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很久了,三国比较近,饲料有差异。一个问题是,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名人故事都是零碎的,比三国杂志还不完整。
很多战国时期的名人都是昙花一现,此后再无可考。毕竟战国史官是稀缺资源,不可能将很多人详尽记述,包括各国的君王也不例外,若不是有伟大史学《史记》的强力推进,战国的历史更是艰难。
战国著名人物太多,三国人物刚刚好。这个观点是鲁迅先生的观点,深以为然。战国人物太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色人物不容易记忆,而楚汉相争时期人物又太少,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人。最有意思的刚好是三国,人物不算多可供人勾连评判,又不算少,故事情节就丰富许多。
战国人物形象简单,三国丰满。无论是史料的问题,还是时代特点问题,都有一个情况。战国时期的很多厉害人物,或许只存在一个成语之中或者一场战役之中,出场机会太少。比如鬼谷子,曹刿,冯援。这就很难形成连贯的故事和人物碰撞。形不成类似三国时期这种三英战吕布的英雄战英雄的壮观局面。
小说和电视剧是普罗大众最能接受最爱接受的传播方式,但是这个原因也可探究。为什么罗贯中能把《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精彩?才华横溢固然需要,三国的时代特点也就是上面三个原因也很重要,人物不多不少,故事连贯紧凑。同样是杰出小说家的冯梦龙先生,吭哧吭哧写出《东周列国志》就是火不起来,也可以看出,确实选题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