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6月13日新闻(时时刻刻新闻记者刘亦斌)话剧,主要以叙述手段为主的舞台表演艺术。
邮差,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一抹绿。二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什么样的视听冲击力?6月12号晚上,长沙话剧团与湖南省邮政分公司联合倾力打造,上演了一部温情而精彩的话剧——《邮差》,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你有多久没有提笔写过信了?还记得上次收到书信是什么时候吗?最珍贵的那封信是谁寄给你的?这些话题用话剧来反思,勾起了我们很多情思。”市民张信看完话剧颇为感慨。
市民刘先生则说:“小时候。由于妈妈在外地工作,那时候最期盼的就是门口响起一串铃声和邮递员叔叔递进来的信……”
曾几何时,邮递员,也就是《邮差》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是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人们最为熟悉的身影,过去的一句“想念”,会被收进信封,投进邮筒,再由邮递员背着,他为寻常百姓送达问候,传递亲情、播撒爱的种子,奔波于山川大地,雪域高原,也穿梭在大街小巷,急行在十里乡间,为的是叩响千家万户的扉门,被亲切地称为“绿衣使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数码科技飞速发展,网络触角遍及全球,人们对邮递员的依赖、期盼也逐渐消退,邮差也似乎是越来越不起眼的差使。
一次偶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台湾导演李宗熹与一位年迈的邮递员相遇,简单的交流后,触发了他的灵感,也触动了他存于思想深处的那段无法抹去的岁月记忆。想要做一部关于书信,关于邮递员的戏剧。
《邮差》通过邮递员“李胜利”平凡、朴素、而又光辉的一生,向观众演绎了一个关爱传递、责任延续的故事。四十年代中期,故事的主人翁在炮火中艰难出生,母亲给他取名叫“胜利”。然而母亲随即去世。五十年代末,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邮递员,从此开始了孤独却充满乐趣的人生旅程。六十年代中,他因为送信,和她结下了一生的姻缘,谁料一切来去太匆匆。他是一名邮递员,他是大山的儿子,他用沉浮的一生坚守了一件事—一定要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万里邮差路,一颗赤子心。2015,我这里有你一封信哦,你会不会来呢?
故事所涉及的时间从1945年延续到2015年,跨度70年。《邮差》以70年的时空艺术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和中国优秀文化基因的代代传承。
演出现场,为了激起人们重温那段远去的岁月,湖南省邮政分公司在湖南大剧场3楼大厅,布置活动专区,单独设置一个醒目的大型邮筒。观众凭入场券在活动指定地点领取特制明信片及精美笔支,发起现场寄信活动,让观众现场把明信片寄给自己最爱的人,传递真情传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