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迷信“斋草”,无视国情。很多大臣都投了赞成票,表示“与布莱争吵”。
朝中大臣杨最、杨爵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他,结果却因此获罪。从此,再没人敢多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把家人遣散了,买了棺材放在家里,准备了一份劝谏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上奏严厉批评嘉靖。
(海瑞直谏)
海瑞做的这件事,肯定是让嘉靖很不高兴的,但为什么,最终嘉靖并没有杀掉海瑞呢?
咱们先说,为什么说这件事让嘉靖很不高兴?
其一,嘉靖迷信“斋醮”,是因为他由于年迈,身体越来越差,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强身健体。当然了,他还不仅仅是想强身健体,而是想得道升天,“跳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中。”但身强力壮、年轻有为的海瑞,偏偏要阻止他做这件事,他心里如何能高兴呢?
其二,海瑞抬着棺材上疏的方式,明显就是显示他嘉靖是昏君,而且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昏君。海瑞做的这件事,只能让自己扬名,让嘉靖皇帝被千夫所指。嘉靖心里如何受得住呢?
其三,嘉靖皇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倔强皇帝,他刚被杨廷和迎进宫当皇帝,就因为“大礼议“风波,和杨廷和及朝中大臣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大家还只能屈服于他。这么倔强的人,他怎么会高兴海瑞给他上奏呢?
咱们再来说,为什么嘉靖皇帝最终却没有杀海瑞?
(迷信“斋醮”的嘉靖帝)
嘉靖皇帝其实一直在杀不杀海瑞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咱们看看那一段时间嘉靖的表现,会发现很有意思。
先是刚看到《治安疏》的时候,立刻叫道:“趣执之,无使得遁!”就是说,赶紧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当有人告诉他,海瑞是准备了棺材来上疏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跑。嘉靖默然了,反反复复把奏疏又看了好几遍,还留在身边,好几个月。后来他的身体状况再一次恶化,召徐阶来研究禅让给太子的时候。这时候,他忽然又把海瑞抓起来。接着,刑部判了海瑞死刑,拿去给嘉靖签字的时候,嘉靖又一直不签字。这时候有个叫何以尚的,觉得揣摩圣意,嘉靖肯定会放了海瑞,于是上疏请求嘉靖放海瑞,嘉靖却勃然大怒,把何以尚痛打一百,还对他严刑拷打,让他交代是谁主使他干的。不过,嘉靖不杀海瑞,却也没放他。紧接着,嘉靖就驾崩了。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嘉靖在海瑞的问题上,实在是心情复杂得很。前面我们说了,他迫切想杀海瑞,但又有哪些因素,让他最终又迟疑不决呢?
(倒霉的何以尚)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嘉靖不想让别人说他是昏君。这一点,嘉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杀了海瑞,天下人是肯定会骂他是昏君的。他自己都说过:“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他明白自己要杀了海瑞,一定会与纣王之类的人并列。
二是嘉靖心里明白海瑞说的有道理。这话也是他自己说的:“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他还说:“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他一边说自己不对,一边又为自己辩解。表明自己不理朝政,是因为身体很差。同时还埋怨海瑞,觉得海瑞完全不体谅自己。
还有一点,嘉靖可能对通过“斋醮”让自己身体变好一事,感到灰心丧气。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觉得海瑞的话有道理。
三是嘉靖想把海瑞留给当太子的儿子,为儿子加分。儿子的情况与他不一样,是年轻有为的,不担心身体状况,就没有他那种感觉。他不杀海瑞,也不放海瑞,等他去世后,儿子当了皇帝,当就可以放了海瑞,重用海瑞。这样,不但给儿子加了分,他还可以利用海瑞解决积弊问题。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