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叶到第三叶文忽略了几年后,观众们似乎不太期待。
对于每一部的故事情节,时隔太久,因为没有比较突出的记忆点,观众也未必能将前后联系起来。只有“叶问”和“咏春”这两个关键字,才能让观众多少提起兴趣。然而,即便是这样,咏春的魅力依旧丝毫不减,那收放自如的招式依然能给人一种爽爆了的感觉。就像电影本身一样,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部电影,不过它却在诉说着咏春的仁者无敌。《叶问3》的故事背景延续前两部,依旧讲述叶问年轻时代的故事。作为一代宗师,或者说武术界的成功人士,其成功历程自然会经历多多少少的磨难与挫折。影片从“家庭”和“工作”两大块切入,叶问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并惹火烧身,除了被黑暗势力威胁之外,还被同行嫉妒。在化解了黑暗势力的威胁之后,得知妻子身患癌症,叶问开始由“工作”转向“家庭”,将“咏春正宗”的名号拱手让人。这一切都被妻子看在眼里,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叶问的“工作”,主动下了战书,同叶问一起赴约比武,最后以叶问的胜利而告终。临走前,叶问告诉张天志,要珍惜身边人。纵观整部影片,再加上张天志的杀气,除了“仁者无敌”,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叶问和咏春了。
从电影的类型来说,《叶问3》算是动作片。随着近些年偶像剧等电影类型的兴起,动作片似乎在走下坡路。在成龙和李连杰等退居幕后之后,已经很少能够见到比较有质量的动作片了。《叶问3》从影片质量上来讲,称不上高质量动作片,但也不至于一文不值,票房和各大网站的评分,还是能够看出观众对它的喜爱。只是这份喜爱的动机是怎样的,就不得而知了。从动作片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叶问3》在坚守着这一块阵地,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从武术的类型来说,咏春作为中国武术的一颗明珠流传至今,自有它的魅力所在。无论是赤膊,双刀,长棍,都给人一种力度和美感。咏春的标配木人桩和起手式,自有其套路和礼仪。如果说叶问和泰森的对决是力量对力量,那叶问和张天志的对决就是技巧对技巧。咏春除了有力度,还有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存在,这或许也是它能和其他武术相提并论的愿意之一。
当然了,如果只是讲叶问和咏春,观众的期待会大大降低。但泰森的加入以及真假咏春的卖点加入进去,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了。这种电影营销手法目前在国内外很多电影中都会用到,尤其是在那种连着拍好几部的电影当中。不过电影也不能一味的去营销,观众既然买账了,你总得给他们讲点什么。既然“仁者无敌”是很多武术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它了。
……
……
很抱歉,以上讲的都是废话。
写影评不应该是这样,这种模式化的影评是很多影评人的通病。我曾尝试着去这样写,但是感觉不到丝毫的意义。如今市场上的影评大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报喜不报忧,不管什么电影,先夸了再说;一种是为了持反对意见而去唱反调。前一种多半有讨好导演和演员的嫌疑,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怕以后在影评界混不下去;后一种多半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博博眼球罢了。影评应该是真诚的,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作为影评人,除了应该对自己写下的文字负责,更应该对观众负责,不能误导观众。最重要的是,有诚意的影评能够被电影所接收,从而才能让电影市场有更好的发展。
就像这部《叶问3》,其实归为人物传记更为合适。这种电影并不好拍,因为是对一个已故的武术宗师生前事迹的再现,所以编剧的想象力必然会受到事实的束缚。这种流水账一样的情节,如果去掉打斗环节和生硬的卖点,也就不剩什么了。至于“仁者无敌”,这部电影还真谈不上。真找点现实意义的话,就是“别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人。”至于什么是“仁者无敌”,请参考金庸先生的《鸳鸯刀》。(文/东林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