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父母爱情》之后,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这种气质的电视剧了。
用细腻连贯的镜头诠释琐碎温暖的家庭琐事,就连一家人吃饭的平凡场面都能拍得如此动人真实。
特别是在许多作品都讲究精准年龄定位的当下,适合全家坐在一起观看,展现几代人命运浮沉的电视剧,更加稀缺。
而最近CCTV1热播、爱奇艺网络独播的大剧《人世间》,让老中青三代观众找回了久违的亲切感:我们太需要展现普通人真实生活的年代剧了。
1.为小人物立传
身为一部剧情开始于60年代末的电视剧,《人世间》自然会吸引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带他们重温当年。而从#周秉昆辞职干了我想干不敢干的事#这样热议话题还能看出,这部电视剧同样也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并让他们为之上头。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家庭年代剧,能够让老中青三代观众看得为之百转千回。
让全家人都能产生共情的关键,就是剧中的家庭氛围,而最快也是最好展现一个家庭的氛围的方式就是——吵架。不管是都市家庭剧《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对父亲单口相声式的输出,还是爱奇艺此前推出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里周春红让朱朝阳喝一杯牛奶的压抑,前者让观众治愈,后者让观众致郁。
但不论是治愈还是致郁,都成功的让剧作的家庭氛围和主题表达立起来了。
因为家庭就是小人物的舞台。
《人世间》无疑是一部非常标准且完美的中国现当代家庭剧解剖样本。在为小人物立传这一点上,这部剧可谓做到了极致。
70年代,东北第一代工人家庭,棚区生活,一家五口,光是这些元素摆在这里,就已经足够让人好奇。《人世间》将镜头对准了周家五口人在时代变迁之下,没有金手指的小人物们,在经历三线援建、知青岁月、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大事件时,他们将会作出怎样的抉择,拥有怎样的结局。
《人世间》的背景起点设置在了1969年,故事开始便是关于一家五口面对去与留的抉择而“吵架”。
父亲周志刚(丁勇岱 饰)要去重庆大三线援建,大儿子周秉义(辛柏青 饰)要去生产建设兵团,小儿子周秉昆(雷佳音 饰)和二女儿周蓉(宋佳 饰)都争着要当下乡知青,心疼老疙瘩的母亲李素华(萨日娜 饰)既不愿意儿子离开身边,却又舍不得女儿受下乡知青的苦。最终还是由最疼女儿的父亲拍了板,让小儿子去知青,把女儿留在身边尽孝。尽管最后,二女儿还是以留书出走的方式不告而别前往贵州知青,但这段仅仅不到二十分钟的剧情,就把一家五口的性格和周家传统又温馨的家庭氛围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部剧的家庭叙事中,父亲忠厚而传统,母亲贤惠能担事;大儿子聪慧有担当,却和一个“被下台”的高官女儿谈着恋爱;二女儿果敢敏锐,却为了一个诗人追到贵州去当知青;小儿子憨直驽钝,虽然在读书方面不如大哥二姐,但却胜在本分尽孝。
他们会为了不需要肉票买的猪肉连夜排队,也会邀上四五好友到家中聚会吃饭吹口琴。
他们吵架的时候也会跟普通的爸妈一样互相埋怨“孩子好的都随你,孩子不好的都随我”。
他们也会在日常相处中母子斗嘴,把“信不信我削你”这个东北自家人专供的金句挂在嘴边。
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干妈修脚,带长辈好好享受一次真正的服务。
整部剧的叙事里,没有偷奸耍滑,没有矫情事逼,每个人都是时代中最普通的个体。这些真实而又温馨的家庭日常,共同构成了一个普通却又理想的周家。
《人世间》展现了一个没有撕逼、没有奇葩、没有重男轻女的正常原生家庭中,一段标准的、健康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人世间》里的周家五口是中国万千家庭中最普通的那一个,也是历史洪流投诸于万千家庭的时代缩影。
普通而真实,就是《人世间》最好的注脚。
作品在兼具了东北文化的喜感之余,将时代浪潮对个体的影响一一呈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变化之中,不仅是一个完美的市井文本,也是一个标准的年代家庭范本,让活在当下的观众,能够一窥70年代的普通人真实生活。
而这一次,则让观众在《父母爱情》暌违8年过后,终于又有一部能够承担起“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这一评价的优质电视剧。
2.烟火里的道义是小人物的弧光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这是李师东对《人世间》原著的一句评价。《人世间》剧中处理的最圆融的一点,正是对这种“烟火道义”和“个人热望”的尊重与还原。
家庭剧往往都是扎根底层,为小人物发声。一部让人反复回味的家庭剧,应当具备小人物的人物弧光。
在这一点上,《人世间》的角色塑造尤为出彩,与大众印象中刻板、保守的上一代青年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姐周蓉和大儿媳郝冬梅都是典型的知识女性,她们一个是工人家庭的子女,一个是被赶下台的高干子女。周蓉选择了主动下乡知青,在追随爱人的路上,找到了自己“做老师”的人生价值;而前高干子弟郝冬梅在下乡知青后,却从一个知识青年变成了一个“铁姑娘”,挖地窖、扫牛棚、组织生产,什么都能做得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成为了周蓉和郝冬梅身上最好的注脚。
剧中的乔春燕(黄小蕾 饰)是一个性格爽朗、社交牛逼症附身的典型东北姑娘,跟这样的姑娘说话特别敞亮,不藏事又会来事儿。作为主角周秉昆的发小,她在发现自己喜欢周秉昆后,没有寻常姑娘的扭捏,反而是大方追爱,通过上门堵——创造接触机会、讨好周秉昆的妈——走家长路线、反复直球出击表达自己的爱意。
哪怕周秉昆暗示回绝,她也一点不觉得掉脸,而是大方一笑“我知道你没看上我”。后来在发现自己对周秉昆的喜欢不是爱情之后,她马上就调转了自己的攻略目标,坦然向周秉昆的好兄弟德宝各种明示暗示自己的感情,甚至还不惧世俗地“赖”上心上人,堪称是新时代女性勇敢追爱第一人。
在面对爱情之时,丝毫没有扭捏之态,反而在力争婚姻自主和恋爱自主的道路上,将自己的个人主动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在郑娟(殷桃 饰)的寡妇身份遭到光字片街坊非议之时,也是春燕站出来,主动将郑娟来秉昆家里帮忙照顾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用自己在光字片的信誉为郑娟的身份和人品打包票。
不仅如此,《人世间》在很多语言和人物的处理上,都脱离了年代剧沉闷死板的旧式腔调,很多对白的引用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比偶像剧的表白用词大胆多了。整部剧的台词展现了50、60后在那个年代正青春的肆意模样,夹杂在狭窄陋巷中逼仄镜头中,反而有一种罗曼蒂克的诗意味道。
正是这种味道,让不论哪个年代的青年,都会被角色身上那种旺盛的生命力感染,继而喜欢上这些角色。
决定到农村去的时候,二姐周蓉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好的人生比好的年华更重要”,劝服父母,女孩子的青春年华未必在家庭之中,也可以在广袤的天地里,所以她才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开家庭奔向远方,不仅是为了追随爱人的步伐,更是为了找寻自我的价值。
追求爱情的时候,大哥周秉义和对象郝冬梅在白桦林里放肆的对彼此大喊着情诗,“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比《还珠格格》里五阿哥和小燕子用来骗老佛爷的情诗不知要大胆热烈多少倍。
面对不公的时候,一个看起来是“反派”的姑娘陶俊书,为了回馈帮助自己的郝冬梅,主动递交了一封自己写的举报信,提供证据实名举报以调回城市为由玩弄女性的当地兵团副主任的罪行,这便鲜明体现着女性力量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曾缺席。
这些从那个时代普通青年身上闪烁出的宝贵精神品格,依然会感染着如今的新一代青年。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网生代观众催更《人世间》”这种现象。
在这部剧里,没有刻板的形象,没有套路的剧情,反而处处可见个人欲望的表达和个体独立性的强调,个人既顺应时代,又反抗时代,让《人世间》里刻画的小人物处处充满着信仰的弧光。
3.所谓苦难,不过是本能的生活
截至目前的十二集里,《人世间》中甚至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角色。但每一次剧情的推进却又无比顺滑,时代浪潮对个体产生的微末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般一点点的散开,直到传导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的身上。
哪怕是那些看起来的反派,也有自己坚持的主张和渴望的价值,整部剧没有贬低任何一个人想要好好的活着、体面的活着的真实渴望。
即使是被冠以“投机倒把分子”的水自流和骆士宾,他们也在挣扎生存的同时,践行着自己认为对的道义——给兄弟的遗孀送钱,即使遗孀并不愿意接受。
同为高干子弟知青陶俊书,平时偷懒不干农活,还总是对郝冬梅出言讥讽,一心“找门路”快点返回城市。但她看似反叛、刻薄的性格,核心是为了守护自己弹钢琴的梦想。
在真实的人生行进过程中,不是每一件事情走向失败时都能找到一个“背锅的反派”。每一个小人物都在为了活着、更好的活着,不断地挣扎着。没有撕逼,没有勾心斗角,即使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主张,即使每个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但他们仍然保有自己对价值的坚持,对热爱的渴望。
回到第一集的背景交代中,第一个镜头就是父亲周志刚去照相店洗全家福。一共五张,一人一张。周志刚在分照片的时候就无不感慨的表示,这或许是我们全家人最后一张全家福了。
也许是个人奔向历史的洪流,也许是响应时代的号召,也许是为了建设国家的需要,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浪潮之中。只是在从容地走向自己的那条河流,并在时代的洪流中向前奋斗。
在平凡的生活里,许多小人物的身上依然闪现着人世间崇高的生存意义。
这是《人世间》从第一集就开始无意识地向观众输出的潜在价值观。在拼劲全力努力生活的路上。苦难、困境、喜悦、幸福……都是平凡生活的一个注脚,每个人都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悲欢离合中书写自己的情怀和热望。
这也同样显现着爱奇艺的内容创作理念:“要与时代同行,以工匠精神挖掘时代情绪,做和用户情绪共鸣、和年轻人同频共振的优质内容。”
《人世间》最值得说道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班底和卡司的花式吹捧,而恰恰在于它对人世间真实的解构,和对历史近乎苛刻的还原。
譬如剧里的人都是用倒着戴耳罩的方式来挡风,饭桌上基本都是干粮配稀粥,偶尔上桌的猪肉也要等到全家人齐聚的春节才摆上来。写信、收信成为那个年代联通外界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二八大杠是工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以及东北的平民窝棚,屋檐下的冰溜、院子里的鸡笼、巷尾的污水井和居民集中取水处,每一处场景和语言细节都能轻易唤醒那个年代的回忆。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人世间》这样经得起推敲的年代剧,许多年轻观众不会知道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竟然能如此勇敢的迎接时代的浪潮,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观点,在广阔天地中找寻自己的价值,真正让观众看到在那个年代的青年身上与时代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一面。
年代剧的意义正在于此,当你走近父辈母辈的青春才会发现:他们的青春,或许比你正经历的还要精彩许多。
也期待多年以后,我们这一代人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人世间》——
毕竟,普通人的故事,同样需要被著书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