“蓝蚂蚁"。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它的影子,举个,医生的蓝大褂、乘务长和警察的蓝制服、这种蓝色确实给人一种睿智、沉着冷静的感觉。
没有亲眼目睹过民国时那一片片的“阴丹士林蓝”旗袍是什么盛况,但即使是现在这种“宝石蓝”的蓝旗袍依然是中国黄皮儿人的首选,依然有着沉着、睿智的气质可以伏笔。
本期现代插画全部来自于陆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