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88年,这一年商朝举国悲痛。因为他们的开国天子丧汤死了,所以死的时候也超过了50岁。
商汤总共在位30年,其中前17年是作为夏朝的诸侯,后13年是真正的天子,殷商王朝的君主。商汤建国以来施行“以宽治民”的政策,因此国力日益强盛,政治趋于稳定,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稳是当务之急。应该说商汤在建国初期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可以说这是为后来殷商的百年基业打下可基础的基础。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商汤是一代明主。
商汤死后其次子外丙即位。那么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是次子即位呢,不是该嫡长子么,难道商汤要改掉夏朝以来嫡长子继位的“臭毛病”?——当然不是,因为商汤的嫡长子太丁先于商汤逝世。
太子太丁史料没有过多记载,《史记》说“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也只是在记载外丙的时候捎带了他一句。但有考古学家称通过甲骨卜辞可得知,太子太丁在商汤征伐夏桀的军事活动中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这大约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商朝在祭祀的时候仍然把太丁作为先王,毕竟是开国太子,又立过大功,不恭恭敬敬来个追封实在说不过去了。
商朝采用的是兄终弟及的王位即位制度,于是太丁的弟弟外丙就顺理成章继了位。外丙继位后实际上也没有实权,主要由仲虺、伊尹二相辅佐朝政,并且继续推行以宽治民”的政策。外丙只过了三年的帝王瘾便死了,他的弟弟中壬又即位,甲骨文记载中壬为“南壬”。我们不得而知中壬是商汤的几儿子,老三、老四、老五?都不得而知,各种记载都只说了他是外丙的弟弟,想要更多的信息也没有。
中壬的情况跟外丙也差不多,同样没有实权,主要决策权都在伊尹身上了。《竹书纪年》说“中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卿士是商朝的官名,相当于执政官、首相之类的。不幸的是中壬在位四年也撒手人寰了。似乎商汤的儿子都有短命的迹象,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好在这时早逝的太丁的儿子长大成人了,名字叫太甲。
太甲本名叫子至,是商汤的嫡长孙。而伊尹这是已经是四朝元老了,其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与太甲的关系是亦师亦父。在太甲已无长辈在世的情况下伊尹便承担起了长辈教育晚辈的职责,为了训导太甲他一口气写了三篇文章,《肆命》《徂后》《伊训》。《肆命》是讲如何分清是非,《徂后》是讲法律制度的,《伊训》主要讲如何做君主的,也是最精彩的一篇。《尚书》就记载了《伊训》这篇文章,大意是:
夏朝没有发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鸟兽鱼虫等动物也都愉快地成长着,那么他为什么会灭亡呢?其原因就是夏的领导者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才借我汤王之手向他降下灾祸。我汤王以宽治民所以受到天下兆民的爱戴和怀念。
我汤王还制定了《官刑》,用来规范百官甚至包括君王,其中有三点你一定要记住。贪图享乐,饮酒酣歌的,这叫巫风;迷恋美色的,这叫淫风;轻视圣人教诲、拒绝贤臣、亲近小人的,这叫乱风。这些三种不良风气,臣子若沾上一样,那么他的家庭会败落;君王若沾上一样,那么他的国家一定会灭亡!
……
太甲看了伊尹的文章大受教育,决心要做个好的领导人。前两年还严于律己,做的不错,但到了第三年堕落的苗头便开始显现。用《史记》的话来说,他是“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其实这几项罪状都是比较抽象的,我们并不能明确的知道太甲是如何“不明”的,如何“暴虐”的,如何“乱德”的,等等……
这种情况下伊尹觉得不能再让太甲这么为所欲为下去了,于是发生了著名的“伊尹放之於桐宫”的事件。(自古以来关于桐宫的具体位置就说法不一,有些认为桐宫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还有一些认为在河南虞城县。)
大嘴侃历史——专注历史,分享历史老照片 微信号dazui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