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芝麻胡同》,了解老北京咸菜的生产技术和诚信管理,故事围绕着一家名为秦芳菊的咸菜店展开,大家都认为原型应该是100年老店6所必备的,但否则,秦芳菊集中了当年老北京几家咸菜店的生产方法和运营方法。
近500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
咱老北京人爱吃酱菜,有名的酱菜园子自然也不会少,如前门外的“六必居”早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就开张了,至今已近500年的历史;西单路口东南侧的天源酱园,开业于清同治八年,是一家制作南味酱菜的酱园;东安市场北门对面,有一家叫天义顺的清真酱园;还有地安门大街宝瑞酱园,西四天义酱园、前门外天章酱园、菜市口桂馨斋的铁门酱菜和荔馨酱园等等。
宣武门外的芝麻街
看完《芝麻胡同》后,很多人都在北京城里找这条芝麻胡同,其实在宣武门外还真有一条叫“芝麻街”的胡同。巧合的是,芝麻街向西走不远儿有条老墙根街,胡同里就有一家“荔馨酱园”,单从它的地理位置看,跟电视剧《芝麻胡同》里的沁芳居是最接近的。
老墙根街39号
老墙根街产生于辽代,与砖塔胡同、三庙街同属一个年代,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有着1000年以上的历史。老墙根街位于原宣武区北部中段,东起校场五条,西至下斜街,现在全长620米。由于这条街地处辽代的城墙根底下而得名。
“荔馨酱园”就在老墙根街路北39号,是个大杂院
现在能证明它身份的只有这座清末民初的半西洋式的门楼了,门楼镶嵌砖雕门额,字迹清晰可辨
门楼上的砖雕刻有:“ 荔馨酱园”四个字,落款为“莲溪吴怀清”(印章已看不清)。题字的这位吴怀清是是清末民初的大学士,文学、书法、历史等造诣了得,曾经参与过《清史稿》的撰写,还是永乐大典最多的收集者。此酱园隔壁的商山会馆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落款为“莲溪吴怀清”
吴怀清(1864—1928),字廉期,号莲溪,原籍湖北省通山县,清乾隆中期迁至陕西省山阳县董家沟。光绪十六年庚寅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廿九年奉旨典试山东,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宣统二年,任翰林院秘书郎、资政院议员等,赏戴花翎,加头品顶戴,诰授光禄大夫。
老北京有很多酱菜园子,其中铁门胡同的桂馨斋算是比较有名的。据说这家荔馨酱园的主人姓任,曾在桂馨斋当过徒弟,学过手艺。铁门胡同在今天的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老墙根街和芝麻街在西侧,离得都很近。
39号院地势低洼,可能是怕雨天雨水倒灌,门前砌了三层台阶,高出路面许多
门道很长,两侧堆满了杂物,离门很近的地方还有一口大缸很是显眼,让人联想到过去腌酱菜的大缸。
穿过门道进入院里,是个典型的大杂院。两边盖满了小房,看来是住了不少户人家,显得通道异常狭窄
据查阅资料,过去此院并不住人,里面放的全是紫色釉面酱菜缸
老墙根街历史久远
六十年代,宣武区挖南横街至西单的地下防空洞干道工程时,曾在老墙根街东口地下6米处发现一座桥,经考证为辽南京城护城河上的石桥。
据传上世纪三十年代时,老墙根街还有古城的遗址。据《燕京访古录》中记载:“宣武门外老墙根有半截废城一段,长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砖坚固,石基如新,平嵌一石……上刻隶书‘通天’二大横字,左刻‘辽开泰元年’五字,右刻‘北门’二字,均为隶书。考此处为辽时内城东北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