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阿洪的小烤肉 (万蜜/图)
烤肉的多种吃法
喀什是肉食者的天堂,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一种简简单单的羊肉,能变幻出各种吃法。
再多吃几家又发现,各家烤肉虽然看似相似,吃起来却大有差别。每家码料不同,烤的程度也不同。我偏爱烤得熟透的,肉不要太大块,最后外脆里嫩,再撒点辣椒面就行。
我以前爱吃是古城正门外的蓝公羊。进门时,胖乎乎的老板像一尊佛像一样,耸立在柜台后,面前摆了一大盘腌好的羊肉,他慢悠悠地串肉串,抬头瞟你一眼。结账时,他简单用布把手一抹,问一声:“吃了什么?”然后胖手指在计算器上点,也不担心我们撒谎。
好几年过去,再去蓝公羊,发现柜台后的人换成了瘦一些的。向新老板打听,他说胖老板是他亲戚,去世了。店面翻新过,菜单没变,但点菜时他们开始记账了,我也总觉得烤肉没以前好吃了。
正在串肉串的老爷爷 (万蜜/图)
于是我最喜欢的烤肉店,变成了民族街上的白公羊。白公羊的肉串稍小,但火候掌握到位,有外焦里嫩的口感。给烤肉小哥拍照时,他总是格外配合,还老摆出怪表情。签子倒数第二块肉一般是肥肉,刚出炉时,肉串表面的油还在滋滋作响,赶紧送入口中,肥瘦相间,齿间留香。
不仅烤肉串会有肥瘦搭配,喀什最特色的俗称“白加黑”的油包肝子也是如此,一大块白色的肥肉裹着深色的羊肝,油腻和干涩的口感融合后,反而成了新的味觉体验。
烤肉串是最简单朴素的烤肉,价格比北疆便宜太多,在5元左右,我在香妃墓附近的一家烤肉摊,吃过最便宜的2元一串,量和味道都丝毫不逊于市区。传统上,他们会用红柳枝串肉烤,因为烤时红柳的植物香气会渗入肉中。不过现在因为环保,绝大多数烤肉店都改成了铁签子。在周日荒地乡的牛羊大巴扎中,还能找到红柳烤肉,15元一串,可能啃完一串肚子已经半饱了。
周日牛羊大巴扎里的红柳烤肉 (万蜜/图)
若是第一次踏入一家烤肉店,你可能会对食物的名字有些困惑。丸子烤肉不是一个个串起来的肉丸子,更像是羊肉剁碎后的一串长条状肉饼。馕坑肉顾名思义,是将肉串挂入馕坑中,用坑内的热气将羊肉烤熟,时间稍长。架子肉的烤法类似,同样放入馕坑内烤,不过肉更为大块,而且是插在一个铁架之上,直接端出来上桌。
白公羊的丸子烤肉 (万蜜/图)
无论名字怎么变,烤肉的做法大同小异,无外乎将新鲜的羊肉裹上鸡蛋面粉,再将其烤熟。当我觉得喀什的烤肉再也无法给我惊喜时,我遇到了苏莱曼小烤肉。
羊肉的炖和卤
小烤肉不就是小串一些的烤肉,能有什么特色?真正吃的时候才感受到,当一口能抹一串时,这种大口吃肉的快感和嘴里四溢的香气结合在一起,能有多快乐。更何况还有那里的羊骨头,它的做法超级简单,带肉的骨头用清水煮好,什么料都不放,出锅时撒一点盐就行了。啃完肉之后,再用吸管往骨头里一吸,呲溜一声,羊骨髓滑入口中,香气顿时充溢口腔,油脂的美味让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像飘在云上。关键几乎每块骨头里的骨髓都很饱满,货真价实。
苏莱曼的羊骨头 (万蜜/图)
当然吃多了会腻,我也终于意识到,为什么新疆人吃肉总会配上生皮牙子(洋葱)。每盘羊骨头上都撒了一把皮牙子,这里的洋葱味道不冲鼻,生吃清脆可口,还带有一丝甜味。一根骨头,几片洋葱,配上几串小烤肉。离开店的时候,特别满足。
苏莱曼小烤肉在团结路美食街的这头,另一头是一家年代久远的肉孜阿洪烤肉店,两家卖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味道也同样让人流连。还有相同的是两家老板圆滚滚的身材,这肉如此鲜美,怎么能不胖?
羊骨头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也适用于羊肉。别担心膻味,这样的羊肉在喀什不存在。清炖羊肉在喀什还有一种更“斯文”的吃法:缸子肉。
所谓缸子肉,并不是用大缸子炖肉,而是用小小的巴掌大的搪瓷缸子放在烤炉上,慢慢热。有些缸子使用时间长了,已经被火熏黑,上面的漆也掉了不少,但这丝毫不妨碍里面的美味,反而增加了一股柴火气息。除了一大块羊肉,还会加一些洋葱和胡萝卜,汤在小缸子里沸腾,堪称喀什的健康炖品。
缸子肉 (万蜜/图)
羊肉的烤和炖最常见,另一种做法是卤,一般用来做羊羔肉。我吃过最好吃的一家羊羔肉位于喀什市中心的一条小巷子里,叫黑羊羊羊羔肉(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维族人喜欢用颜色来给自家店命名)。
黑羊羊开了很多很多年,店面低调,若是从旁走过,几乎不会留意到它。放羊羔肉的器具非常特别,它分为两层,上层是卤好颜色暗黄色的羊肉,下层则是依然冒着烟的卤水,两层中的隔板有孔隙。没有客人时,羊肉上盖着一层布,既保温,又让羊肉在卤水蒸汽上更为入味。
140元一公斤,来晚了就没了。老板把称好的肉剁成小块,堆在一个馕上,接着往上面浇几勺卤水,馕和肉都浸润在汁水里,香气扑鼻。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白公羊吧,他家生意越做越大,烤肉拉面之外,烤鸽子、缸子肉和各种维族菜式都有,前不久,把一条巷子里卖了十几年羊羔肉的老大爷也收入麾下。从此,店外多了一个羊羔肉的柜台,老大爷成了白公羊的员工,专门负责卖羊羔肉。
光吃肉太奢侈,常能看到本地人的吃法是将肉搭配主食,一两串烤肉配个馕或拉面,或者点几个烤包子,再或者点个带肉的抓饭,保管吃到撑。
人们也把羊肉和其他主食混合,做成烤包子、薄皮包子,都是皮薄馅儿足的小吃。值得一提的还有肉馕,把羊肉碎揉入面团,抹些油再放入馕坑中烤熟,味道让我想到四川的锅盔。打馕店里不卖肉馕,烤肉店才是它们出没的地方。
肉馕 (万蜜/图)
鸽子汤和烤鸽子
在喀什吃多了羊肉,想换点口味的话,那鸽子肉是不二之选。抬头看看那些黄色平顶土房子上,哪家缺少一个鸽子棚呢?我总能在住处的窗外,看到一位维族老汉拿着杆子站在屋顶一角,向天空吆喝着,他的鸽子们呼啦啦绕着屋转了一圈又一圈。
很多维族人养鸽子去比赛,民间不时会举办跨喀什地区甚至跨越南北疆的信鸽竞飞大赛,获得名次的话,能分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奖金。但大多数鸽子的下场,可能都是人们的饭桌。
鸽子的常见做法和羊肉一样简单,就是炖和烤两种。他们甚至懒得剁成小块,都是整只入锅。我热衷于喝鸽子汤,汤鲜美清香,呈亮黄色,上面浮着一层油,在大冬天喝上一口,马上被暖意包裹。我在喀什尝试过好几家鸽子汤,加上在和田地区也吃了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古城外的凯麦尔丁蓝鸽子。
这是一家网红店,若饭点来,很可能要在门口排队。有次打车来,出租车司机很激动地说这里的鸽子汤好喝,他又提醒我们少吃一点,“鸽子汤嘛,太补了,一个月吃一次就行了。”
蓝鸽子的鸽子和汤分开上,鸽子不肥,肉香,在咀嚼骨头时,更是回味无穷。有时我忍不住会吃两只(30元/只),鸽子汤倒是无限量。鹰嘴豆是另一个标配,常见于各类维族餐厅,吃起来软糯,和其他豆类口感差不多。
蓝鸽子的鸽子汤 (万蜜/图)
喀什的烤肉店几乎都会卖烤鸽子,但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若是有时间,去莎车县吃烤鸽子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有一家当地的网红店——木卡姆餐厅。餐厅院落很大,主打菜就是烤鸽子,很多人出差路过时,都不忘打包十几只带回家。
餐厅大门的一侧就是烤肉的小屋,里面烟雾缭绕,熟练操作的小哥会笑着向你展现真正的烤肉技术。这里的鸽子烤之前,会用面粉蛋液腌制,烤出来和羊肉口感相似,外皮酥脆,里面入味。
木卡姆的烤鸽子 (万蜜/图)
和牛羊大巴扎一样,每周末喀什也有鸽子巴扎,不过知道并前去的游客不多。鸽子巴扎在香妃墓附近,街边有很多卖鸽子蛋的地摊,再走进去,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人们围着各式各样的鸽子评头论足,各种禽类在耳边叽叽喳喳。一旦有人开始挑选讲价,旁边就马上聚集起看热闹的人群。虽然听不懂他们说话的内容,但看着大家认真的劲儿,也觉得有趣。
鸽子的造型丰富多彩,有“地中海”,它们偏偏头顶中间没长毛,两侧和周身都羽毛浓密;有“白眉大侠”,它们眼睛和嘴之间长了两撮毛,周身雪白,步态沉稳,像极了须发白眉的老者;还有“孔雀开屏”,它们的尾巴竖立着,上面的羽毛张开,美丽优雅,样子和孔雀无二。询问了一只最普通的鸽子,20元一只,卖家还激动得拉我给他和鸽子拍照。
除了鸽子,各种禽类不少,鸟、鸡、鸭、鹅、兔子等都有,大都被关在笼子中,一字排开。
最好看的可能是斗鸡场,这些鸡一般有着深红的鸡冠和脖子,身体精瘦,脖子下胸口的毛稀少。它们在围观人的脚边走来走去,一副凶狠却斗志昂扬的模样,稍不注意,两只斗鸡可能就打起来了。买主并不害怕,一会儿拨弄下它的头,一会儿拍拍身体。几番往来成交后,把鸡抱在怀里或夹在腋下,就这么悠然离开了。
鸽子巴扎里的斗鸡 (万蜜/图)
我喜欢在喀什大街小巷里穿梭,去各种维族小店里吃。
这类店大多价格便宜,而且还有个特点,就是卖的品种非常单一。比如烤肉店就卖各种烤肉,大一些的店会搭配凉皮、拉面和烤包子等主食(蓝公羊里的凉皮都是隔壁店送过来的);鸽子汤店,只卖鸽子汤和羊蹄子,会配面;羊羔肉店,就卖纯粹的卤羊羔肉和馕;凉皮店,只有凉皮、牛筋面、面皮和馕;抓饭店,通常也只能找到抓饭。
菜单也非常简单,有时就一页A4纸贴在墙上,或者做成一个塑料立牌,放在桌上,老顾客根本什么都不看,坐下就点。
我喜欢这样的店,它们古老,像这里的生活一样一成不变。想到维族朋友跟我介绍时常说:“这是他爷爷的爷爷开的,好吃。”
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