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罗丹的恋人,天才少女的陨落
"我坠入深渊。
我生活在一个如此可笑、如此奇异的世界里。我生活里的梦想,仅仅是梦魇罢了。” ——卡米耶·克洛伏尔法国艺术家罗丹,被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是创造了伟大作品“思想者”、“地狱之门”等不朽之作的天才。
但却甚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毁灭了另一个同样拥有雕塑天赋的女性,卡米耶·克洛伏尔。而她,原本可以成为史上最杰出的女雕塑家。
卡米耶在年幼时就已展露出自己的艺术天赋,12岁就完成人生中的第一件雕塑。1882年,刚刚18岁的卡米耶,在别人的举荐下,来到了当时已享誉盛名的罗丹工作室学习。
有才华的灵魂,总会互相吸引。
尽管卡米耶比罗丹小24岁,两人还是不顾一切地相爱了。爱情是艺术的催化剂,在两人如胶似漆的10年中,他俩共同创作了大量传世的作品。
卡米耶是罗丹的缪斯,著名雕塑“吻”、“永恒之春”里的美丽女子,都是以卡米耶的为模型创作的。罗丹最富盛名的“地狱之门”等作品,也是由卡米耶参与完成的。
可惜好景不长,时间长了,女孩想让男人和自己共结连理。但是罗丹不肯离开自己的老爱人罗丝。情感的纠缠中,卡米耶多次怀孕,却不得不选择流产,并为这段感情饱受家人和世人的非议。
尤其是她的母亲,母亲因为她不是男孩而厌恶她,并且从不支持女儿参与艺术创作。父亲虽然很支持卡米耶,但是没办法保护她。
结果,女儿离开了家。
所以,卡米耶太想用和罗丹感情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罗丹最终抛弃了她,最爱她的父亲也去世了,双重打击下,卡米耶疯了。
“我希望我从来不曾认识你!”
一位本可以名垂青史女雕塑家,此后的30年,都在精神病院里度过,最终孤独死去。
多年以后,有人评论卡米耶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造成的。
但是作为女性,我却想说,纵使天赋极高的女人,只能依靠别人来做自己的人生支点,这个悲剧结尾都是注定的。
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内心拥有源源不断的安全感,把取悦自己当作人生前提。那么这种女性的悲剧,可能就会少很多了。
02 每个女性,都要面对的人生困境
2004年,女导演张艾嘉曾经执导过一部电影,名字叫《20 30 40》。
电影中分别讲了20岁、30岁、40岁三个女性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因为真实自然,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鸣,也荣获了当时柏林国际电影节多奖项提名。
从电影诞生至今,已经16年了,但是现代女性面对的人生困窘,没有比之前更少,反而更多了。
“如何才能平衡家庭和工作?”
“如何才能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重燃梦想与激情?
“如迈向幸福之路的旅程中,不那么焦灼又迷茫?”
也许这本《取悦自己:唤醒内心的安全感》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本书作者黄鑫,不仅是一线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拥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她还是国内写作治疗开创者,帮助无数女性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取悦自己》这本书,是她在在心理咨询生涯中,采撷的17个女性典型心理案例。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安全感缺失、自我价值感不足等多个方面,多角度地剖析了当代女性的“”爱与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下面,我也用20+、30+、40+,命名以下三个女性的故事吧。
03 20+女孩:在亲密关系中缺少安全感,总忍不住偷看男友手机
“我很喜欢玩别人手机。同事、朋友、父母的手机,我都随性拿来玩。”
别的人还好说,但是男友很介意这件事,我却认为他是心里有鬼。果不其然,我发现他和别的女孩聊过三次天,说是怕我生气,还当场把所有记录删掉。
虽然他一再保证对我的忠诚,可是过了不久,男友就把电子产品都加上了密码。我对他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甚至到了只要看见他手机,就忍不住要看的地步……
20+的女孩,对爱情和男友都有很多憧憬。她希望对方完全忠实自己,却忽略了就算最亲近的人,也需要有边界感。
而且在这段感情中,女孩还会利用内疚感,来操控自己的男友。
“你是一个罪人,你曾经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情。”
其实男友和另外的女孩,并无暧昧。但是“我”就是不放心,不断地看男友的手机,似乎总想寻找什么蛛丝马迹,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这种反复试探,不断侵犯男友个人空间的行为,都极大破坏了两人的个体边界。
时间长了,男孩会倦,最终迎接他们的,也只有分手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会尊重他人的边界,也会保护自己的边界不受损害的。
这就是平衡的意识,既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也要保护别人的需求时,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持两人之间的关系。
04 30+女性:有了孩子之后,我就不再是我自己
在热播剧的《三十而已》中,“全能女人”顾佳,像我们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在剧中,顾佳才华和颜值俱佳,帮助老公一路打拼,经营公司。在商场,她是独当一面的大女主,在家中,她又是事必躬亲的好妈妈。
最戳中我的一个剧情,是闺蜜钟晓芹问顾佳:生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
顾佳的回答是:
“生孩子是件特别糟糕的事。”
“当了妈妈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个叫妈妈的头衔里,身材走样,情绪变化都不是最糟糕的。
“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
相信但凡有了孩子的母亲,都会对这句话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了孩子之后的我们,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献给他们。但是却忘了,这密不透风的母爱,有时候也是伤害。
“我现在的工作状态,除了工作就是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30+的女性,在有了女儿之后,生活中心全部转移了。女儿上了一年级后,她总是感觉孩子对待环境太敏感,也不能自信表达自己。
除此之外,这位妈妈和老公的关系也不太和谐。因为女方家长和他们同住,老公总感觉老人强势。时间长了,夫妻俩的感情也淡了……
在这段故事中,妈妈对女儿的焦虑,似乎无处不在。表面上看,她是担心孩子不够强大,保护不了自己。但是实际上,妈妈是把内心的焦虑,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丈夫和自家父母的不睦,让她感觉无力,但又无法控制。为降低这种无力感,她只好死死抓住女儿这根“救命稻草”,因为这是她自以为能掌控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顺位。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孩子才能感受到充分的爱意。而这才是他们“一生自信”的根基。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才上一年级的女儿,总是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其实是夫妻关系不良所造成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 父母调整好自己内心的状态,保持夫妻关系和谐,关注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教会他日常处世之道。”
05 40+女人:困境和出路,未成家女儿的纠结
“四十岁生日之后,我才有了‘剩女’的感觉。”
这段案例中的女主人公,是个40+还未成家的女人。在结束上段感情之后,她已有接近10年的“空窗期”。
喜欢的男人,她也不会主动。而追求她的男人,她也看不上。朝九晚五的生活,规律,但是太过于冷清。
这种孤独感,让她感到无力…
曾有人做过调查:
2013年,我国未婚人口为1.7亿人,2017年约在2.4亿人左右,大致占到总人口的15%。2018年,我国单身人口数量达到了2.6亿人,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单身,我国的单身认识数量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是英国总人口的4倍,而这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如果说35岁之前的“单身狗”,还能在熬夜刷剧,通宵打怪中找到“阔落”。但是人一旦到了40,就会感觉到生命的无常,会越来越多考虑生与死的问题。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如此。她的父亲身体不好,这份挥之不去的阴霾,也让女人下决心改变现有境况的决心:
“自己真的该带个老公回家了。”
也许有人会不屑,就应该追求本心,不想找就不着呗!
但是这个40+的女人,她并非不想追求爱情,只是过往的失败经历,让她自我封闭。
“没有开始,就害怕结局。”
这不是勇敢,而是自我逃避。
写在最后:
“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这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但是在现代社会,女性似乎不再是弱者,反而要承担妈妈、妻子、员工等多种“角色期待”。
但是,想要平衡这些角色,可能吗?
美国前总统夫人、两个女儿的母亲米歇尔·奥巴马,曾直言不讳地告诫女性:
“那个所谓的“你可以拥有一切’是不可能的。”
“至少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拥有家庭和工作)。那是谎言。”
所以,不论你是20+女孩,30+女性,还是40+女人,在成就爱人、孩子和工作之前,还是要先取悦自己,才是正解。
因为你不仅是妈妈、妻子、员工,你首先是你自己。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