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李”这个名字可能南方的朋友不陌生,但在山东及黑龙江省广为人知。特别是山东地区,几乎山东各县都流传着光头李的故事。其中,墨子、新玄、文登、诸城四方的光头李传雪在2008年也被公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有关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版本众多,但关于其出生的情节却大致相同,都是孕妇产下黑龙,丈夫大惊之下砍掉了黑龙的尾巴,因为父亲姓李而且没有尾巴,黑龙才被人们叫做“秃尾巴老李”。关于秃尾巴老李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是清代袁枚所著的《子不语》: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虽然在《文登县志》中称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但是《文登县志》因为“屡修屡失”,现存版本是在光绪年间重新编纂的,明显晚于袁枚生活的乾隆时期。不过无论是在《子不语》还是《文登县志》中,黑龙的父亲都并不姓李。
之所以有“秃尾巴老李”这个名字存在是因为李姓在山东是排名前三的大姓,像李家村、李庄这样的地名在山东数不胜数,当地人认为如果黑龙姓李的话大家就是同宗,黑龙就能保佑自己家乡风调雨顺,慢慢地“秃尾巴老李”这个名字就普及开来。
同理,在山东很多地方都有龙母庙、龙母碑之类的遗迹,就是希望秃尾巴老李看在“娘家人”的面子上对大家多多照顾。其实山东人对秃尾巴老李的崇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也祈求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期盼也随着清朝晚期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从山东被带到了黑龙江。
黑龙江古称羽河或白龙江,在黑龙江流域自古便流传着善良的黑龙惩治作恶的白龙为老百姓造福的传说。当大批的山东人来到黑龙江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流传着黑龙的故事,便认为这是家乡的秃尾巴老李跟着他们来到这继续保佑他们。于是便有了秃尾巴老李被父亲砍掉尾巴后向北逃到了白龙江,祂和当地的山东人一起打败了邪恶的白龙,从此镇守黑龙江的后续情节。
其实传说中“人们在二龙斗法时看见江水变黑就向水里扔食物,看见江水变白就向水中扔石灰”的情节完全脱胎于河南范县(原属山东)传说中秃尾巴老李治理黄河、镇压黄龙的情节。区别只是黄河被换成了黑龙江,兴风作浪的黄龙换成了白龙而已,这也证明了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发源于山东,随着闯关东的山东人到了黑龙江后与当地文化结合,诞生出了新的传说。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齐鲁大地、东北三省以及北方沿海地区广为流传,其中蕴含的移民情节和道德内涵对流传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当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