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刚刚在中南海接待外宾的周总理回到休息室,听着工作人员的报告,双手逐渐蒙上了眼睛。
泪水顺着指间流下,总理痛哭失声。就在不久前,一架小型客机在距离地面400米高度准备降落时,坠毁燃烧。
机上14人,一人重伤,其余13人全被烧成了焦炭,郭永怀也在其中。
当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这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
让现场的人们大吃一惊的是,从他们分开的身体中掉出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装着热核导弹数据的绝密文件。
据生还者回忆,在坠机时,就听到郭永怀大呼:“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被钱学森誉为“一人能抵十个师”的师弟,死亡的瞬间,脑海里还是未竟的事业。
常人与伟人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吧,思想上的跨度如同一道幽深的狭谷,让人远远望见却无法触及。
郭永怀一生中所做的选择,很多时候都让人难以理解。
出生在山东荣城的他,打从读书开始,就显示出了一株好苗子的所有特点。
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家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从南开到北大,师从名师,打下了坚实的物理专业基础。
1938年卢沟桥事变后,为躲避战火,北大迁往昆明,组建成了西南联大。一路南迁的路上,郭永怀看到了太多因战争而分崩离析的家庭,目睹了日军飞机在头顶上方肆意横行。他心里仿佛被什么触动了般,决定改学航空专业。
要知道,郭永怀在物理专业上,受到的可是国内最顶尖的教育。他是知名教授顾静薇最为得意的门生,更是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的爱徒。
老师和同学不明白,学得好好的,突然转专业,岂不是要重头再来。
可郭永怀此时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要想让祖国强大起来不再挨打,单纯学习理论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想要济世救民,航天航空的发展更能让我们的国家不再任人鱼肉。
一年后,郭永怀的人生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机会,而这,将他带入了一趟高速车道的旅程。
1939年底,庚款留学生招生考试举行,郭永怀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官费留学的资格。
这个考试有多难呢,平均每150人中才选出一人。和他同时考取的,还有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以及成为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的林家翘。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然而当郭永怀与其他留学生登上邮轮准备奔赴国外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22位留学生拿到的护照上,赫然盖着日本领事的签证章,上面写着:此船在日本停留三天,留学生可上岸游览。
国难当头,留学生们愤然向英代办提出抗议,要求更改护照。
英代办哪会把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留学生放在眼里呢。想改?没门。如要坚持如此,那就取消留学资格。
听到这样的威胁,有人开始打退堂鼓,说话的语气已经软了下来。
这时,人群里传出一个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宁可不出国,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气!”一向少言寡语的郭永怀,在大家犹豫不定的时候,猛地站了出来。
对,中国人的骨气!22名留学生集体下船,毅然返回了昆明。
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留学机会就这么放弃了,可郭永怀并不后悔。自己的祖国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受尽欺凌,如果为了留学置祖国尊严于不顾,这样的事情,郭永怀无法原谅自己。
把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拱手让出,将别人梦寐以求的幸运束之高阁,这在很多人眼里,实在是有点难以想象,更何况,还出自一个少言寡语之人的口中。
终于,他们的坚持还是收获到了公正的结果,虽然晚了点。
半年后,经过多方商讨,这22名留学生终于得以再次集结,郭永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他用半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不到一年时间,又考入加州理工,师从“航空之父”冯.卡门。
在那里,郭永怀也认识了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
确定研究方向时,郭永怀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有点惊讶的选择。他挑战了当时最难的“跨声速流动研究”,这个课题几乎没有人敢尝试。
一旦尝试这个研究,也就表明郭永怀挑战的是声障。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当飞机速度超过每小时1200公里时,飞机受到的阻力就会剧增,头重尾轻,机翼和机身都会发生强烈的振动。许多飞行员曾试图逾越这个障碍,结果却都是机毁人亡。
这是个世纪难题,它阻挡了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更是当时空气动力学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同时也被学界认为是无法突破的无解之题。
自从郭永怀开始挑战这个课题后,他的导师冯.卡门就常常对其他学生说:“你们不要总是因一点小事去打扰郭永怀,他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
郭永怀所在的加州理工,就是好莱坞的所在地,4年时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其余时间全在做研究。
四年后,他出色地完成了相关论文,和钱学森一起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的世纪难题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他开创了一整套全新的计算方法,论文一出,业界轰动,人类在声障的突破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郭永怀名声大振,跻身国际顶尖科学家行列,被康奈尔大学邀请创立航空研究院,并成为院里核心主持人之一。
康奈尔大学为了留住郭永怀,许之以高薪和各种优渥的条件,并希望他加入美国籍。郭永怀却声明:“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我要回到我的祖国。”
由于航空涉及到很多机密的资料,美国军方又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其中有一栏问道: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他写了一个重重的“否”。
从此,郭永怀失去了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朋友们都替他惋惜。
在美国,郭永怀和李佩的收入很不错,两人租了栋三层楼的房子,既受人尊敬,又甜蜜温馨。可郭永怀却越来越显得心事重重,因为回国的路好像被封住了。
直到1955年好友钱学森回国后,郭永怀才看到了希望,便开始筹划归国事宜。
很多人劝他,中国那么落后那么贫穷,回去有什么好的。
平时温文尔雅的郭永怀一下就激动了起来:“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知道郭永怀要回国,他和李佩注意到,家的周围多出了好些陌生面孔,他感觉到,这应该是美方派来监视自己的。
他干脆拿出一个盆来,把自己多年的讲义和研究手稿全部烧毁。
作为妻子,李佩当然知道丈夫为了这些讲义和研究,付出了多少心血。如今全部付诸一炬,心里实在不忍。她扶着丈夫的肩:“有这个必要吗?”
郭永怀拍子拍李佩的手:“没关系,知识都在科学家的脑袋中,谁也拿不走。”
一切终将过去,祖国在向自己招手。
从挑战最难的研究课题,到拒绝诱惑坚持回国,脚下的每一步,郭永怀都没有迟疑过。
信念这种精神力量,一旦产生,便超越生死。
回国后,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当总理问他有什么要求时,郭永怀说,就想尽快开始工作,想早日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做贡献。
郭永怀被安排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当副所长,与师兄钱学森一起工作。
他同时兼顾多方面事情,一边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一边主持力学前沿会议,带学生的同时,稍有空闲,便抓紧研究国际上相关的技术发展新动向。
他比在美国时更忙,忙得连自己多年的个人爱好都顾不上了。
郭永怀一直很喜欢古典音乐,与妻子李佩的相恋也因古典音乐结缘。回国时他们带回两大箱的唱片,因为没时间听,全捐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他喜欢集邮,自清朝开始的邮票,他集了整整三大本,现在为了不让自己分心,他也全数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
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我国力学研究就突飞猛进,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郭永怀与钱学森一起,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同时,他还在中科大创建化学物理系,带出了一大批既懂实验技术,又会理论分析的人才,这些人全都成为了后来的中坚力量,更为人造卫星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生,他极力扶持提携,从不贪半分功劳。
学生写了篇论文,交上初稿后,郭永怀改得密密麻麻的。学生在重新誊写时,几乎等于重写一遍。
这篇论文的署名,学生把老师郭永怀的名字加了上去,后来却发现被老师划掉了。他告诉学生:“我明白你的好意,不过还是不用署我的名字,这样能增强你们青年人独立工作的意识,希望你们能迅速成长起来。”
在和李佩商量之后,郭永怀将当时家中4万多元的存款悉数捐出,用以改善力学所的研究条件。
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每月的收入只有二三十元,在北京,2000元就可以买下一座四合院了。
金钱、名誉,这些对他来说全然无所留恋,他最在乎的始终只有时间。他与时间赛跑,只想让祖国尽快赶超。
然而,这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却把自己跑得瘦骨嶙峋。
1958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启了核武器计划,两年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的同时,也把设计资料和模型悉数带走了。
国家决定,由郭永怀和王淦昌、彭恒武一起,继续带领科研人员一起研究核武器。
一无图纸,二无资料,郭永怀临危受命,领导四个尖端技术委员会之一的场外实验委员会,也就是让研究成果最终呈现出来的部门。
1963年,核武器的研制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国家把郭永怀和北京的研究队伍直接迁往青海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
出于保密的考虑,这种事关国家机密的安排和布署,必须密不透风,包括最至亲的人。
郭永怀频繁往返于北京和青海之间,但这一切,李佩都无从知晓。作为妻子,自然有时心中会生出几分埋怨。为了这件事,李佩曾把两人的合影咔嚓剪开。
而郭永怀,一方面得忍受着妻子偶尔的不理解,另一方面,频繁地在平原与高原地带往返,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他和同事们得忍受高原反应产生的呕吐、头晕,生活条件也是异常简陋。喝碱水、住帐篷、风餐露宿。
可是为了争分夺秒,他就连睡觉都睡钢丝床,还不铺被褥。就因为这样睡久了,一翻身就会硌得疼,一疼就醒了,这样可以减少睡眠时间来做研究。
还没满50岁的郭永怀,两鬓斑白,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
在往返青海与北京的交通工具上,周总理曾多次劝他,尽量不坐飞机,这样更安全。可郭永怀却偏偏只坐飞机,而且还专挑夜航飞机坐。
那个时候,火车到北京得花两天时间,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夜航飞机上他可以打个盹,这样一落地就可以继续工作。
可也正因为夜航飞机,郭永怀过早地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
1968年12月4日,这一天,太突然。
郭永怀在青海基地的试验过程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他带上最新数据马不停蹄地坐上了飞北京的小型客机。
就当飞机降落到离地面只有400米的高度时,机身突然失去平衡,随即坠毁。
转瞬之间,一切灰飞烟灭。而家里,温暖的炉火旁,那个心里既有埋怨,更多时候却仍牵挂着丈夫的妻子,正在想着等丈夫回家后做点什么好吃的给他补补。
当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听到敲门声时,打开门的瞬间她愣了一下。门口来了很多人,她知道,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听完噩耗后,李佩没哭。她什么也没有说,一个人走到阳台上,静静地望着远方,手里不住地摩挲着那张被自己剪开的照片。虽然后来把它又粘上了,但那道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现在,她彻底理解丈夫到底在做些什么了。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研究工作,最终,把命也贡献了出来。
郭永怀去世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他用生命捍卫的数据文件,功不可没。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这其中唯一一位烈士。
我国的国防工业、航天工程以及两弹事业上,郭永怀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他用自己对科学的追求,探索出为祖国谋富强的道路;
峥嵘岁月挥斥方遒之际,他用自己的信念,立国之栋梁树丰碑。
如果不是一代代像郭永怀这样科学家为国效力、舍身忘我,哪有我们今天的国富民强,更哪来人们生活的和乐安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此刻,这句歌词萦绕在脑海中,余音绕梁。
. END .
【文| 天天展颜】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贾浅浅被骂火了,贾平凹不吭声:《废都》也是这样骂火的啊
骂余秀华不会写诗的,看完贾平凹女儿的诗,都向余秀华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