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龙,野柯芝,三浦研日,奥兹卡沃尔沃龙。大多数人看到这些名字会很陌生,但看到他们的照片,很多观众会突然意识到:是“鬼子”。
这些活跃在抗战剧中的日本演员早就是中国观众心中的“熟脸”。
目前,这些在中国抗战剧中饰演各路“鬼子”的日本演员正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在中国观众的“痛恨”和日本国内的一些质疑中小心翼翼地生存发展,并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转型。
为生计来中国发展接拍抗战剧
矢野浩二是最早到中国拍抗战剧的日本演员,2005年一年间,便有四部他出演的抗战剧播出。此后,矢野浩二在多部抗战剧中饰演了各种各样的日本军官。今年10月,日本权威媒体数据公司发布调查结果,矢野浩二力压日本最高人气偶像木村拓哉,是2014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最受欢迎的日本男艺人。
这些日本演员在中国专门演“鬼子”,他们的家人、朋友是什么感受?他们的同胞对此又是什么态度?早年间就曾传出矢野浩二回国探亲遭激进分子殴打的消息。还曾有日本网友撰文表达了对影片《南京!南京!》中日本演员的不满,骂他们是卖国贼,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演这类角色。
“鬼子专业户”回国遭遇不理解
作为“鬼子专业户”的三浦研一对此深有体会,他坦言“因为在中国的工作,回国后真切地感到压抑”。三浦说,父母尽管一直支持他当演员,也理解一个演员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每次看到他演“鬼子”时心里还是会不舒服。“回国探亲,和朋友聚会会认识很多新朋友,自我介绍时会很尴尬,他们没有看过我演的戏,我大概介绍下角色,他们听完就会不理解。”三浦说,很多日本人会觉得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大家都爱和平,为什么你还要去演这种“反派”。
抗战剧爱找日本演员跟其敬业口碑也有关
虽然“鬼子专业户”的处境有点尴尬,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抗战剧邀请日本演员参与。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一是因为角色本身的需要,二是日本演员的敬业精神有口皆碑。
受角色限制 “鬼子专业户”拓宽戏路难
这批日本演员大多都是在抗战剧中出演“鬼子”角色,但抗战题材剧在明年将受到限制,这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的表演事业。其实,抛开国籍不论,他们也是正常的演员,不一定非得演“鬼子”。
高希希导演则表示不乐观,他认为受角色的限制,“鬼子专业户”在中国的戏路很窄,也许有一小部分能拓宽戏路,但大多数人都被定格在了“鬼子”一角上,“毕竟中国电视剧主要针对中国人,时装剧之类若不是有剧情需求,不会找一个日本人来演。
其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矢野浩二了。鬼子专业户”翻身当八路 矢野浩二直呼“好人难当”“在中国演戏的日本演员98%在戏里都是要死的。”浩二总结。”
矢野浩二先后在《小兵张嗄》、《记忆的证明》、《狙击手》、《翡翠凤凰》等多部抗日大戏中扮演日本军人。十年间,这位日本演员用坚持与勤勉赢得了“鬼子专业户”的称号。此次出演《烽火双雄》,矢野浩二称正是被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吸引,“这次的角色跟以往任何一个日本军人都不同,作品塑造的是一个真正的日本武士,这个角色对大家真正了解这场战场,真正了解日本人,都会有所帮助。”
恶心“鬼子专业户” 曾经看到军服就想吐
可是慢慢的,“鬼子专业户”让矢野浩二从窃喜变成了窒息。在之后的三年,矢野浩二演了更多的鬼子,每部戏的出场必然是骂中国人、杀中国人,每部戏的结局必然要死,“我演的都是日本军人,没有人物性格,没有戏剧冲突,只有冷酷,只懂杀戮,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出演的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更像是一个粗糙的战争机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工作产生了恐惧。像无形的枷锁,让我无法脱身,我有种窒息感。”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句话是矢野浩二在女儿的书上看到的,他深受触动。矢野浩二的女儿今年四岁,入的是中国国籍,外人听到都感觉惊讶,对矢野浩二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根本没有为此思考过:“日本因为经济发展的缘故,社会福利和教育情况比中国先进,女儿入籍日本,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教育,但不能因为这些,就觉得中国籍比日本籍低级。为了将来的孩子们,一定要建造一个美好的中日关系,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
矢野浩二说自己喜欢他在《浮沉》里扮演的土井说的一句台词:“我们生活在人的海洋里,许多人为了安稳的生活,选择了随波逐流。而如果让我选择,我会让自己成为三文鱼,即使会冒险,会损失一些东西,我也要逆流而上。”矢野浩二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根基和梦想,这种行为在不少人看来多少都有点惊世骇俗。但是回首往事,我心中泛起的,绝对没有后悔,反而是满满的感激和满足。中国这片广博的沃土给了我事业、爱情、家庭,让我懂得承担更大的责任,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