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54年的统治过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
自从2005年播出后,就广受好评。是继《雍正王朝》以来,无论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堪称精品中的上品。虽然过去多年,每每想起其中的片段,都让人回味无穷。《汉武大帝》不同于《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我们经常看到剧情发展过程中,当雍正或者我们观众懵逼的时候,“残疾之人”“阴谋为体”的邬先生就会站出来为我们解答剧中谜题。《汉武大帝》也看了那么多年,剧情发展到某一阶段可没有一位能站出来的能人为观众解答。有些剧情值得反复推敲;甚至有些至今还没看明白,本次小编总结出来一些,希望和大家共享一下。
1. “八王之乱”之时,窦婴站出来反对削藩,这个本来没有问题。可是晁错为什么必须死呢?,仅仅是为了不给八王“清君侧”的口实吗?战争已经发生了,这时候不给他人“口实”的想法显得非常无力的。晁错之死有没有其它权谋的可能?比如,为窦婴上台做铺垫。。。。
2. 窦太主死磕汉景帝要把皇位传给梁王,真的像剧中所说的窦太主是出于对小儿子的爱戴吗?剧中反复说了窦太主的政治哲学来自黄老之术,在这件事情上实在没有制度传承性可言,她的这一波操作很可能伤害国本。而窦太主是历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为何在这件事情上,却没有显示出她应该有的政治智慧?
3. 继续接第一个疑问,窦婴是窦氏家族的名相,他出于什么要在在传位这件事情上,不帮衬窦太主,反而在汉景帝被窦太主快要被拉下水的时候,反戈一击窦太主,拉了一把汉景帝?自然可以给汉景帝留下好印象,可是背靠窦太主,这一波操作感觉没有必要。
4. 汉景帝在生命弥留之际,把了一道免死圣旨给窦婴,窦婴在在看到圣旨后也是三叩九拜。从始至终都没看明白,汉景帝这一操作是为的什么;窦婴好像对汉景帝也是膜拜感激,他们到底预感到了什么,必须要有这道圣旨给后世的窦婴留下活路?
5. 刘彻在汉景帝视察他学业后提出的儒家和道家的矛盾,那一场儒家和道家的辩论可以说是整部剧上半部分的经典。开始以为辩论的结果会不分伯仲,有意思的最后明显是儒家占了上风。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槽点。剧中做这一段安排有什么意义可言?如果说窦太主是道家,汉武帝是儒家代表。那么汉景帝的政治哲学源自哪一派?
汉武大帝的性情和政治哲学,剧中有好多处让人摸不透的。当剧情发展到某一阶段,以为他要那样执行下去的时候,峰回路转又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6. 大家族阻碍施政在窦太主去世后,俨然成为了武帝大展宏图的障碍。剧中可以看到武帝是要动手的了,他利用田家和窦家之争,挑起两家矛盾。可是窦家被腰斩菜市口后,他为什么又说这是“草菅人命”?这时候的他应该高兴才对,剧情这样安排,让人看不到武帝的心思是什么。
7. (接第4点疑问)窦婴在狱中弥留时刻,武帝见了他一面。那一道圣旨的存在到底对武帝是什么样的威胁?这道本来给窦婴免死的圣旨,武帝为什么说有颠覆政权的合法性可能?并且他必须因为这道圣旨的真实存在而杀了窦氏一族?
8. 上谷被血洗,是不是汉武帝一手导演的?因为彼时要不要对匈奴动武,已经不是要继续讨论的问题了,而是什么时候发动,以什么方式发动的问题。
9. (接上一问)匈奴主战派中,属黄恢最积极,他数次出使匈奴,见证了不少屈辱历史;也正是他和韩安国激烈辩论,给予武帝主战的大力支持。可偏偏在战场上,能抓到匈奴大单于伊稚斜的最后时刻,他放跑了匈奴大军?思想如此纯熟的一个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犯糊涂?到底有没有其它方面的考量?比如,彼时虽然汉军人数众多,但是论战力,汉军还是不如匈奴的,并且和匈奴打仗,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是几十年的问题。放过匈奴,这次仅仅做战争动员的演练,也是不错的。
10. 卫青屡获战功,在甘泉宫调动未正式编制的军队去拯救汉武帝,他为什么要带上李广?这出于什么考虑?李广的身份比较特殊吗?
11. 卫青身居大将军大司马的要职,汉武帝感觉有打压卫青的意思,彼时的卫青可以说延续了他一向对汉武帝的态度。武帝曾经问卫青,为什么总感觉和他有层隔阂。汉武帝这时候,是否心中有了答案?
12. 霍去病为什么在杀了李广儿子后,汉武帝必须让他离开京都?
13. 我们知道,汉武帝忌惮大家族的影响力,为什么偏偏自己又扶持了卫家?太子一党被杀死,剧中说出的原因感觉非常模糊。从大的角度看,汉武帝的考量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太子谋反就杀了自己的子孙吗?太子之死,没有看出汉武帝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