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汉唐都关闭了首都,这里是中国传统首都的土地。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党大乱,最终结束了唐末五大黄巢之乱、传统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格局。
在古代,丰镐,长安,那一带,河流纵横,在渭水以南,自西向东,分别是:涝水、沣水、滈水、潏水、浐水、灞水,平行向北,皆汇于渭水。
周王国时期,丰京位于沣水之滨,镐京位于滈水之滨。
汉帝国时期,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位期间,将长安水系做了改变,六水才渐渐变为现在的局面。
唐长安城周围,皆为原——
渭水以北,咸阳原;
城北,龙首原;
城南,自北向南,分别是,乐游原、凤栖原,鸿固原,少陵原;
城东,洪庆原,白鹿原,其中,洪庆原又称铜人原;
城西,自北向南,分别是,毕原、细柳原,高阳原。
长安城周围各原
其中——
毕原、细柳原、高阳原,位于沣水以东;神禾原与少陵原之间,隔着潏水,潏,音JUE,二声;白鹿原,位于浐水与灞水之间;洪庆原,位于灞水以东。
咸阳原上,有西汉九位皇帝的陵墓,其中的五陵原,包括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西汉时,那里是五大县城,是西汉的富人区,后来改朝换代,化为一片田野,因此,明唐伯虎叹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毕原,为周王国诸侯毕国所在,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与第四子周公齐名,毕公是魏氏等许多姓氏的始祖。
细柳原,西汉著名的细柳营,就位于那里。前158年,亦即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为了警卫京师,汉文帝调三路军队,保卫长安,其中,河内郡太守周亚夫驻兵细柳。 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军中去犒劳慰问。汉文帝到了周亚夫营寨,和先去两处的松松垮垮截然不同,汉文帝被挡在营外,把守营门的守卫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文帝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军兵还告诉文帝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勒住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 到了军中,周亚夫戎装出迎,手持兵器,只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礼拜见。 ”文帝也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另两路部队,简直是儿戏,如果敌人来偷袭,他们的将军要被俘虏了,而周亚夫则绝无可能被敌人偷袭!” 一个月后,匈奴退去。文帝命三路部队撤兵,升周亚夫为中尉,负责京师警卫。
乐游原,位于今西安南二环一带,那里有著名的青龙寺,是东密的祖庭,也就是佛教密宗日本分支的祖庭。
青龙寺
凤栖原。抗战期间,连战一家居住在西安,连战在西安城里靠近北门的地方就读后宰门小学,他的祖母则居住在城南凤栖原上,去世后就葬在那里。2005年,连战重游西安,到凤栖原上的清凉寺祭祀祖母。现在,凤栖原上,有清凉山公园,草木繁茂。
鸿固原。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他早年喜欢在民间游玩,常游于鸿固原,喜欢那里的景色,后来他做了皇帝,遂将他的陵墓,修建于鸿固原的杜县一带,称为杜陵,位于今西安交大以南。
李白有诗《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以南是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的陵墓,称为少陵。
神禾原、少陵原,位于唐长安城南,是唐时的富人区,在神禾原,有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还有裴度的庄园。裴度,唐中后期、唐宪宗在位期间、杰出的宰相,他主政期间,李愬雪夜袭蔡州,平定首要藩镇吴元济,其它藩镇皆慑服,重新服从朝廷,唐帝国实现中兴。
唐长安城南的别墅区
神禾原上,在民国时期,还有蒋介石行宫常宁宫,蒋纬国在那里举行了婚礼。在神禾原的王曲,还有黄埔军校七分校,开始于1938年,结束于1945年。七分校的学员,不少来自浙江,抗战爆发后,七分校在浙江招生,浙江的爱国青年们,从金华出发,奔赴军校——陕西省西安市的王曲。当时南京、武汉已经沦陷,日军加紧了对陪都重庆和湖南长沙的攻击,因此通往西北的道路完全不通,他们只能徒步绕道。在漫漫长途中,他们走过山山水水,遭到日本飞机的袭击,三个月后,他们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王曲,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开始了艰苦的军事训练。
七分校的抗战标语
军事训练课程,包括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内务规则、夜间教育等,还有战术、兵器、筑城等,另外,还要学习交通学、航空学常识。军校的教育重在实践,实习科目有战术作业、沙盘教育、现地测绘等。
学员们除了军事训练和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要砍柴、种菜、养猪养鸭,修整道路。
学员们的伙食是玉米、小米、黄豆等杂粮,而白面那样的奢侈品是吃不到的,至于在浙江习惯吃的大米更是不可能。吃饭时候是六人一桌,菜是一碗白菜。没有专门的饭厅,有露天土台作为餐桌。
七分校学员就餐
抗战期间,七分校培养了学员三万七千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七分校的校刊,就取名《王曲》,学员们还成立了王曲剧社。
校刊《王曲》
1945年底,在当时裁军的大气候下,七分校结束,七分校校刊《王曲》发行最后一期,抗战师生们发表告别文章《王曲八年》。
校刊《王曲》的最后一文
文章写道:“岁月迁流,八年的时间,匆匆游去,本分校创立于抗战之始,结束于胜利之后,当此结束前夕,仰望终南山的红墙绿树,俯视河中的碧波清流,缅怀本校过往种种光荣事迹,以及现在的恢宏规模,真令人赞叹不已!
“王曲!王曲!你已为祖国育雏千万的军事干部,贡献了抗战的力量,克尽了时代的使命!”
且说少陵原上,更是名人荟萃,杜甫、杜佑、杜牧的别业,韦应物、韦庄的别业,韩愈的别业,岑参的别业,牛僧孺的别业,皆位于少陵原上。
韦应物,737到792,活了五十五岁,少年时顽劣,安史之乱,惊醒了他,他痛改前非,努力学习,进步,成为著名诗人,他先后担任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他的名作《滁州西涧》,写道: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千古名句。
韦应物为官清廉,卸任苏州刺史后,竟无钱返回故乡长安,最终病逝于苏州。
《滁州西涧》
牛僧孺,779到848年,活了六十九岁,他是关中以北的灵台县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带头人物,代表民间崛起的寒门势力。唐中叶,鄂州(州治江夏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成为东南贡赋输送朝廷的转送中心,地位日显重要。825年,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管辖鄂、岳、蕲、安、申、光等六州。牛僧孺在鄂六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其间,他奏请,并汉阳、汉川于鄂州,开始将武汉三镇纳入同一行政区,为唐宋及其以后,鄂州(今武汉)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牛僧孺好学博闻,青年时代就有文名,他创作的传奇,多写怪异奇幻,现存《崔书生》、《齐推女》、《郭元振》数篇,其中,《郭元振》是牛僧孺现存传奇中最为知名的一篇,讲述名将郭元振勇除为害一方的猪精乌将军的传说,情节颇类似《西游记》中通天河遇鲤鱼精的情节。
少陵原上,有韦应物韦氏家族墓地、杜牧杜氏家族墓地、柳宗元柳氏家族墓地、郭子仪郭氏家族墓地、韩休韩氏家族墓地、长孙皇后长孙家族墓地,等等,还有明时期两百多年间西安先后十三位秦王的陵墓,并且,民国时期名人张季鸾、朱子桥、杨虎城等,都埋葬于此。
唐中后期诗人杜牧
白鹿原,中间有鲸鱼沟,将其分为南北两原,其中,北原为狄寨原。白居易有诗《城东闲游》:“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再说说灞水以东的洪庆原,洪庆原上,有庆华厂,是制造雷管的兵工厂,八十年代,庆华厂的子校庆华中学,出了一位学霸张朝阳,老师们将他转学到市区的重点学校西安中学。1981年,张朝阳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1986年,毕业后,考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带资本回国,1996年,在风投支持下,创立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