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敬意
1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四大毛巾英雄、花木兰、梨花、武桂英、杨红玉,名声很高,但真实性对正史没有准确的记录,看起来很混乱。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北魏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释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木兰辞》写了三百多字,但为何当时人还说不知其名呢?原因该是花木兰只为女英雄的代名词而已,寄托了人们对诸国纷争的厌恶,期待一个特别的大英雄出现。
《大唐女将樊梨花》秦岚版樊梨花
樊梨花为唐代薛家将演义中的杰出人物,是大唐敌国寒江关樊洪之女,传说中的黎山老母的徒弟,情迷唐大元帅薛仁贵之子、二路元帅薛丁山,最后成为了大唐的兵马大元帅、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当然,她也是因为成为了薛丁山的妻子之一,而有了横绝古今的政治殊荣。她是一个富有叛逆精神而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形象。然而,薛仁贵有其人,而薛丁山则只有原型,即薛仁贵之子薛讷。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为杨家将演义贡献了一个最精彩的场景。不论小说、影视剧如何渲染,穆桂英及其夫杨宗保的其人其事,并不见于元人脱脱所修的《宋史》。有学者以宋人《隆平集》和《宋史·杨业传》,论定杨延昭子无宗保而有文广,据《保德州志》称“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故认为穆桂英之穆氏为慕容氏的音转。近年来发现的山西代县《杨氏宗谱》、山西原平《杨氏宗谱》于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别记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而在湖北黄梅发现的《杨氏宗谱》更明确记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杨氏家谱中有杨宗保、穆桂英夫妻的名字,但不见他们的轶事。若穆桂英正如历史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统帅千军万马大破辽军,丰功伟绩却为何不见诸正史?是脱脱忌讳前朝铁血征战的惊天壮举,还是穆帅轶闻还主要停留于虚构,不得而知。
《穆桂英挂帅》苗圃版穆桂英
南宋之梁红玉,将门虎女,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为其死后野史及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红玉在平定方腊的庆功宴上结识韩世忠,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上位正妻。建炎三年,梁氏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被封为安国夫人、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天下。她成为了抗金名将,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梁红玉有史实相副,与其夫韩世忠皆是确切有其人其事,不同于花木兰与樊梨花、穆桂英及她们帅气的元帅丈夫的虚大于实,但是《宋史》并未给她一个合乎情理的客观记载。
明末有一人,即秦良玉,不在四大巾帼英雄之列,秦氏威名,不及四雄,但她所得殊荣,却为四雄望尘莫及。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皇帝正式封侯,被后朝单独立传,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2
《明史》卷二百七十,即列传一百八,有秦良玉本传,此卷末史家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秦良玉自幼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美女兼文武全才,领军白杆兵,行军治兵,号令严明,远近闻名。她的丈夫为石柱宣抚使(武职土官,从四品)马千乘,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因祖上有功世袭石柱县土司。清朝史官修《明史》,并未将秦良玉附于其夫传后,而是单独列传于名将传记系列。若非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绝不会为后世以单独的形式评传生平事迹。
清代叶衍兰绘《秦良玉像》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在播州作乱,马千乘率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杨应龙军趁李部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马、秦夫妇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而后大破杨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却不自报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被监军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监狱。由于马千乘为世袭土司,长子祥麟年幼,故以秦良玉代领亡夫职位。明泰昌元年(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挥师入侵明驻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赐其三品官员的服饰。
秦良玉作为一个女人,正式成为了明朝中央记录在册的高级军事长官。
秦良玉先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数千兵马,随援剿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后金八旗兵血战。激战数战,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弟弟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亲率土兵三千前往直抵山海关,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加二品服饰,并封其子马祥麟为指挥使。
浑河一战,秦良玉所属军队虽为贵州土兵,但浴血奋战,军功卓著。兵部尚书张鹤鸣说:“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明史·秦良玉传》)秦良玉受封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明时总兵官为战时之需,虽无品级,却有实权,多以挂五军都督同知出镇地方总兵官,而秦良玉作为偏远地方的土官太夫人出任总兵官,也是史上唯一一例。
3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在明朝关宁锦防线难以攻克的情况下,使计稳住辽东经略袁崇焕,率军借道蒙古科尔沁部,突入内地,进围京都。
秦良玉奉诏勤王,拿出家中资产充军饷。明思宗朱由检在平台召见秦良玉,除赏赐钱币牲畜酒水等外,还赋诗四首纪其功劳。
皇太极兵退后金,秦良玉率部还乡,多次击溃张献忠作乱的部队。本有机会彻底解决张献忠问题,秦良玉向四川巡抚邵捷春请战,愿出两万土兵作战,拿出家产自筹一半粮饷,请朝廷资助一半,怎知邵氏与前来督战的“督师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闹矛盾,加之府库空虚,使秦良玉回天乏力,叹息“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督抚倾轧,留给有心报国者空有用武地,也留给了张献忠盘踞四川坐大、蚀空明朝后方的机会。
绘本中被英雄化的张献忠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将楚王朱华奎沉入长江,率兵再犯四川。花甲老妇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到巡按刘之勃,刘同意秦策,却无兵可派。明朝覆灭,虽是破关入主的清军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但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内乱声势浩大,让明朝貌似强大而困于内忧无法解决而内部掣肘应对外患时,受到了致命一击。
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土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全蜀尽陷”,秦良玉对部下说:“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明史·秦良玉传》)秦良玉决心已定,召集部众下令“有从贼者,族无赦!”遂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秦良玉的石砫。
两年后,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任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再过两年,秦良玉寿终而死,享年七十五岁。隆武、永历虽无偏安小政权,但为朱明余绪,算得上是一个正式的官方(南明)。女子被封侯,最早见于汉初高祖、吕后,都是靠了裙带关系。而秦良玉作为边地偏壤的一介女流,以军功被正式封侯,足以羞煞在朱明朝堂筹划军国大事的洪承畴、金之俊、冯铨之流纷纷投敌变节者。蔡东藩在《清朝通俗演义》中说:“独如良玉者实难多得,特笔加褒,为女界吐气,即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笔,固自不苟也。”秦良玉虽不名列四大巾帼英雄,但她真切切、威武武、亮晃晃的征战事迹、她的爱国气节,以及她的历史影响,要比那些虚虚实实的巾帼大英雄更值得后人传颂和纪念。三百多年过去,冯玉祥将军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京剧名旦孙明珠饰演京剧秦良玉形象
就连那位玩弄女性的康有为大师,在把妓女比西施、将自己做范蠡之前,也在《大同书》中清醒地写道:“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较之于康大师所尊崇的诸多奇女子,秦良玉当是以真正的一代军事统帅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更为罕见稀世。南明史研究名家钱海岳说:“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