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少年康熙会觉得读书比种地苦?
1,《康熙王朝》剧中,年幼的康熙(玄烨)问周围的大太监是读书库还是种地苦衷。
也许会有人说读书苦,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确,十年寒窗无人问,人生又能有多少个十年呢!一旦选择了读书,即从孩童时代便正式开端求学的生活。何况我们每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千差万别,这也直接影响到读书人的文化程度和学术造诣,所以说读书苦不苦,还得看学力,学力强的话读书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反之学力弱,则读书无异于一种煎熬。而彼时,年幼的康熙(玄烨)正处于孩童时代,身体与心理上发育尚不成熟,对待恶劣的读书环境也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比如董鄂妃染了天花,玄烨在其寝宫待了一小会便也染上了恶疾,这就足以说明孩子的抵抗力是很弱的,亦很难长期经受得住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读书规律,以至于小玄烨总也觉得读书很辛苦,因为自己连觉都睡不好,可他毕竟不用受罚,因为书童魏东亭成了他的替罪羊,他不但要替玄烨行师徒之礼,还要替玄烨整理书籍,摆放研磨,甚至还得为其接受老师魏承谟的责罚:拍板子。2,古代农民种地洒下的是汗水,可是到了丰收的时候,往往却被剥削的所剩无几,最后等待他们收回的却也总是泪水。所以在种地的人看来,读书是令人羡慕的,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可是一举成名便得天下知啊,而金榜题名就是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是故,很多读书人为了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倒也心甘情愿地经受艰辛的科举炼狱。甚至放在今天,种地比读书苦也是一种社会共识。
剧中,年幼的康熙询问读书苦还是种地苦
二、为什么说读书的去种地,种地的来读书,天下就大乱了?
1,年幼的康熙(玄烨)觉得既然读书人说读书苦,种地人说种地苦,那么就将他们对换一下:让读书人去种地,再叫种地的人来读书,看他们谁还敢说自己苦!这原本是一句童真的话,可在太监看来,这句话却吓得他神情恍惚,惊言道:“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也许是因为他在宫中呆久了吧,胆子也越发变得小了起来。
2,那么,这样的话天下真的会大乱吗?其实顺治皇帝在之后的殿试中替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当时他是这么说的:“皇阿哥是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龙脉,寻常百姓不好好读书,只坏他一个,而皇阿哥不好好读书,就坏了一方天下。”我觉得顺治皇帝说的至为有理,假若让阿哥们去种地,那么势必读不好书,以至于荒废了学业自然也就无法治理这大清江山,祖宗基业了,天下不乱才怪。其次,按照剧中顺治皇帝的说法:满人打江山靠的是骑马射箭,可是守江山只能依靠文治,这就必须要求满人在学力上比汉人强,不仅仅要骑马射箭强,而且在读书写字上也要强。这其实是封建帝王的一种霸道思想,亦是一种以武力和权势统治天下的心理,他追求常胜,觉得什么都要比对方强才行。所以,我个人觉得在顺治皇帝看来,读书是为了巩固皇朝的统治力,追求强者霸道而非追求王道。至于圣人之言只不过是辅助清王朝统治的工具罢了。但是对下还得宣称读书也是一种天道,让天下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圣贤书;而对内,对这些皇阿哥们则要说明霸道(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天道。我猜想这也正是剧中,顺治皇帝怒斥魏承谟不该教导玄烨说:“读书写字也是一种天道”的原因吧,毕竟满人是尚武的民族。而康熙成年后亦有教导自己的皇子切勿忘本,忘记祖宗的江山是靠什么打下的。
剧中,太监被玄烨的话吓倒了
注:本文由剧评道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