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虔诚,贯穿《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电视剧情节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深深同情改编作品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要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开始讲起了。
话说,秦国故地河西之战,秦国不仅并未在魏国那里讨得便宜,而且身为国主的秦献公还身中狼毒箭,随时可能毒发身亡,秦军不得不选择退回陇西。
身中剧毒的秦献公,深知此时必须尽快决定传国之事,否则必定引发动乱。但是他有两位儿子,都十分的优秀,一时之间难以做出选择。于是秦献公决定去找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兵们,看看他们对此事有什么好的建议。
按理说作为秦献公的长子,在军中身负要职,而且得到众多秦国老世族支持的赢虔,本应该是最有希望继承国位的。但是很不巧,那些老兵们并不看好他,使得秦献公选择的天平偏向了次子嬴渠梁。
在传位谈话过程中,秦献公始终不相信赢虔能真正辅佐嬴渠梁继位。于是逼迫赢虔断指明誓,并留下血书给嬴渠梁,以此来钳制赢虔。秦献公死后,为了拥立嬴渠梁顺利登基,赢虔殿前削掉杜挚头发,以表忠君之心。尔后,为了帮助嬴渠梁施行商鞅的变法之策,赢虔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嬴渠梁的人。
为了秦国的强盛,赢虔不仅放弃唾手可得的君位,将自己推向支持自己的世大族的对立面。而且在嬴渠梁施行变法过程中,第一个站出来立于群臣讨伐的风口之上。做出的牺牲不可谓不大,小编是很佩服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点。
按理说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应该有个好结局才是。但是赢虔却因为太子嬴驷怒杀河西村民的事件中有失察之过,被商鞅处以劓刑。在现在看来,这种事情安全可以申请宽大处理,却不被商鞅接受。在屡次受到自己帮助的情况下,受得如此奇耻大辱,赢虔自然无法接受,发誓要寻商鞅复仇。
但是商鞅的变法确实给秦国带来了巨变,赢虔的这种想法自然得不到嬴渠梁、太后和自己妹妹荧玉的支持。在一番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太后甚至请动了家法要处死赢虔。幸好赢虔早已预料此事,服下苗疆蛊毒假死逃过一劫。在秦孝公嬴渠梁死后,因参与处死商鞅的事件,荧玉一度想要杀死赢虔。
如此的结局,不得不令人唏嘘。屡受恩惠的商鞅,居然在换个处罚方式的请求上都不肯妥协。本欲报仇雪恨,却被劝说要以大局为重,甚至生命都要受到威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却还得处处忍让妥协,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不得不令人深表同情。
以上就是小编的个人看法,不喜轻喷!如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