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不仅反映了小说作家(或编剧)的创作想法,还反映了导演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
在一般种类的电视剧中,这种价值观的灌注其实也并不影响观众观看电视剧。但是,在某些电视剧种类中,导演和编剧(或者是作者)不当的价值观和趋向,却容易造成对观众的误导和伤害。这类电视剧就是历史剧,只有历史剧并不能胡乱演绎。但是这种主题庄严性,并不排斥历史剧中那些以历史为背景拍摄的故事片,实际上,这也是历史剧中的一种。历史故事片中也有许多分支,言情剧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并不应当承担对人们误导的责任,因为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并不认为这讲述的是历史。(如果真有人这样认为,那智商就该去充值了。)真正应该对观众负责的,恰恰是号称比较严谨的历史故事片。这一系列历史剧比较难拍,但是也出了不少精品。这其中也出了不少精品,像《走向共和》、《大明1566》、《大秦帝国之裂变》、《贞观之治》等等。但是正是因为这系列电视剧拍摄的比较严谨,就更应该承担对社会和观众的责任。而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导演和编剧就应该有一个不偏不倚的史观(像在《大明1566》里导演并没有美化粉饰明朝,反而体现了肮脏的政治斗争给国家,百姓的伤害。),这样才能拍出一个不会误导观众的电视剧。这其中选择拍摄的作品,导演和编剧的素质都是重要考虑因素。但是可惜的是,严谨而不轻浮的导演实在太少,大多数的导演只追求商业效果,和制造话题。在这些可以说和不能明确说的原因之下(或许导演编剧和作者都是,迷恋清朝的迷妹吧),就产生了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
这部垃圾,我也看了两遍,即使整部剧剧情连贯,演员演技在线,剧情在优秀和跌宕起伏。但是如果这一切是为了传播导演扭曲的历史观,就因为这一点,这部剧就可以称为一部垃圾剧作。
可以说,除了主题本剧还是十分优秀的。本剧是清初三大王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系列中,唯一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并没有因为主题是需要刻画康熙皇帝的英明神武,而故意弱智其他敌对势力。正是因为这样,本剧才刻画了许多多面性的人物,比如吴三桂,郑经,鳌拜,葛尔丹等。这些性格多样的人物,不仅仅丰富了剧情,为本剧丰富了人物的多样性。而最重要的是,由于这些人物或明或暗的推动,把康熙皇帝的成长轨迹给有效的揭示了出来,从而最终把康熙皇帝塑造成为了千古一帝。
然而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导演的真实意图就展露无疑。在本剧中导演和编剧所运用的,任何艺术表现手段(比如各种机位的调度,战争的场面,为人物性格设计的台词和小动作,跌宕而不夸张的剧情和穿插野史等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美化清朝,给康熙进行造神运动把他捧上神坛。(你就是拍个电视剧,弄这个把戏就没意思了吧。)这种意图在一开始就展露无遗。
本剧从一开始,就埋伏暗线来美化清朝和康熙了。在电视剧的开端,就描绘顺治有情有义,康熙从小英明神武。然后康熙成年了,又表现孝庄和康熙排除万难,剪除鳌拜的势力,治理国家。其实到这里,这种美化程度还是能让人接受的。但是到康熙剪除鳌拜以后,由这个节点开始,本剧开始了疯狂的美化和造神。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1迁界禁海,在这里描绘为官府体谅百姓,百姓体谅国家的互利行为。但是实际上又如何呢?明清实行的迁界禁海,是怎么样戕害百姓的,恐怕没有观众会有兴趣去查资料吧。 2朱国治,一个贪污又无耻的官吏。他在江南当官的时候,大肆制造冤案。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大肆屠杀知识分子的“哭庙案”。在这件案子的屠杀名单中,就有著名的才子金圣叹。有基于此,当云南巡抚朱国治被造反的吴三桂,虐杀了以后,当时没有人不拍手称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败类。在本剧中却被塑造了成为一个忠君爱国的典范,为了国家最后还英勇就义。
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为了美化清朝,美化康熙导演几乎是用尽所有他能想到的办法。比如丑化康熙的对手,把清朝描写成天命所归(我忘记了,清朝灭亡了多少年来着?),谁和康熙清朝做对,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男人都崇拜他,女人都爱他,他从一个有情义的人成长为一个孤单的神,最终在导演设置的高潮中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与此同时导演也完成了本剧的高潮。
可以说,这已经不是一部电视剧了。从导演演绎这段历史的程度来看,导演似乎已经把这部电视剧当成传播自己扭曲价值观的一个平台。如果你能忽视导演的价值观,那么这部剧你还是可以当穿越剧看看的。如果历史剧拍到了这样的地步,还不如拍都市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