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大都会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袁鑫
湖南,迷人的网红打卡,“红色”似乎是这个省的底色。
但它比“网红”更“红”的标签,其实是“红色沃土”——这里是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开端,国家文物局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活动。“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湖南籍革命先烈灿若群星,红色历史文物资源蕴藏丰富。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策划,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湖南省文物局制作的《如果文物有记忆——湖湘大地上的革命故事》音频节目近日推出,将目光聚焦于湖南的不可移动文物,正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活动之一。节目由汪涵、魏哲浩、仇晓、何帅、卢莎莎等16位湖南广电名主持、资深播音艺术家主讲,用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引导年轻人关注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如果文物有记忆——湖湘大地上的革命故事》节目出自“文物价值传播与解读”工程。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要“传承红色基因”。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湖南也提出,要利用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努力建设好“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如果文物有记忆——湖湘大地上的革命故事》节目精心选取了“杨柳坡”党支部旧址、《湘江评论》编辑部旧址、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等30个湖南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带领听众重温红色记忆。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结合党的发展历程,节目组走读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发掘其背后凝结着的故事。杨开慧藏在墙缝中的家书,显示了她对爱人、亲人的一往情深,娇柔如她,为何是毛泽东心中“骄杨”般的女子?中央红军伤病员被安置在郴州,战士们挖出来的小小竹笋还要一分为三,“一笋三吃”如何吃?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数万解放军为什么要在南下途中绕道去见一位农村老太太?被李大钊誉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的《湘江评论》“培养”出了哪一位具备“自媒体人”素质的全能主编……节目里有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故事,也有走读过程中发掘出的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既要生动鲜活,也要史料翔实。节目不仅邀请了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湖南党史陈列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指导、撰稿,还前往各不可移动文物现场采风、采访。
文物不只存在于玻璃展台里,更在脚下、在眼前、在网络端、在耳畔心中。《如果文物有记忆——湖湘大地上的革命故事》节目自推出后,先网后台,陆续上线芒果动听APP、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旗下各广播电台、全国5G智慧电台、喜马拉雅APP、学习强国APP等多个平台,全网播出。
按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活动月”活动的要求,湖南《如果文物有记忆》系列专题的全网上线播出,搭建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的声音“连心桥”。
[责编:薛琳]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