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中国合作社成员,国家一级作家。
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500多万字,大量作品被《小说选刊》及各类年度精选本选用,获人民文学奖等十数个国家、省级文学奖项。著有小说集《看你往哪儿跑》《像老子一样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等;长篇小说《花满朵》《花雕》《向延安》等;影视剧本《旗袍》《大西南剿匪记》《铁面歌女》《从将军到士兵》《代号十三钗》《隋唐英雄》《太平公主秘史》《旗袍,旗袍》《麻雀》等。海飞曾经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回家》书中描写了国共两军厌战的军人们,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家。但是他们到最后仍然拿起了枪,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这部作品,其中涉及的地名全部真实,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海飞就画了一张路线图,给主人公设定了一条“真实”的回家之路,涉及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如日军从宁波登陆,“浬浦惨案”等。基本的人物心理、常识性的生活逻辑以及涉及史实的部分必须真实,是红色题材剧的“立足之本”。而涉及一些细节化的东西就需要创作者的艺术虚构,他们要展现出让人动容和歌哭的人生,呈现特定年代风起云涌的生活画卷。是一个复述者或者聆听者,甚至愿意和剧中人,一起细数一件大衣上细密的针脚。“如果要写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首先必须要忘掉红色两个字。我一直都认为,先得写好故事写好人。然后,我们再往这个红色的方向上来倾斜。如同一个歌唱者,首先得有基本的唱功,能唱好歌,然后再来选择唱什么样的歌。”
日前,由海飞编剧的谍战剧《麻雀》正在热播,收视率一直稳居同时段首位。谈及关于该剧的创作,海飞表示他依旧坚持着他一贯的创作原则,首先,要有烧脑、扣人心弦的故事,“我觉得用‘深海’来形容谍战是最适合不过了。水面平静,水波以下暗流涌动,甚至潜藏着巨大的危险。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平静勾起了许多读者和观众强烈的窥知欲,恨不得穿戴上潜水设备,深入海底一探究竟。”第二,人物不能“高大全”,一定要有血有肉。《麻雀》所塑造的人物成长性是彻底的,海飞不仅表现出了人物特工素质的逐渐成熟,也还原了人性根本的成长。李易峰饰演的陈深出身黄埔且在汪伪行动处潜伏三年,虽说是老情报工作者了,但身上并没有超人的技能。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皆有七情六欲,也会有优柔寡断或瞻前顾后的时候,也会犯错挖坑让自己跳。
对于海飞来说,谍战不仅仅是写“谍”,而是在写人物丰富的内心。其实所有的小说与影视作品,都是在写着人丰富的内心,所谓的类型,不过只是一个呈现生活横切面的舞台。红色题材剧也是如此。“在创作小说的时候,我就选择了两个字——“信仰”。每一个情报工作者,都在刀锋上行走。这样的惊险人生,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几乎无法成立。于是,《麻雀》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段无比瑰丽的人生。像一道闪电,石破天惊,或是雨后彩虹,绚烂迷人。我无时不刻地在小说里传达这样一种‘惟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的精神。这是主旋律作品所必须承载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需补充的精神钙质。”
专访 海飞红色题材是一座富矿,但目前还没放低身段
Q
A
&
Q:今年适逢长征胜利80周年,对于表现长征这种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影视作品或者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我对表现“长征”的影视作品,其实了解得并不多。我能记起的,是一部叫《革命到底》的小成本的电影,据说取材于长征时期发生在瑞金的一个真实故事,片中女主角“阿山”的原型至今依然健在。我到现在仍然能记得,男一号吴军被炸弹炸起,徐徐下坠,落入河中的镜头。
Q:这部作品给你带来了哪些触动?
A:姑娘阿山说,谁要是去参加红军,我阿山愿意嫁给他。阿山的未婚夫已经牺牲了,她用这个行为来支持红军“扩红”。然后,三个小伙子争先恐后地参加了革命队伍,怀着对美好爱情的坚定信念和萌发的革命精神踏上长征之路。这部电影特别触动我的,是它没有写崇高理想,没有写革命情怀,而是描写了小人物的内心。吴军饰演的阿贵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爷慢慢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在革命就快成功的时候,倒在了一场战事中。在我眼里,这就是接地气。
Q:如果由你来进行这个题材的创作,你会希望呈现出怎样的故事?
A:革命与情怀,是我在创作一系列的小说和剧本中所注重的。但是我觉得,此类题材的剧集,讲好故事仍然是关键,写人性仍然是关键,表现人物个性及成长历程仍然是关键。讲故事的方法有一万种,红色题材剧要写的仍旧是有血有肉、让你觉得没有生疏感的人物。
Q:对于红色题材献礼剧你有怎样的看法?
A:我认为我们的红色题材,没有放低身段。最后,往往是以各种形式上的流于表面的“红色”来体现,而不是以内在,以核心内容,以影视作品的魂来体现。红色题材是一个富矿,我会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尝试与努力。
Q:主旋律作品怎样才能吸引到年轻观众?
A:以谍战剧为例:
1、要紧张、烧脑,我们不能低看现在观众的智力和见识。甚至,可以向美剧学习。
2、选择年轻观众喜爱的演员来表达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会让他们对主旋律作品产生亲切感。
3、要尽量客观,不与历史相悖。
Q:如何辩证地看待“小鲜肉”频频出现在主旋律作品中这一现象?
A:还是以《麻雀》为例。一些影视公司有句口号叫做“得小鲜肉者得天下”,未必正确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这不是谍战剧的悲哀,而是整个行业的残酷。事实上,虽然大量使用了偶像演员,但是这部戏整体的“演技水平”并不差。比如《麻雀》里面有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也有李小冉这样的成熟演员,张鲁一和尹正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周冬雨是电影演员出身,是电影界“老演员”、电视界新人。李易峰属于当红偶像,已在影视剧中出演了多个重要角色。陈深这个人物的张力是很大的,我认为李易峰的演绎是到位的。
综合这些来看,我们在演员选择上其实还是有搭配的,并非完全“看脸”。同时,让高颜值的年轻偶像明星来演绎战争时期的血火悲歌,无异于让更多年轻观众来认知和回望那个特殊年代,这种关乎信仰、情怀、理想的继承,在我看来是十分要紧和迫切的。
Q:在当今影视市场的环境下,作为一个创作者要考虑市场是一定的,创作者如何做到坚守品质,不盲目跟风?
A:1、需要安静,这个安静是用来养心的,可以让你从容地设计桥段,应对难解的“扣”。
2、要步步紧逼,把编剧自己赶上绝路,不停设置高难的“扣”。
3、勤读研习资料,把故事年代的社会、历史、生活等诸多细节了然于胸。
4、求异存同,努力地在模式、结构、表现手法上创新。
5、一定要有其他类型剧集创作的基本功。
Q:你认为当下的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形态是否是健康的?
A:现在的主旋律作品并不少,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有更好的主旋律作品出现的。对于创作者而言,一头扎进采访、学习、体验生活中,十分重要。同时,对艺术的把控能力也很重要。主旋律作品,想要写好,比写其他作品更难。但是,主旋律作品中的精品一旦形成,会让人大吃一惊,原来主旋律可以这样写。我在等待这一天。
1,如标有原创字样的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2,转载事宜请联系公号后台;
3,获得授权后请注明转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