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回音语属于北方语系,所以回音语的很多词汇、俚语、北方语都是一样的,互相相通。
我们在电视剧等媒体上常听到一些俚语词汇,觉得很熟悉、很亲切,但又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其实,淮阴话中的有些俚语词汇比电视剧中运用的词汇更有趣和形象。北方语言中有一个词,叫“护犊子”,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犊是北方人对小牛的叫法:牛犊子。语意相近的词还有小马叫“马驹子”,小羊叫“羊羔子”,小狼、小狗、小兔等叫“狼崽子、狗崽子、兔崽子”。母动物在哺育幼崽时期,其护子的母性相当强烈,当人类或其它猛兽危害幼崽时,母兽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幼崽。牛是人们最亲近的牲畜,于是人们借用母牛护犊的现象,把庇护自己犯错误孩子的行为称着“护犊子”。而淮阴的方言俚语中,同样词义的是“护短”一词,它比北方语言“犊”更直接、到位及形象。短即短处,短理。明知孩子不对,大人还偏向他,护短一词直截了当。与“护犊子”相比,护短一词的使用率更普遍正规一点,最近网上报道中央在反腐工作的文章中,就有各地党组织对不正之风、不良现象“不要护短”之词。
以“犊子”为话题,与护犊子相近的还有一词,叫“滚犊子”,是骂人的话,意思是叫人滚开。淮阴话的用词也比北方的形象,就是“滚蛋”。因为蛋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与这句话相近的还有“王八羔子”,也是骂人的话,王八即乌龟。但我们还没有弄清王八与羔子二词搭配的来历与准确语义。但淮阴话中与此相近的词是“王八蛋”,比较之下更形象,因为甲鱼、乌龟都是卵生的。北方语言用“滚犊子”、“王八羔子”,大概是游牧文化的烙印。苏北历来为农耕文化区,而淮阴话“滚蛋”、“王八蛋”是家禽、水产饲养业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北方语言中还有一个词会在电视剧中经常听到:“看你出什么幺蛾子”。蛾子是蚕、蝶等昆虫由蛹变成一种长翅的生命状态,幺是小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看看你到底搞什么小阴谋、出啥小花样?而淮阴话说得比这更有力和形象:“看你出什么鬼?”因为世上是没有鬼的,而在文学作品中,鬼又分好多种。因此,“看你出什么鬼?”是说看你能无中生有变出哪种花样来?北方语言中还有一字与淮阴话的语意不同:“整”。“你在整什么呢?”“整两个菜来下酒!”在这里,整是干事情、做事的意思。但在淮阴话中,整字用“弄”来表达:“我来弄饭。”二者比较,弄字较为准确,而整则差了点。而在淮阴话中,整是整理的意思,“你那床上的被子太乱,把整一下。”
北方语言中还有一个词“急”。“你再如何如何,我跟你急。”而淮阴话中,不用单音节字,而加上一个动词“作”,变成了作急,听起来就更加有味,“不作急不作急,我们慢慢在家里找,不会丢的。”更有味的是在后面加一个词:“急逗”。朋友开玩笑时,把对方惹毛了,还嘲讽:“别急逗别急逗,待你玩玩的。”这是北方人不会说的。
北方语言中还有两个词,因赵本山带动的东北小品而风靡全国,一个是 “唠嗑”一词,第二个就是“忽悠”二字。
唠嗑就是聊天、闲谈的意思,唠嗑一词可能来自于东北人冬天在一起一边嗑瓜子一边说话,与之相应的是北京人叫侃大山。而淮阴话中是“嚓呱”或“啦呱”。如“下午没事,与你二婶在‘嚓呱’玩儿的。”“哎!本想早点回来,没想半路上遇到老同学,站下来抽支烟,啦呱几句,就迟啦。”这个词汇是形声词,十分形象。啦呱就是拉家常,“嚓呱”形容状态:唧唧喳喳,呱吗?即这种谈话既无目的也无结果。
“忽悠”就是骗人、捉弄人的意思,对于淮阴人来说,这个词既生疏又熟悉。生疏是因为淮阴话中没有这个词,熟悉是淮阴人知道其意,但不是这样说法。在淮阴话中,忽悠被分成两个层次:对不认识的人,叫“蒙弄”。俗语有“吃喝嫖赌吹坑蒙拐骗诈”十毒俱全之说,蒙弄就是把小事说大,歪事说正,达到欺骗的目的。赵本山的小品就是这样的例子。
对于熟悉的人,淮阴话中忽悠的说法叫“促害”,促就是促进,积极地劝,设一个局把对方害苦了。有个笑话段子说:文革后期,人们对外语认识不够,因而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某学生上外语课就趴在桌上睡觉,某天,老师见其又趴在桌上,就叫站起来。问道:“英语怎么说?”答“英格里希。”老师一想,咦!你还能答上来?我再问你:“俄语怎么说?”学生发愣。这时,旁边一同学促害他说:“俄格里希。”该同学也就学着大声说出来,结果惹 得全班同学大笑。老师说“汉语叫中格里希!”后被传为经典笑话。
方言俚语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好,就如起了盐和味精的作用。如最近一部电视剧《光荣大地》中“起开”一词,就是走开的意思,它点出了川陕一带的地域语言特色。用得不好,就像苍蝇掉进碗里一样,《历史的天空》是一部描写安徽地区抗日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剧情、主题都很好,但剧中有一角色明明是安徽本地人,却用了“唠嗑”一词,让人感到有鲠在喉,十分别扭。
淮阴话很有味,不要瞧不起淮阴话。我们希望有一天在电视剧中也有淮阴的俚语词汇。(来源:淮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