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独白,甲午战争后,清末乙未年(1895年),在关东大地上,一群中国豪客地演出了悲壮的历史剧。
主人公是恒沙数是个武师,与反清义军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株连了自己的父母被朝廷杀害,因为总兵白如雪的父亲为了白如雪强抢了恒沙数的心上人赵尘影为妻,恒沙数夜探白府去救心上人,失手杀害了白如雪的父亲。两人因此结下了仇恨,恒却没有带走心上人。不过因为赵尘影不喜欢白,并因此恨他,白如雪后来有了悔意把她给放走了。
恒沙数被迫逃亡来到了白虎镇,手下有几个徒弟,他有一个妹妹恒丹妹,一个徒弟左分天,后来巧遇白如雪的妹妹白如梦,白如梦竟喜欢上了恒沙数,可是恒心里一直想着赵不肯接受白如梦,后来才知道白姑娘竟是自己仇人的妹妹。赵尘影千里迢迢寻找恒沙数,三年后,在伏羲观巧遇两人痛哭,不久白如雪因公事也来到了白虎镇。
里面还有一个团总李镇长,他忠心于朝廷,镇压义军。即芸宇大师(镇守夫人)的丈夫,也是强抢为妻的,后来有两个孩子后,男孩后来被人偷走改名林玉杰,成为反清义军,女孩叫李春香。后来镇守夫人因为家中变故遭清庭的降罪,于是李镇长怕事 一时气愤把妻子(妻子并不爱他)给活活的关进了棺材里,后来镇守夫人大难不死,出家伏羲观,并且以古墓为家。
还有一拨日本人,在当地开武馆,放高利贷,搞暗杀等活动,姐妹二人车骑君代和车骑多沙子,太乙胜男,玉湖西子,这些人算是日本浪人,姐妹二人做事有心计,行事心狠手辣,都比较喜欢太乙胜男,但太乙胜男喜欢的是玉湖西子,玉湖西子为人温和善良,心仪白如雪,其实觉得是车骑二姐妹嫉妒所致。最后又掺合进一个最坏的军队的代表思城正典,残暴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 惊醒了正直的日本浪人太乙胜男,他把日本侵略中国的秘密告诉了西子,并且掩护西子给白如雪送信,半路上西子被她的日本同胞残暴害死。
最后大家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放下了一切恩怨情仇,同仇敌忾,可惜都牺牲掉了。恒沙数与白如梦死在一块了,赵尘影原谅了白如雪并死在了一起,可能人之将死其言也哀吧,最后一集是很惨,觉得很感人的。
.《乙未豪客传奇》和《江湖恩仇录》是我永远的记忆 《乙未豪客传奇》,当年还小,已经无法回想情节,有印象的一幕是,一个熟女,对着一盏摇曳的烛光,故意以右前臂托起胸脯哭泣了三集而没有任何情节进展,此生让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残酷地接受了宿命的挑战,但在当年,仅有的电视剧是你唯一的选择! ........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一代估计对这个片子印象深刻。我们从小都是看着红色意识形态电影长大的,早已被培养成了坏人长相狰狞,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好人正义应然,威风凛凛的眼光。道德二分法已经彻底败坏了我们的审美思维。89之后,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巨大的情感空缺和失忆状态,《渴望》在那个关键时刻横空出世成为一代中年人的安慰和弥补 ,而类似《乙未》这样集烂情与武打于一身的电视剧则应合了我们这些正处于懵懵懂懂青春期的小孩子的渴求。以当时的条件来看,它的确有吸引人之处:货真价实的拳脚戏,离奇复杂的情节,旋律动人的音乐,尤其是有点近乎sm的暴力因素以及哥特式的恐怖因素:结尾惨烈血腥的场景令我难忘,同类电影或者电视剧罕有这样壮烈的景观;另外古墓的情节设计也别出心裁,日本人,白如雪以及镇长在里面都属于主角恒沙素的对立面,但是他们的扮相确实很酷,特别是白和那个日本武士,在当时的我看来魅力远在男一号之上,还有一位至今令我难忘的日本女武士多沙子小姐,她的美貌与个性迷倒了我们班的全体女生。反面角色的唯美扮相,这是它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说它烂片的朋友也有道理:这可能是第一部中国版的青春偶像剧,情节拖沓松散,感情戏夸张到极点,画面剪辑很差劲,人物动作和表情在今天看来只觉得搞笑,服装和化妆也俗艳不堪。但是经历了大话风格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来对待过去,毕竟那时候中国的纯商业电视剧才刚刚起步,同时期的一些港剧不是也很可笑吗?《乙未》投合了我们心理媚俗,无聊,滥情的一面,但它滥情是中国式的滥情,它的媚俗也是中国式的媚俗。今天,电视屏幕上不也依旧充斥着滥情和弱智的片子吗?只是时代元素不同而已。
因此,对这样一个咚咚,说它好也罢,说它烂也行,就如同上一代人痴迷的红色样板戏,归根到底,它代表了一个逝去的空间,一段回忆,以及某些无法释怀的情结。当年沉湎于其中的一些阴暗情绪,也许至今还潜伏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乙未》可以重新拍摄,但是和《乙未》联系在一起的某种东西,却永远无法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