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丹麦导演施德罗拍摄了一部名为《家人租赁公司》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男人的故事。
在2012年看起来还多少有点猎奇的出租情感的业务,近年来却愈发壮大,出租的虚拟恋人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无数年轻人花钱寻求心理上的慰藉,而这种慰藉却并不一定是孤独的解药,更有可能成为一剂慢性毒药。年轻人的孤独明码标价
一小时一百五十元,金牌虚拟恋人和你连麦聊天。不少人被这样的广告宣传吸引住了目光,在这些标注着“恋爱馆”、“暖心馆”等旗号的网络店铺中,各种类型的虚拟恋人明码标价,按照时间、等级的不同收费也各有差异,从最便宜的几元钱文字聊天到动辄四位数的包月会员,虚拟恋人的生意经切中的正是当代年轻人的心理软肋。
虚拟恋人这项付费服务大致上从2014年前后开始兴起,其提供的业务范围包括了聊天、哄睡、陪打游戏甚至是视频语音,虚拟恋人背后的真人店员们被按照个人特色打上标签,包装成一个个商品放在货架上任君采撷。
在2015年前后被大整顿后,虚拟恋人一度在网上销声匿迹,而疫情过后这门生意又悄然死灰复燃,现在甚至出现了“租赁男朋友”这样的业务,花上几千元就能租到一个帅气的小哥哥陪你逛街吃饭聊天。
不用真的面对面交流还能拥有短暂甜蜜的陪伴,虚拟恋人这种特色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倍感压力与人际疏离的人们怀着好奇的心态购买服务,这种饱含着“工业糖精”的虚假爱情却也让不少人上头。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虚拟恋人服务的兴起恰是商家看到了年轻人心理孤独背后的商机,店员们熟练的亲昵背后更有可能藏着的是巨大的陷阱。
甜蜜陷阱防不胜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所谓的虚拟恋人不过是走嘴不走心,正所谓“网络本无缘,全靠我花钱”,购买虚拟恋人就像是给网络主播打赏一样,短暂的快乐过后是巨大的空虚,为了再度获取这样的快乐而反复氪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虚拟恋人背后的真人店员中也不乏有为了自身的业绩而玩起“千层套路”,用各种话术诱导顾客多次点单自己,甚至出现过PUA顾客的情况,原本是来寻找心理安慰的顾客反而受到更大的创伤,还有不少人遭遇“杀猪盘”,更是得不偿失。
虚拟恋人行业中的陷阱不仅是对于客户而言,有不少想要找个兼职补贴生活的人也被虚拟恋人行业给套路了。这一行业看似没有门槛,工作内容简单,工作时间随意,收入也相当可观,不少人就被忽悠着交了“培训费”、“会费”等各种名目的钱,这种是被骗了钱的,也有人真的成为了虚拟恋人背后的店员,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只要输出土味情话就够,自己更多的时候成为了别人“情绪垃圾桶”,为了达成业绩而昼夜不分地接受大量负面信息对身心也是巨大伤害。
更值得警惕的是,虚拟恋人行业本质上是打着擦边球的灰色产业,明面上这是心理咨询、情绪开导,但是行业当中存在着大量软色情,有的店家更是直接标注“污聊”,行业之混乱简直不堪入目。
虚拟恋爱不过饮鸩止渴
虚拟恋人业务的走红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一方面它的存在确实为处于难以言喻的苦闷中的年轻人一个情绪压力释放的出口;另一方面又长期被网友诟病为“网络软色情的温床”。
更令人担忧的是虚拟恋人的陪伴就像是饮鸩止渴,原本就陷于苦闷压力中的人在这些别有目的的陪聊中被精神控制反而受到更加巨大的精神伤害,须知虚拟恋爱并不会真正治愈心灵上的孤寂和创伤,它只是虚构出了一个幻梦,沉醉其中只是有害而无益。
对于这一块灰色产业,监管部门也应该做出一些行动。一刀切的处理或许过于粗暴,如何为这一行业制定行业规范,划清底线是首要的工作。网络虚拟的感情并不是真实感情,现实生活产生的压力需要正确的排解,沉迷网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实习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