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坡。洪山
2010年9月,四川人民政府为了确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大邑的影响和历史功绩,以及大邑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贡献,为了培养历史革命、更好的教育和青少年一代,大邑县被认定为全省81个革命区县(市、区)之一。
大邑县委革命老区,主要是指西岭雪山脚下的横山岗及横山村一带。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在这里经历了惨烈的战斗,并开展了四个多月的革命活动。
这里原本是一个自然小山村,却因几度易名,从横山岗改成红山岗,再从红山岗改回横山岗,这段错综复杂的易名过程,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过横山岗前后的那段历史。
横山岗
横山岗处于西岭雪山的怀抱中。当游客前去西岭雪山茶地坪旅游,途径西岭镇至大飞水时,左边一条顺山公路延伸不远的地方,就是横山岗下的横山村了。
这个小山村是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延伸至源头不远处,那横亘在两山之中的山岗就是横山岗,岗外则是芦山县的大川乡,现为大川镇。
历史上,成都与阿坝藏区有三条通商之路,北线是灌县沿岷江而 上至藏区,中线是西岭雪山打索场、四城门、大雪塘至宝兴硗碛、小金藏区,南线则是横山岗,直通芦山、天全至甘孜藏区或宝兴、小金的阿坝藏区。横山岗是大邑、芦山两线的分界线,又是连接成都、雅安、阿坝三地通商往来的重要关隘和战略要地,地处偏远深山,百姓居住分散,常闹匪患。
清末民初以来,川西大地是地方军阀割据,官匪勾结,占山为王,拦路扎卡,盘剥抢劫......特别是鸦片传入中国,深入内地后,人少地多的西岭山区也相继开始种植鸦片,当地人叫“大烟”,在增加百姓收入的同时,也害人不浅。
在这样的背景下,川西坝子那些以日用品去藏区换取大烟的马帮商队日益增多,横山岗成了大烟贩运的重要通道。外地的、当地的匪与匪、匪与来往马帮商队之间的摩擦冲突、抢劫火拼,时有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匪患把横山岗下的百姓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红山岗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偏远深山的横山岗发生了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以至于沿用了上千年的横山岗改名为“红山岗”。
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在川康地区活动。10月20日,张国焘以“军委主席”名义发布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提出以主力乘胜向天、芦、名出动,彻底消灭地方军阀,并迎击主要敌人刘湘、邓锡侯部取得天全、芦山、名山、雅州、大邑广大的根据地为目的,在康定、荥经、灌县等多个方向采取佯攻姿势,配合主力行动。红四方面军开始翻越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大邑发起 攻击。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所部进军大邑县与芦山县交界处的横山岗,以打通“到成都吃大米”的重要通道。
11月10日,红军一部从芦山大川兵分三路,一路攻克横山岗敌碉堡,占领横山岗要塞,直下邱河坝;一路翻越唐王坝,穿越椒子坪,直下尖子山;一路沿横山岗密林走花架子,三路人马均与国民党军和地方土匪武装展开过战斗。红军前锋部队直逼双河场龚家坪,因敌二十八军顽固阻击后折回邱河坝集结。12月8日,敌二十一、二十八两个军联合向红军驻地发起进攻。红军在大雪封山的恶劣气候环境下,在尖子山坚持阻击敌人西进后从尖子山撤至邱河坝、横山岗、花架子、唐王坝一带,依托有利的地势,继续动员组织当地民众开展了一系列地下革命活动。
次年2月,国民党的薛岳部队六个师配合川军主力,开始向天全、芦山地区大举进犯,以及邓锡侯部布防在大邑等地约二十个团的兵力,全面向名山、芦山及横山岗一带的红军发动总攻。2月25日,国民党集中三个团的兵力并纠集地方土匪武装,突然袭击横山岗不足一个团的红军。红军战士在横山岗与强敌英勇奋战了两天两夜,终因伤亡惨重、寡不敌众,余部奉命撤退,离开大邑县境,继续北上抗日。
红军在大邑县境进行了四个多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横山岗一带帮助当地群众建立了以邱河坝为中心的村苏维埃,并任命芦山县大川乡梯子岩人季必成为苏维埃主席,改“横山岗”为“红山岗”、“横山村”为“红山村”。军民四处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乡绅土豪”等革命标语,还组织群众开展抗捐、抗丁、分粮等活动,受 到当地劳苦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拥护。红军在尖子山、核桃坪战斗中,牺牲的一名排长和两名战士,被当地群众用自己的棺材装殓,安葬于邱河坝。
红军长征在大邑期间,留下了红色革命的火种,也留下了“红军针药救婴儿”、“红军班长赠宝刀”、“徐向前来到横山岗”等军民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
如今,在横山岗下的邱河坝,还有一位已九十五岁高龄的彭光英老婆婆,她便是唯一健在的当年红军事迹的见证人。近几年,常有各界人士去寻访她,听她讲述当年红军战士曾借宿在她家,为她家挑水劈柴,她为红军战士煮饭、缝补浆洗衣服,红军执意要给她家食宿费用等故事。
横山岗
红军长征离开横山岗后,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土匪卷土重来,清乡倒算,破坏了建立在邱河坝的红色政权,横山村苏维埃主席季必成夫妇被国民党杀害,红军改名的红山岗,这时又恢复了往昔横山岗的名字······西岭山区及横山岗又回到了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从前。
从红军长征离开大邑至解放的十多年间,西岭山区成为了大邑的“西乡四区”,在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乡设联保主任的的保甲联保制度下,满山遍野都种上大烟,成了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并泛滥成灾。每当麦收季节的四五月间,成片成片五彩缤纷的罂粟花开得十分艳丽,成了山里一道特有的风景。那迎风招展、笑容可掬的朵朵罂粟花,却像一条条美女蛇一样暗藏着吃人的祸心,男女老少开始吸食 大烟,无烟者则变卖家产购买烟土。
为了保护烟土的生产与贩运,赚取大量的钱财,官匪、兵匪相互勾结,地方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舵爷”、“舵把子”,纷纷购置枪支弹药、抓壮丁,拉起自己的队伍,称霸一方。不仅如此,“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抓壮丁,更是害苦了百姓,有钱人家的子弟则以钱充丁,或者为保全自家的生命财产而主动巴结、投靠土匪。贫苦农家的男丁几乎全被拉去当了壮丁,十个去者一人生还的现象极为普遍。本土作者张道深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两河口》,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川西剿匪记》,又名《战火情缘》,就真实地反映了西岭山区及横山岗一带,山里百姓经历的那段苦难历史。
西岭山区及横山岗下的百姓,就是在这样烟害和匪患的双重侵扰下,年复一年地过着胆战心惊、朝不保夕的日子。
1949年12月,大邑县城解放,但穷途末路的土匪武装在国民党残余、特务的支持下,仍然退守、盘踞西岭山区负隅顽抗,更加疯狂地祸害一方百姓······解放军进驻大邑负责西岭山区的剿匪任务,直到次年9月11日,剿灭了西岭山区最大的土匪头子郭宝之。从此,宣布了这里烟害与匪患几十年历史的结束,横山岗那条贩运烟土的大通道,虽然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却成了大邑、芦山两县山里群众往来商贸的捷径。原远离了烟害与匪患的人们,又开始了安宁幸福的生活。
横山岗红军战斗的战壕
红色旅游胜地
横山岗及横山村是红军战士鲜血染红的地方,这里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胜地。
半个多世纪过去,尖子山一带和横山岗上,当年红军作战的不少战壕依稀可见,横山岗上红军作战的地方以及邱河坝的红军烈士墓还在那里。红军长征浴血奋战过的横山岗,如今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变化,并且在向红色旅游胜地迈进。
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一直重视、关注横山岗革命老区。每年的清明节,均有不少中小学生和青年组织、社会团体成员,前往邱河坝为红军烈士扫墓。一九七九年夏,毛选五卷发行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前往双河乡拍摄毛选发行仪式,特意增加发行两百本毛选,保证乡村干部和中学教师人手一本。
随着西岭雪山旅游向纵深开发和红色文化旅游的兴起,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横山岗、横山村(今已合并为飞水村),凭借着处于西岭雪山景区、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生态旅游与红色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品牌旅游项目开发,蓄势待发。
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是大邑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主旋律厚重的精神食粮,横山岗红色文化旅游,则是大邑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结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开发老区生态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打好西岭雪山旅游的一张“好牌”。近些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非常关注革命老区的建设,希望和建议将横山岗建设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并将现在的飞水村更名为“红军村”。
在横山岗作战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是以爱国人士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扬红色文化,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旋律······
(作者:杨刚祥,系大邑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