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需要吃奶的哇哇大哭的孩子的瞬间,你崩溃了,想哭吗?你想对着水槽里浸泡的脏盘子、脏衣服堆、沙发上躺着的尸体的另一半大声咆哮吗?甚至觉得男人轻蔑的眼神,暴力的拳头,人生毫无意义?
这个鸡毛的人生到底还要坚持多久?
我看过一部电影《永恒时刻》,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像没有起伏的情节、吱吱作响的老唱片一样,慢慢吐出传统女性隐忍倔强的人生。
这部影片也是瑞典史上首位女性摄影师玛丽亚·拉森的传记片。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瑞典,时间跨度是工人大罢工到一战前后。
女主玛利亚是一个相貌平平却很能干的女人,她的家里总是被她收拾得纤尘不染。
她的五大三粗的工人丈夫是个酒鬼,时不时会对她拳脚相向,而且勾搭别的女人。 在那个时期,女人不能堕胎,玛利亚不断地怀孕,生子,再怀孕,再生,生育了一大堆孩子。
她的人生就像坠了一块大石头一样,不断地往泥潭深陷。
让她的生命照进光芒的便是命运偶然的馈赠-摄影。
她在收拾家务时找到了那架恋爱时买彩票中奖的相机,从此与摄影有了不解之缘。
“你看到了一个等待探索、保留和叙述的世界,摄影是为了那些看见世界的人们,他们不会视而不见的”
照相馆老板教会她摄影,洗印照片,从此她枯萎的人生,开始如同冰冻的大地开了化。
她会在做家务的间隙,捕捉窗台上光影里的花猫与蝴蝶,她会把孩子们的成长定格在某一个瞬间,她会替邻居们拍下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幕。
那个时期的玛利亚一如她父亲劝诫的那般传统和隐忍:你的婚姻,即使痛苦,你也要走完。
玛利亚有自己的局限性,她没有去打破那糟糕的婚姻,而是在摄影里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
人最惨不是贫穷或痛苦,而是绝望。
找一件自己喜爱且滋养灵魂的事,一地鸡毛的人生便没有那么难过了。
有一件自己热爱的事,那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那样一件事,是一个女人的支撑,在时间的洪流里,在人生的动荡里,它都不会湮灭。
它就像是一束光,一把火,废墟里的一朵花,荒原里的一棵树,让孤单的生命,让冰冷的人生,有了希望和盼头。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史铁生如是说。
那样一件事,它不是关乎爱情,它是一个人的事情。 它让独处不再变得荒凉,独立也不是一句空话。 沉浸在那样一件事里,其实是与自己灵魂的无声对话。
为爱而活的人,没有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没有时间去接纳生活的平淡,容易疯狂和迷乱,比如民国的萧红,张爱玲,陆小曼。
心灵疗愈师素黑说:爱自己,爱生命,爱世界,才是爱情的根。
其实,不只是爱情,爱自己是整个人生的根。
有一件无关他人,只有自己的事情和世界,那就好像是《摆渡人》里自己的一间安全屋。
那一件自己喜爱且滋养灵魂的事,该像是伍尔夫的一间写作与神游的房子,该像是塔沙奶奶的花园与画布,该像是邓丽君宁愿不嫁也不愿放弃的歌声,该像是80多岁姜淑梅老奶奶一直不停歇的写作的笔。
在独处的世界里,做自己喜爱的事,不管是种花,插花,看书,作画,烘焙,那样一种灵魂的安宁和对生命的一种抚慰。
那不是对苦难的麻木和逃避,那是自我疗愈的途径。
你看到了一个难以言表的神秘世界,只要再看一眼,再也无法把视线离开。你无法回头。
玛利亚因为摄影,她干瘪沉睡的灵魂,苏醒之后,开始变得丰盈起来。
虽然她与照相馆老板发乎情止乎礼,短暂朦胧的情愫如烟散去,但那确是一种灵魂的镌刻。
她的生命因为摄影,开始有了底气,当暴躁的丈夫驱赶前来找她拍照的人群时,她会坚定地说:“下一个”。
摄影出色的她,拍照也成为了她艰难岁月里谋生的手段。
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她的坚韧与对生命的热爱,家里出现了第一个大学生,那个酗酒成性的男人,慢慢改变对她的态度,对她报以尊重,还给她建了专门洗照片的暗房。
玛利亚与丈夫修好
热爱也许不会带给你名利与财富,但是它才是喧嚣世界真正的避风港,它能让躁动疲惫的灵魂在片刻的安宁里获得一种滋养与补充。
“我今天才知道,在这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赫尔曼黑塞《德米安》”
这种热爱,其实也是一条通向自己的道路。
在花园里,在书香里,在静谧的时光里,我们更能看到自己。
那种热爱里潜藏着一个人的精神生命。
所以在摄影的世界里,玛利亚是自己的女王,那才是她内在的真我。
“对每一个人来说,最好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内在的我,也就是他的精神生命。知道所有的科学却不了解自己的人是贫穷而无知的人。除了内在的精神生命其他哪怕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是明白人。”
有一件自己热爱的事,那是一种自我关怀
季羡林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我们遇到的人,爱上的人,都只是我们的旅伴,最终在世界尽头,我们要面对还是我们自己。
没有一种热爱打底,以爱人与孩子为中心的人生,等到孩子长大,爱人离去,会觉得生命的养分会被抽空,只留下一种空洞与茫然。
有一样自己喜爱且有益的事情,是自己种下的一棵避风雨的树,它与自己的灵魂早已交织在一起。
姜淑梅在60岁失去老伴之后,大字不识的她,为了从书中找寻灵魂的避难所,开始学识字,76岁开始写书,一连写了四五本,而且颇受欢迎。
姜淑梅
她的晚年生活,不是看得见的衰朽,而是像晚开的白茶花,散发着别样的味道。
有一件自己喜爱的事情,用来安放自己,滋养自己,生命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状态,生活便不再是一种艰难的忍受,我们也更有力量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这种热爱,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关怀。
在克里斯廷.内夫博士的书《自我关怀的力量》,提到自我关怀的3个核心成分,第一善待自己,第二认识到人们共同的人性,不要因为痛苦自我隔离,第三静观当下。
我们因为热爱,沉浸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何尝不是一种静观当下?
“自我关怀提供了一方静谧的世外桃源,让我们远离无休止的好与坏的自我评判。”
沉浸在时间与自我的世界里,就好像是一种闭关修炼,再出山,我们就有了对抗艰难人生的勇气了。
把热爱的事变成事业,是一种幸运
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
大部分的我们早已越过小茅屋阶段,温饱安全不愁,生命里最重要的便是寻求一种灵魂的安宁。
温暖稳定的感情,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并非一定要是一种递进的顺序关系,对于感情,抓得越牢,越是在乎,有时越容易失去。相反过好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后,尊重与爱才会接踵而至。
这样的爱与尊重,才会长久而健康。
身心灵疗愈大师罗伊马丁纳博士认为:
每个人先必须服务自己,把自己照顾得越好,就越有能量,越快乐,也就有更多东西可以给别人。
选择一件让你热爱的事,是给自己赋能。
如果能把这种热爱,发展成可以安身立命的事业,那就最好不过了。
就像爆红网络的李子柒,她把山间野趣,把美食美景与一颗温润的心结合,在镜头里呈现人四季轮换,岁月静好的模样。
能把热爱转化成事业,是一种福分。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生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获得报酬。”
在30岁以前,我觉得自己是那种无趣又无天分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兜兜转转换了几份工作,直到后来喜欢上了写作与种花。
我不会时时刻刻粘着爱人,我可以在阳台上为花花草草浇水施肥忙碌一个上午,可以在夜里静静敲着键盘写下一些东西,写作与种花让我有了一种从容与安宁。
我在写作上挣钱不多,但是也在努力中,为了我渴慕已久的田园生活,为了我的自由努力着。
如果你喜欢厨艺,你大可以把自己的做菜过程录成视频,如果你有育儿经,可以通过图文分享给其他宝妈,如果你热爱写作,你大可以在闲暇时间写稿挣钱。
一点点努力,把热爱的事,变成事业不是没有可能。
寻找一件热爱的事,让自己活得更像个人
美国生活家塔莎·杜朵说:“不管你现在多大年纪,生活其实有无限可能!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也许现在我们的生活同样一地鸡毛,但是记得在方寸之间,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和天地。
暂且忘掉做不完的家务,暂且忘掉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
你的热爱天地可以是阳台一处小角落的花花草草,沙发角落的一处读书角,一张做手工的台子,一台照相机,一把吉他,抑或是一张摊开的画布。
那些东西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生命的意义与滋养,让人觉得人可以活得像人。
如果可以,把这份热爱变成一份事业,快乐又养家。
如果只是单纯喜爱,那也无妨,这种简单的欢喜,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不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但是,你要有。
听听自己内心最真的声音,回头捡起早已被你遗忘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