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一般都知道有封神名单的故事,稍微知道其中的情节。
《封神榜》改编成电视剧后,封神榜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通俗古典小说相比,《封神演义》却没登过大雅之堂。古代文人趣士不屑一顾,现代专家学者也鲜有评述。因此,如何欣赏和评价《封神演义》还是一个新的问题。
有人认为,《封神演义》所说的“天意”是一种宿命论观点,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商、周之争是二条政治路线之争。
商、周都属于奴隶制社会,都宣扬天命观,但商的天命观与周的天命观是有区别的。
殷商末年的天命观是以“帝”为主宰,这就是原著第二回纣王所说的,“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
西周的天命观则以“天”为主宰,这里所说的“天”又是和“德与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周文王的政治思想是顺天应人,认为唯有德者,才能使民归之,诸侯顺之,才能受民、保民,进而禀受天命。“天意如此”,“天命难违”,这里的“天命”是周文王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体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历史的必然。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5年。姬发继承父亲遗志,于前1046年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红楼梦》有个纲,就是第四回的护官符,《封神演义》也有个纲,就是第二回苏护的反诗,即“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这里所说的“纲”指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我们知道,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出和确立的,尽管纲常思想与奴隶制的天命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它毕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封神演义》反映的不是商周之争,而是借商周之争,通过“君坏臣纲”与“君为臣纲”的直接对立,表明作者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态度。苏护的反诗是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有力批判。
“君为臣纲”与“君坏臣纲”只有一字之差,却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君要“君为臣纲”,必须不坏“臣纲”,若坏臣纲,臣就可以“永不朝商”。
本来君是臣的纲,臣是没有什么纲的,作者则认为臣也也应该有个纲,虽然君臣之间还有主有从,但不再是绝对服从关系,而是有条件的服从,这个条件就是不坏对方的纲。
这个条件好象一种契约,使君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契约关系。这种“君臣契约论”虽不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朗,却也有相似之处,而作者所处的年代比卢梭早了二个世纪。这种“君臣契约论”体现了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封神演义》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批判不但在总体上体现在商周争战之中,而且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
纣王的儿子,殷郊对纣王抱有幻想,扶纣抗周,殷洪能遵师命,助周灭纣,二种思想二个结果,殷郊难逃天命,殷洪则为周立下战功。
黄飞虎反出朝歌,镇守界牌关的父亲黄滚忠义难以两全,最后还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封印辞官。
文王吃长子肉,传位二子,驱逐三子,父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哪吒打死龙太子,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但哪吒惹祸并非出自邪恶之心,而且剐肉还母,剔骨还父,李靖还不能原谅,这就有点过分了。
瞿留孙则高出一筹,允许土行孙改进错误,促成邓九公父女归周。
以上这些关系,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师与徒之间的关系都和封建纲常思想格格不入。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情节的描述表示了对封建纲常思想的蔑视。
▲文王求贤图。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
《封神演义》笔锋指向封建纲常思想,因此《封神演义》所描述的商周之争,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概括和写照。
《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所处的时代,封建社会开始从昌盛走向没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处于萌芽状态,这就使作者有可能对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原因进行一番总结。
封建纲常思想(作品中代表旧王朝)是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的,但它同时又和封建社会一定的政治路线(作品中代表新王朝)相矛盾,封建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自身的矛盾如何解决,《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由于历史的局限,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他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在这种探索中萌发的民主思想,对仍处于统治地位、尚末被触动的封建意识形态,已经是一种突破。
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虽然没有改变社会的性质,但在改朝换代中,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是存在的。
《封神演义》在揭露纣王杀妻诛子、剖妇敲骨等种种暴政的同时,又紧紧把握周文王提出的政治路线,用这条路线去感化人、号召人,救民于水火之中,显示这条路线的无比威力,合理展开故事情节。
我们正处于改革年代,这种改革与与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有本质区别,但在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逐步被认同的同时,旧体制形成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久久不能离去。
因此,如何把握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用这条路线去统一人们的思想,改造人们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显示这条路线的威力,在这方面《封神演义》确有我们可借鉴之处。
如果说周文王是西周政治路线的制定者,姜子牙则是这条路线坚定的执行者。
姜子牙善于用西周的政治路线去教育人、争取人、团结人,不断壮大西周势力,最后战胜强大的殷商。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说姜子牙不愧于是一个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朝末年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封神演义》,意在“封神”。“封神”既是本书的题目,又是全书的结局。封神是作者民主思想的的又一体现。
封神的意义在于,在新朝代战胜旧朝代之后,如何正确处理朝代更替过程中征战双方的战将。
作者主张都要给出路,都要安排工作;连申公豹这种两面派也不例外。当然申公豹是做为反面人物被锁在海眼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处理这些人的问题上,作者有二条标准,一是“依劫运之轻重”,一是“循资品这高下”(书后封神部分元始敕),前者以政治路线来划分,后者以个人品德、能力来划分。
为新政治路线服务的人,不乏资品低下者,只是他们在新政治路线的指导下不断得到改造;为旧政治路线服务者,不乏品质较高的人,一部分还有一身绝技,只是人物性格被旧的政治路线所扭曲,闻太师就是一例。
闻太师是纣王政治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可为逆历史潮流动;但就个人来讲,闻太师又是一个资质品位较高的人。“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第九十九回),在封神时他还有点不服气。正是由于有双重标准,才使征战双方的战将在新王朝确立之后能各得其所。
作者认为,在新的政治路线确立之后,被旧的政治路线所扭曲的人物性格,有权恢复其本来面目。这和早期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人本主义等哲学观点,也颇有相似之处,同样体现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拥护改革开放的人,有的人为改革开放做出贡献,有的人则给改革开放带来一定的负作用。
对改革开放持保留态度的人,虽然对改革开放有点看不惯,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对改革开放表示认同,并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对各种思想观点各异、资品高低不同的人,如何正确处理,《封神演义》中关于封神的做法,是我们又一可借鉴之处。
阅读《封神演义》,欣赏电视剧《封神榜》,如果我们能透过神奇怪诞的神仙斗法,看到蕴藏在故事情节中萌发的民主思想,在娱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有益的联想,那就更有意义了。
文: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吴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